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學習理論與具體實踐的過程中,要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和主攻方向,科學施策,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工業革命的歷史表明,科技創新是發揮主導作用的核心要素,工業革命的本質是科技革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始終牢牢抓住創新這一最大特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支撐。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方向,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創新驅動力。

二、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

技術革命性突破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必須強化戰略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科技創新布局。加快建設科技力量,完善實驗室體系,持之以恒地在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基礎研究和原創性重大科技創新傾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瞄準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組織實施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形成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爭取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方向。

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我國與國際領先產業技術水平差距大幅縮小,以科技創新驅動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解決“卡脖子”技術制約這一突出問題和緊迫問題。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產學研優勢資源和科研力量,引導政府、市場和社會形成合力,協同發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一批產業科技攻關工程,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帶動全局發展。

四、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和創業載體平臺建設,加大創業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科技成果產業轉化機制,促進涌現更多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引導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暢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技術—產業轉化通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