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母校92周年校慶,打開微信端,我成為第3792個給母校送祝福的人,坐標南昌。照片上是熟悉的教學大樓,莊嚴的思考者雕塑靜靜地守護在圖書館的大樓前,柳湖的水依舊澄碧,尓靜橋邊楊柳依依,畢業快7年,剛好一輩子。
七年就是一輩子。這7年,我呆在另一個學校,成為了一名老師,從總是被別人認成學生的尷尬到現在接受那聲“同學”稱呼的欣然,稚嫩時迫切期待成熟,到成熟時又期待青春,這一輩子,我最有活力、最有激情的時光都留在了這片校園里。初入職場的頭幾年,感覺自己可以是臺永不停轉的機器,對每一項新的工作都充滿熱情、盡力嘗試、渴望挑戰自己,雖然偶有疲倦,但都能很快調節過去。認真生活的人,生活也不會虧待你。感謝給予我認可與肯定的領導與同事,感謝給予我幸福和成就感的學生們,感謝那些年努力的自己。但是,在這輩子的后半階段,迷茫感找上了自己,對工作產生了厭倦、失落情緒,抱怨、懈怠、試圖逃避,內心里開始動搖,找不到動力和方向。身體出現重大不適,恰恰落在這輩子的末尾。
人總是不會那么容易就倒在谷底。不改變是因為不夠痛,誰疼誰改變。
調理身體是基礎的,重新找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一團亂糟糟的線,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放棄它,不要了。面對工作上摸著的天花板,一眼就可能望到底的以后,工作7年,我卻沒有勇氣辭職。況且,對于老師的職業,對于教育行業,我內心仍舊熱愛,飽含情感。
疾病的到來就是強制讓自己停下來反思。不能逃跑,就必須靜下心來思考,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自我狀態。
笑來老師說,最寶貴的財富是注意力,我簡單的理解為,時間花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
大量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所以健康出了問題。
工作大量時間散亂地花在各種事項上,所以沒有太突出的方面。
大量的時間花在興趣外的日常事務上,所以想去做的事依舊停滯不前。
即將過去的這一輩子好像很努力,但是沒有看到想要的成果。 慶幸的是,在這一長段的學習和反思時間里,自己正巧站在了新一輩子的開端。 神奇般地,一切恰又是剛剛好。
最近接觸到古典老師推薦的一個模型,正是我這一段時間反思的理論總結版,我沒有把反思過程想象得這么高大上,但是看了它,我也更加有信心了,我應該是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好東西,要分享,希望我們都有那么幸運,在迷茫時遇見希望。
要推薦的是一種ABZ人生設計方式,出現在LinkedIn 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的書《最重要的關系》中。
A計劃指的是針對當下的工作,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發揮優勢,創造職業價值最大化。
B計劃指的是次于A計劃的、或是暫時還未實施的計劃。相當于A計劃的備選計劃,如果A計劃行不通,就實行B計劃?;蛘撸绻鸅計劃有實施的機會,馬上啟用B計劃,當我們逐漸把重心轉移到B計劃并堅持做下來,那么B計劃就替代成新的A計劃,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準備新的B計劃。
Z計劃指的是最后的退路,它就是當職業生涯出現突發狀況時最后的救生船。
理財達人會告訴你,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換言之,在人生投資上,托住Z,從A干起,不斷培養B。要學會投資組合,要學會動態地調整自己的資金池。
在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階段中,都會遇到這樣的瓶頸階段,它不是個性,而往往是共性,所以,首先是不要焦慮。有的人可以很快的調整過去,而有的人則可能比較長的停留在這樣的一個階段,或者,循環往復地出現同樣的問題,此時,可能真的需要一定的方法論來指導。也許就是笑來老師說的心智開啟。
愿新的一輩子開啟心智,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