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案例】Thinkup:幫你戰勝手機依賴癥


每天你在微信朋友圈上浪費了多少時間?時常感覺不刷不舒服,刷了半天又沒什么收獲?你需要一個工具來監督自己了。Thinkup是一家針對個人的社交網絡行為分析企業,它可以跟蹤用戶在tweet或facebook上的行為,形成每日分析報告。是的,這是一家美帝的企業,所以不支持微信和微博,在國內也少有報道,但蠻有啟發性。

項目名稱:Thinkup

產品類型:社交網絡衍生服務

創新模式:針對個人的社交網絡行為分析

Thinkup的創意來自于服務企業公眾號的分析業務。將企業級的分析運用到個人客戶上,可以產生很多有趣的報告,比如你朋友們的網絡簡介更新存照、互動粉絲的地域/性別分布、你是否過多地談論自己等等。但是,我覺得最實用的,還是統計你在社交軟件上浪費的時間。

如果看到自己在手機上浪費了好幾個小時,恐怕每個人都會產生一點負罪感吧?

作為一個功能上的“爆款”,這個創意應該挺能吸引眼球的。再做適當地延伸,可以形成貼近網民的個性分析。以前在微博上,也流行過個人的熱詞云圖,還有各種性格測試分析,還有百度魔圖的“最像你的明星”,支付寶的“曬賬單”。

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特點是“自我中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明星,希望看到關于自己的分析,并且樂于把這些分析放到朋友圈里,顯示自己的個性。這樣一來,產品天生就帶有傳播屬性,有可能低成本地啟動。(Growth Hacker亂入)

有人問,你不是要幫助我戰勝手機依賴癥么?用了這種個人分析的服務,好像更容易上癮,更不好戒除微信了。是的,如果真的想戒除,最簡單的方式是卸載微信,不看微博,可是誰做得到呢?

不知道是否基于這種自信,Thinkup竟然是對用戶收費的!每個月的服務費是5美元!太平洋對岸的人們果然生活在不同的次元。他們還振振有詞地說,在美國接近50%的企業雇主在招聘時,會審視你的社交頁面,而心理學家證明,人類在網上的發言往往比實際生活中更加傲慢自大、目中無人,所以雇傭我們來幫你分析一下,改善你的網上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理想是豐滿的。這家公司從2013年干到現在也才發展了幾千個注冊用戶數,不得不裁員以茍延殘喘。原來美帝的人民也不是那么白癡啊……我沒想通的是,明明這種模式的后向潛力巨大,為什么還要向前端用戶收費呢?試想,你掌握了用戶的種種日常習慣,知道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熱衷于討論什么話題,這不就擁有了類似BAT的用戶數據庫么?大數據的價值可是核心競爭力啊。

Thankup的回答是“No ugly surprises about how your data is used”,頗有Google不向GFW低頭的傲嬌氣質啊,我只能祝它好運了。


相關報道:http://www.nytimes.com/2015/01/01/technology/personaltech/thinkup-helps-the-social-network-user-see-the-online-self.htm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