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書本去旅行:被羅馬遺忘的里昂

文/穩(wěn)心山人
圖/穩(wěn)心山人

在城市的角落里,在那些殘垣斷壁里,隱藏的是文明昔日的榮光,還有后人的一聲嘆息。
——前言

說到法國,很多人第一反應,估計是和巴黎的春天有個約會,抑或是和你一起去藍色海岸普羅旺斯看漫天的紫色薰衣草,很少有人會想到里昂,想到里昂,估計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那支法甲七連冠的舊日霸主。它,似乎就沉睡在法國的東南部,和無數(shù)游客擦肩而過。

“二貨,我們去了巴黎,去里昂好不好?”幾個月之前,在制訂路線的時候,小伙伴發(fā)了這么一條微信過來。

“好啊。”正在趕作業(yè)的我趕緊回了微信,回完卻腹誹了一下,為何要去這樣一個看起來并不好玩的城市,為啥不趁著冬季去附近的格勒諾布爾滑個雪,不是更美滋滋?

對于羅馬文明,我一直有種惋惜的感覺,每每讀到關于覆滅的歷史,有時會掩上書,長嘆一聲,然后起身出去散步。后來在玩橙光游戲《羅馬的皇冠》時,方才覺得,史書對于偌大一個帝國傾頹,還是有些輕描淡寫了。

冬至那日,當好友告知我他們在吃牛肉火鍋的時候,我正在富維耶山上的高盧羅馬博物館里發(fā)呆,看著窗外的古羅馬露天劇場的殘垣斷壁。我并沒有想到,這里,便是尤里烏斯·凱撒筆下的高盧,那個住著比爾及人、阿奎丹尼人、高盧人的地方,那個他花了九年時間征服的土地。

從高盧羅馬博物館看劇場.JPG

大學上公共關系學理論的時候,老師曾經對我們講過,《高盧戰(zhàn)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關系著作,李利·比諾也稱其為“第一流的公共關系著作”。雖說那本書,看似用客觀的第三人稱描述高盧戰(zhàn)事,實際上是通篇都是在吹噓凱撒的業(yè)績和才能,不過年少時候看到凱撒和維爾欽杰托斯斗智斗勇的阿列沙之戰(zhàn),看到凱撒率軍通過盧比孔河的時候,還是有些心神往之,尤其是那一句:

“渡河之后,將是人間悲劇;不渡河,即是吾身隕落。”

后來,屋大維將山外高盧分為四個行省:那爾旁、阿奎丹、盧圖努姆和貝爾吉加。而高盧總督盧西烏斯·穆那提烏斯·普蘭庫斯在富維耶山上,建立了盧格杜魯姆城。而古羅馬劇場興建于公元前15年,有一大一小兩個劇場。在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復原的模型。可以看出來,羅馬劇場的建造仿造了希臘劇場的樣式,觀眾席呈半圓形,面對著低而寬的舞臺。在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率領高盧64部族在里昂建立了圣羅馬和圣奧古斯都神壇,作為全高盧效忠羅馬的標志。不過可惜的是,這位萬神殿的建造者很快就在出征潘諾尼亞(今天的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奧地利的部分地區(qū))的途中負傷身故。

說到里昂,除了盧米埃爾之外,不能不提到的一個人,自然是《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除了以他命名的機場之外,還有畫了他和小王子的里昂人壁畫。其實,在里昂人壁畫的另一面,還畫了出生在里昂的羅馬元首克勞狄一世的肖像——他站在露臺上,仿佛在對下面的人慷慨激昂。事實上,他在公元48年的時候,曾經對羅馬元老院發(fā)表過一篇演說,叫《聚集在我們的威名之下》,這篇演講的內容被鐫刻在青銅板上,在1528年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是高盧羅馬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小王子.JPG
克勞狄.JPG

說到克勞狄一世,他在羅馬歷史的長河里,可以說一個丑小鴨般的存在。和他的兄長日耳曼尼庫斯相比,克勞狄烏斯相貌不佳、右腳殘疾,還有口吃,看起來便不是所謂的明君之選。與政治無緣的他只能師從李維,投身歷史,專著學術。可惜的是,他所寫的歷史著作并沒有流傳下來。

然而,歷史開了個玩笑,最終還是把他推上了前臺。

公元41年,他的侄子卡里古拉和他的妻女被近衛(wèi)軍刺殺。躲在劇院幕布后面的克勞狄烏斯被士兵們找了出來,擁戴為新一代的羅馬元首,在夜里偷偷地把他抬進了元老院。

和同樣被推上前臺的李煜不同,克勞狄烏斯明白,自己必須要給卡里古拉的所作所為擦屁股,才能延續(xù)儒略·克勞狄王朝的統(tǒng)治。一般認為,在克勞狄烏斯在位期間,羅馬帝國初期的中央集權制度,開始了制度化的進程。同時,他的對外征戰(zhàn)、興建公共工程、擴大公民權的舉措穩(wěn)固了羅馬的統(tǒng)治,尤其是奧斯提亞港的擴大,讓糧食依賴進口的羅馬受益匪淺。和羅馬帝國“五賢帝”的最后一位——馬可·奧勒留一樣,他倆在晚年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都在歷史上被認為犯了錯誤。奧勒留是終結了養(yǎng)子制度選擇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康茂德繼位,而克勞狄烏斯則是選擇了第四任妻子小阿格里皮娜的兒子尼祿繼承元首的位置。然后,據(jù)說他就被妻子用顛茄毒死了。死后,他被尼祿取消了神靈的稱號,后來被維斯帕鄉(xiāng)恢復了稱號。

冬天的古羅馬劇場,其實并沒有多少人,看起來有些寂寥。我和小伙伴并排坐在劇場的座位,托著下巴,從高處俯瞰著遠處的風景——索恩河對岸的城市。年少中二時候,我在讀羅馬史的時候,曾經夢想成為凱撒那樣的天縱英才,青史留名,漸漸長大以后,才明白,自己相對同齡人,終究只是克勞狄烏斯那樣的“庸人”和“傻子”,有缺點,也有優(yōu)點。鹽野七生先生在《羅馬人的故事》里曾經寫了儒略·克勞狄王朝的這幾位“臭名昭著”的皇帝,基于史實,給予了他們非常詳細的點評,也算是在筆墨上為他們平了反。在歷史上,他們也許只是一個個單調的符號,很容易就被李維和塔西佗們鐵筆一揮,蓋棺定論。可是,在出土的碑文上,在漫漫的長夜里,他們曾經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怒過、殫精竭慮過、輾轉反側過,也猶疑不決過,最終,或病隕征途,或亡于毒刃,都化為了歷史的塵埃,沉睡在時光的深處……

“今天是冬至唉。”

“我有點想吃餃子了。”

“我有點想吃湯圓了。”

“唉,我們還是想想等會去吃啥吧……”

“……很難想象,千年之前,這里會是怎樣的?”

“據(jù)說,這里每年八月還會舉辦戲劇節(jié)。”

“里昂都這么壯觀了,我好期待去羅馬,會看到什么?”

俯瞰劇場.JP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