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愛情分成了這兩種形式 : 自我感動和心理對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牛忙

1

微信上朋友問我,什么是愛,鄭重其事的樣子。

”怎么了,這么嚴肅的想和我談一談愛情?”我問。

“我現在覺得愛情這兩個字真他媽惡心,特別虛偽”她說。

她的情緒讓我明顯感覺到,她可能失戀了,安慰安慰了她后,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究竟什么是愛呢?

撇開朋友個人情況的特例,我想,問這個問題的人,無非是感情出現了問題或者像我這樣的感情寫手。

那我們談一談因為感情出現問題引發的對愛思考的這種情況吧。

要么失戀,要么背叛,要么你愛的人他不愛你,要么愛你的人你又不愛他。或者,只是長期處于感情的空白,感到了寂寞。

這些組合里面又會衍生出很多的問題,比如,你喜歡的人,你暗示很多回,他好像什么都不明白似的,然后你拼命地對他好,以為有天會感動他。還有一種情況是,愛你的人,你又不愛,當他對你好,你要么會因為自己的善良而感到內疚,要么因為別人的死纏爛打感到心煩。或者你還因為他的背叛,感到心力交瘁,死不服氣,也未死心。

背叛你的人絕不會來問這種問題,因為他有了下家,正開心著呢,沒有時間來思考愛的問題,因為他正愛的火熱。抑或,背叛你的人本身就是善良的人,因為自己的背叛也會感到內疚,但他也不會來問這個問題,因為他也怕得到譴責自己不道德的答案。如果,你有憐憫之心,面對愛你的人,但你并不愛,也許你會在安靜地時候思考什么是愛的問題,但我想你也不會來這里問我,因為那個愛你的人在你心中的位置還沒有達到需要你求助答案來解決的時候。

所以,問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感情上的輸家,因為你還不服氣,你還在尋找答案安慰自己,因為你還沒有死心,你感到自己還有希望。

2

雖然,因為愛產生的問題很多,但我往往是一個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的人。因為我覺得愛真的很簡單,如果真愛,死也要在一起。如果不愛,怎么著都不要在一起,否則你同時對他和自己不忠。

我這里只討論純“愛”的問題,只說內心沖動的愛的問題,什么父母干涉,異地來往困難,家庭背景各異等與愛情相對次相關的問題,那是愛情道路上的變量而非主觀對愛情的感受,就暫且在這篇文章中忽略吧。

這篇文章也不試圖分析愛中的道德問題,無關人的品性、善惡,只說一說什么是愛。

3

第一種愛,叫傻b式的自我感動。

雖然,我用的形容詞比較粗俗,但我保證此處我是以中性的態度來概括這種愛的。

傻b式的自我感動的愛,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低到了塵埃里”,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跪舔。這種愛大多都是單方面的愛,用自己最真摯的感情,期待換回別人和你在一起。愛著的那個人,你會無時無刻的想著他。你吃飯時,會想他在干嘛,他也在吃飯嗎?他一個人吃還是和別人一起吃飯呢?

你出門玩耍,你想著,要是他也在身邊就好了。或者,你會想著,這個東西,哦,也是他喜歡的。又或者,你總會想,總要給他帶點什么禮物回去吧。你每天睡覺前想的是他,你起床想到的是他。你上社交媒體,首先想到的是看看他有什么動態,發了朋友圈,你期待的是,他會給你點贊和評論。

然后,你每天在這種狀態中,感到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你感到,自己從來也沒有這么喜歡一個人,原來喜歡一個人時也可以感動自己。你越想,越是失落,因為你會感到他似乎對你越來越冷,對你越來越煩,對你越來越回避。其實,問題不是他出的,而是因為你自己,你用力過猛,你用心過度,你覺得,自己全世界都是他了,卻一點回報也沒有得到。

換句話說,你用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愛他的方式對他好,結果,感動了你自己,卻并沒有感動他。

這樣的愛,其實現實生活中并不少,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一個叫楊麗娟的歌迷,對劉德華的愛,只是,結果如我們看到的,并沒有好的結局。

不過,我依然覺得這是一種愛,我依然覺得這種自我感動式的愛很好的體現了人性的張力,原來,用力愛著一個人是這樣一種感覺。這種愛憑著自己的感性,讓所有有愛的人知道我們為什么出發,知道我們也是一個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人。

也就是說,這種愛,本身是一種高尚的境界,只是用力過猛,最后弄得大家都不舒服,也就沒有必要了。因為我覺得最優的愛,是讓彼此都舒服。

讓彼此都舒適的愛,就涉及到我要討論的下一種愛了。

4

第二種愛,叫相互感到安全。

以前看三毛的書,描寫她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其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荷西問:“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看得不順眼,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三毛回道。
“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也有例外的時候。”
?“如果跟我呢”荷西又問
?“那只要夠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問:“你吃得多嗎?”
?三毛回答:“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少吃點。”
就這幾句對話,三毛就成了荷西的太太。

這種愛就像荷西和三毛,相互的安全感不需要豐厚的物質來保障,更不需要以你窮盡自己的方式來討好而獲得。即使占有對方了,也如三毛之前回答的,嫁個順眼的億萬富翁,而并非真愛了。

這種相互安全感,就是你們相處感到舒適,沒有一個人會跪舔著,以討好的方式,來獲得對方的認可。也不會因為擔心物質力量的不足而打垮你們的愛情,因為你們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足以讓你們有安全感來應付所有的威脅,而你們在相互心中的位置也會使對方都以拼搏的姿態,以相互關心的姿態來度過難關。

相互擁有安全感的愛情,就是,你吃飯想到對方,對方也在想你,你出行想為對方買個禮物,對方也會想著給你買份兒禮物。也就是說相互之間都在對方的世界里擁有了最恰當的位置。

彼此心理對等的愛就是在相互的心中擁有了恰當的位置,你就不懼對愛情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了,你就不會在自己為自己編織的感動神話里來回打轉,不能自拔。

有人說,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我說,這種愛只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間,而男女之間的愛,如果沒有回報,就如李甲對杜十娘的無情,使得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后,悲情自殺,只能是一出悲劇了。

亦舒的小說《喜寶》中的主角姜喜寶追求的愛情算是一種心理對等的愛了。喜寶被自己在倫敦留學時的閨蜜的邀請下,來到閨蜜富麗堂皇的家參加party,參加酒會的過程中,喜寶認識了閨蜜的哥哥,而閨蜜的哥哥便喜歡上了喜寶。喜寶在閑逛的時候,偶然結識了看上去風度翩翩的一個帥老頭,勖存姿,喜寶后來竟然發現自己卻愛上了這個帥老頭。后來,她才知道,原來這個勖存姿竟是自己閨蜜的爸爸,勖存姿也同樣的愛上了喜寶。而愛著喜寶的閨蜜的哥哥得知這個事以后,瘋了。

雖然我描述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但是小說最后感動我的人竟是陷入這場不倫戀的喜寶,而不是因為自我感動,愛到瘋狂的喜寶閨蜜的哥哥。

說這個故事的意思是,真正的愛,是要在相互心中都有一個對等的位置,這樣的愛才是感動人的愛,才是相互感到舒適的愛,才是相互擁有安全感的愛。

5

我相信我說的兩種愛都基本已涵蓋了愛的范圍了吧。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思考什么是愛的問題。感情中出現了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該放手。或者你要打算背叛了,只為尋找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答案,來為自己的背叛開脫。

但是我相信這已經不是愛了,不放手,這只是一塊兒雞肋,你也知道扔之可惜,食之無味。因為,真正相互的愛,即使作夠了,即使鬧夠了,即使彼此生氣幾天沒理人了,也不會輕易地說放手的。

而后一種,要打算背叛的人,尋求一種答案為自己開脫的人,就像做了婊子,還打算立個牌坊。而,有的人就是相信,他對你許下海誓山盟,卻跟另一個人在一起,我只能說,你他媽真傻,那些給小三寫保證書的故事你還沒看夠嗎?你最多就只是一個炮友的角色,抑或一個情人,用來凸顯對方能力的角色而已。

(注:文中的他也是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