《愛孩子先要懂孩子》聽課筆記

做父母沒有人教,都是第一次,今晚我們一起來聽聽蔡蔡老師的《愛孩子先要懂孩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司空見慣的兒童關鍵方式:賄賂、恐嚇、懲罰、喊叫、催逼,我們希望孩子進步,所以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教育他。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的孩子怎么了?以前我們沒有補習班,放學直接回家,甚至還要做事,該學習時學習,該勞動時勞動。現在很多鄉村的孩子面對的大部分是老人,比較寵孩子,所以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不好。以前的孩子有兄弟姐妹,得到鍛煉的機會比較多。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學習能力下降,情緒處理能力更差,社交技能更差。現在的家長工作時間更長,沒做順從的榜樣。現在的社會各種壓力太大。陪的時間多不代表陪的好,留守兒童的家長想陪伴都不能。

圖片發自簡書App

來自孩子行為方面的挑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人父母的期望: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是什么樣的父母、老師?看一段視頻,每個孩子和老師打招呼的方式都不同,跳舞、轉圈、拍手……我們能夠學到的方式是連接,心和心連接。和孩子、學生建立親密的連接,關注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假如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家長在家里讓孩子愛上學校、愛上老師,孩子就會愛上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發揮個人魅力,去吸引孩子。

家長對待孩子的五種錯誤模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孩子先要懂孩子,通過書籍或者網絡查詢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說不要,不說不行,說怎么做可以。可以看《你的N歲孩子》,有許多系列,每個年齡都可以看。《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青春期的孩子是獨特的,朋友關系看的比親子關系親密,情緒多變,是特別需要幫助的階段。

孩子感覺好的時候才能做得好,所以我們要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做得更好。無論以前做的好不好,都要放下,從現在開始一點一點做得更好。不僅孩子需要我們的愛,包括伴侶、長輩都需要我們的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期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的孩提時代和青蔥歲月。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期待下一次課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