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學期的選修課我選了一門昆曲,課程進行到這周剛好把《昆曲六百年》八集視頻看完。這個過程中除了了解到昆曲發展至今的歷史之外,對視頻中所用的插曲情有獨鐘。
? ? ? ? 第一節課的時候得知要看視頻,一看這種類似紀錄片,很多學者穿插的講述,說實話有點枯燥,當時聽見背景音樂夾雜在中間,感覺好像也沒那么乏味了,除了人物采訪之外,基本上這些插曲貫穿了整集。走出教室的時候我還在哼哼,只覺得既有古味,又不覺得古板冗長。后來無意間在別處聽見后,回來就把這個專輯收藏了。昆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影響力的戲曲曲中之一,也是中國戲曲的“百戲之祖”《昆曲六百年》是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昆曲自明朝嘉靖年間誕生至今六百年多的歷史足跡。
? ? ? ? 這個專輯一共收錄14首作品,總時長九分鐘,全部都是《昆曲六百年》紀錄片的插曲。14首作品都是樂器合奏,每一首短小而精湛,有的甚至只有幾十秒。原諒我淺薄,中間非常多的樂器除了類似琵琶和蕭這種明顯的樂器,其他的我一概不知道,但是也絕不阻擋我沉浸在這樣的音樂中。
? ? ? ? ?14首作品一共分為六個主題:主題、敘事、夢幻、水鄉、輝煌、孤獨。一開始最縈繞在我耳邊的就是第一首——《主題》這首曲目在視頻的開頭和結尾時都會播放,偶爾在中間也會穿插。作品一開始是極其輝煌的場面,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清朝時萬官朝拜時的氣勢,很震撼。第三小節開始主旋律,開始用的蕭獨奏一遍,緊接著所有器樂跟上合奏一遍,然后直到旋律結束,聽的我汗毛都會豎起來,我太喜歡這段了,建議你們都去聽一下,真的很好聽!
? ? ? ? 敘事這個主題分為:《敘事1》《敘事2》《敘事3》時長分別為1'14s、55s、1'33s。《敘事1》沿用了《主題》中主旋律的一部分,并進行了節奏上的擴張,聽起來像講故事似的,蕭聲結束后女聲哼吟,像是千年前傳來的回聲,聽醉了人,很美。《敘事2》同樣用了《主題》的一個頭,但是發展到后面是完全不一樣的旋律,同樣是蕭演奏。到了《敘事3》是一個同的旋律,主奏樂器換成了琵琶,節奏緩慢的訴說。
? ? ? ? 夢幻也有三首曲目,時長依次是:39s、1'10s、36s。《夢幻1》更像是昆曲的前奏,打擊樂為主,中間一句蕭,很有神秘感,聽的人意猶未盡,總覺得不夠、不夠、后面可能還有點什么。視頻當中也是這么用這段音樂的,放在很神秘的劇情,后面來一段大戲。《夢幻2》一開始的樂器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聽起來有點驚心動魄的感覺,很不安,音樂漸強后引出《敘事1》中的女聲,感覺很空洞,隨后的旋律人聲伴著琵琶,中間夾雜著簫聲。和這首曲子的名字一樣,夢幻的感覺。《夢幻3》又回到了《主題》的旋律,中間加了一段古箏后變調又演奏一遍,真的是聽不厭。
? ? ? ? 水鄉有兩首:《水鄉1》1'35s,笛子和琵琶演奏的歡快的旋律,這段插曲是在講述昆曲萌芽和發展中時候的經常用的曲子。《水鄉2》1'25s,這個插曲也是最常用的插曲之一,笛子作為主奏樂器,單獨演奏一遍主旋律后,合奏一遍。我依稀記得是說昆曲在全國開始盛行起來,各地出現很多戲班,一片繁榮的景象時用的音樂,聽起來很有生命力。
? ? ? ? 輝煌這個主題就是講到昆曲受到了皇帝的喜愛,進入皇宮擁有了國劇的地位時的配樂。也有兩首曲目,這兩首曲目時長分別為:54s、53s。這兩首曲子風格明顯區別于前面的主題,有一種高雅的皇家典范的氣質,其中《輝煌2》繼續用了《敘事1》的主題旋律,但是器樂合奏加上人聲,完全不是之前的訴說的感覺,而是表達一種威嚴。
? ? ? ?孤獨這個主題三首曲目,《孤獨1》又回到了最開始,用蕭吹奏主旋律,空洞落寞。我在聽這個專輯的時候,看見下面有網友的一句評論我覺得很貼切“孤獨,不僅是落寞,更是空洞,是繁華茫茫然不知何處是”他這句話不僅形容了這個主題的音樂,更是形容了當時昆曲的境地——世界之大,竟沒有我的容身之處,繁華褪去只剩蒼茫一片。
? ? ? ? ?這確實是我的第一張“碟”,存在手機里的碟。我覺得聽碟和聽音樂會相比較,在器樂方面來說,如果拋開現場帶給人的全方位的視聽感受來看,我認為聽碟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尤其是器樂合奏,相對現場來說更完美,收錄的聲音也相對更干凈清晰,畢竟音樂會現場不可避免有雜音,傳出的音樂也受場地空間的影響。如此看來,周末在寢室邊看書邊聽碟,確實也不失為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