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舒展
#20201001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21—序言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牛頓在南海公司的股票投資中虧損了2萬英鎊。后來,他感概萬分的說:“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到底會有多瘋狂。”從那以后,牛頓此生再也不許別人在他面前提起南海公司。
不可否認,當股市走牛的時候,那種群情激昂的氣氛,那種令人目眩神迷的財富效應,讓無數進入股市做著發財夢的人迷醉。可是一旦暴跌,就會讓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
不幸的是,所有關于股票投資的調查研究結果都表明,在股市上,至少有90%以上的平民參與者最終會血本無歸。即使在牛市中,盈利的依然是極少數,大多數人仍然在虧損或嚴重虧損……
【2.啟發和收獲】
為什么股市上總是賺錢的人少、虧損的人多呢?
事實上,這和股民的心理因素有極大的關系。縱觀股市成功者,大多都有很健康的投資心理,它們一般都有完整的個人生活,積極的人生態度,強烈的賺錢動機,其內心沖突很少,并且勇于為結果承擔責任。
【3.行動和改變】
股市是一場詭秘的心理戰,睡擁有健康的心理,誰便能在這場戰爭種最終獲勝。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并且為自己構建一個美滿的生活。總之,投資會倒逼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是我熱愛投資最大的原因。
10 - 舒展
#20201002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2/21—第1章? 投機圈的秘密
一、投資者和投機客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股市生存法則之一
認清形勢 —— 盡最大可能去捕捉市場情緒的趨勢。如果這種趨勢暫時與基本面相背離,即使暫時不賺錢也應做好逆向調整的準備,因為對抗就要遭受損失。
?世界上任何一個證券市場,都離不開投資者和投機客。要想了解股市,首先的明白投資和投機有什么區別。
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且能夠獲得滿意收益的行為。投資是建立在敏銳地捕捉信息與精準的數量分析的基礎上的;而投機則是建立在突發的念頭或是臆測之上的。
投資資本安全性強,但流動性差;投機資本安全性差,但流動性強。
【2.啟發和收獲】
判斷一個人是投資者還是投機客,關鍵在于他的動機。投資者會考慮自身的資產 —— 企業將會怎樣;而投機客則主要預測價格會怎樣,而不去關心企業的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股票市場是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較量。真正的投資者在尋找高額的投資回報,同時也會考慮通過高拋低買來盈利。投機客不考慮盈利分紅回報,只是在感覺股票會上漲時買入、會下跌時賣出。
【3.行動和改變】
在我個人看來,投資和投機都是中性的詞語。投資和投機各有優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在人類社會種,沒有投機的市場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資本市場的發展都離不開投機,投機與投資就像一對兄弟,會一直伴存下去。
10 - 舒展
#20201003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3/21 — 第1章? 投機圈的秘密
二、神秘的 “ 他們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遍布各地的證券交易所里,不管走到哪兒都能聽到關于 “ 他們 ” 的談論。
“ 他們 ” 在現實中有三種表現:
第一,“ 他們 ” 通常被認為是證券場內的交易員,直接與報價和控制某只股票價格的股票聯盟有關,又或者與個別操盤手有關。
第二,很多人認為 “ 他們 ” 是由大資本家組成的強大聯盟,可以在所有的投機市場上呼風喚雨。
第三,“ 他們 ” 可能就是那些投資者和投機客的簡稱。
“ 他們 ” 在這些股民中之所以是個模糊的概念,是因為股民只關心 “ 他們 ” 是如何在市場上展示自己的。對于 “ 他們 ” 是誰,股民只是感到一份超然的好奇;但是,對于 “ 他們 ” 在市場上的表演,則非常關心。股民關心 “ 他們 ” 的市場表現要遠勝于知道 “ 他們 ” 是誰。
【2.啟發和收獲】
確切的說,對形勢進行細致分析要比相信一個模糊概念好,場內交易員或投資者如果能把 “ 他們 ” 從心中抹去就會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定于,那么 “ 他們 ” 是沒有意義的。但是,“ 他們 “ 被反復使用之后,股民就忘了有這個必要。第二個 “ 他們 ”(大資本家組成的強大聯盟)可能正與個人投資的 “ 他們 ” 起沖突;個人投資的 “ 他們 ” 可能正在為場內交易員的 “ 他們 ” 設置陷阱。
【3.行動和改變】
前兩個 “他們 ” 指的就是大家口中的莊家,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見過莊家,卻又堅信莊家的存在。業內朋友和我聊過他們做莊一些小幣種和小市值的股票,我沒親眼見到他們操作,但是邏輯說得通,小市值有控盤的可能性。但是在市值較、大持有人較多的品種上就存在各種博弈,控盤的難度幾何上升。
相信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是有害的。如果我們把房子建在松軟的地基上,地基不穩,上層建筑構建得越多,倒的就越快。把模糊的概念徹底弄清楚,或者忘掉不可能弄清的概念也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10 - 舒展
#20201004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4/21?— 第1章? 投機圈的秘密
三、股市里的飛短流長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股市歷來就是一個各種流言滿天飛的地方。正統消息、小道消息、各種謠傳,甚至于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傳言,這些五花八門的消息充斥于股市的每一個角落。
實際上,留言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其產生和傳播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留言總是發生在和人們生活有重大關系的問題上。
社會心理學家惹味,流言的產生與流傳有三個條件:
第一,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況下,最容易產生與傳播流言。
第二,人們在不安和憂慮的情況下,會促使流言的產生和傳播。
第三,在社會面臨著某種危機時,流言也容易傳播。
【2.啟發和收獲】
股市恰好為流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充分的主客觀條件。股價變化迅速而頻繁,每一次變化都關乎股民的利益,這就決定了廣大股民對價格的密切關注,而證券投資的高風險性又使股民常處于高度緊張之中。為了消除這種情緒,股民迫切需要了解各種信息,因此他們常聚在一起互通消息。
【3.行動和改變】
股市流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股民心理的折射,無論流言是什么,我們都要對自己的分析判斷有足夠的信心,做出正確的判斷。
以數據和事實為基礎,正確分析和辯證理解流言,并對其進行辨別和篩選,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10 - 舒展
#20201005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5/21 —?第1章? 投機圈的秘密?
四、大眾心理與股市波動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股市上經常會出現這么一種現象:如果大多數人都看好行情,并積極購入股票,股票價格就會上漲;要是大多數人對股市不報信心,并紛紛拋售,股價就會隨之跌落。由此可見,投資大眾的心理活動會對股價波動產生影響。股票行情可以說是投資大眾所做出決定的具體體現。
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宏觀經濟政策、外圍市場、資金面情況不會天天發生變化,但是它的股價卻天天在變。實際上,變化的就是股民的心理。
如果股市中做短線的大多數人做多頭,那么一旦出現衰弱的跡象,很多人就會立即賣出,導致的結果就是股價下跌;而如果絕大多數人做空頭,一旦出現上漲動力,他們就會立即買進,從而促使股價上漲。
正式由于不同人的管帶你差異使市場對某些情勢的變化做出最大反應。某件讓某人減倉的事情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有益的,基于這個想法,某人會繼續持有甚至加倉。世界范圍內各種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信息融合在一起才促成現在這個平均價格水平 —— 投資環境的真正指數。
非職業股民不應讓自己的思路偏離太遠,不要去研究別人可能怎么做,也許會更好。就像 “ 他們 ” 理論一樣,一旦脫離正常思維就會非常危險,而且別人可能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傻。
當股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感到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的時候,他們總會仿效大多數人的做法,因為這樣似乎才安全。并且人們越是變得情緒化、猶豫不決,就月可能追隨群體的行為,接受大多數人的觀點。當股價向下突破時,很多看漲的股民都加入到看跌的股民的行列;當股價向上突破時,看跌的人越來越少,而看漲的人越來越多。
【2.啟發和收獲】
我們看到投資大眾的心理行為對股價波動的影響真實存在,并且這種影響有時候是非常巨大的,這讓我們在認識股票價格時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作用。
【3.行動和改變】
股票市場短期來看是投票機,長期來看是稱重機。—— 本杰明·格雷厄姆說的。?
通過這一節的內容,讓我加深了對市場中群體心理的變化過程的理解。
短期的價格波動由一個個微小的周期組成,從人們對行情看好開始,一些人忍不住往上買。當預期到了一個迸發點,大家都主動買入,導致供不應求。股價進一步上漲,誘使人們進一步買入,同時也帶動一部分新人加入,導致供求關系更加失衡。在價格繼續上漲的過程中,還有一部分膽小的人一直觀察猶豫,直到最后下定決心買入。這個一直猶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價格不斷被推高的過程,當最后那部分猶豫的力量快耗盡時,價格就會出現下跌或回調。
外部環境開始冷卻,持續的高溫環境開始出現根本的轉向。當價格開始下跌,人們害怕進一步下跌而紛紛慌忙脫手,導致供大于求,價格進一步下跌;價格越跌,人們賣出越多,跌勢便越強。激素的環境冷卻,會讓曾今過熱的市場產生下滑崩潰的走勢,價格一瀉千里難以阻擋,最后甚至連一些優質的標的都會遠遠跌破其價值。
作為投資人,不但要努力擺脫群體情緒對自身的影響,還要盡可能的測量大眾的情緒,并在關鍵時刻勇敢的站在眾人的對立面,做出與之相反的決策。
10 - 舒展
#20201006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6/21 —?第1章? 投機圈的秘密?
五、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從本質上講,股票是一個擁有魔種所有權的憑證,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并沒有價值。股票的價值來自于可買賣的流通性,其持有人,也就是股東可以對公司經營決策施加影響,還享有分紅與派息的權利,持有的越多,話語權越大,分紅越豐厚。
在投資領域,長期存在著價格嚴重偏離其內在價值的情況,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在一定的時期與價值無關。如果價格等于價值,就不需要市場的作用。影響股票市場價格的因素除了各種股票市場操作,如看漲看跌、買空賣空、追漲殺跌、獲利平倉或解套割肉等行為外,股民的心理行為也能把股票的市場價格預期實際價值拉得很遠。
一只股票最終會波動到什么價格,不僅僅是因為其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由股市的環境和氛圍來決定的。有時一只股票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價值,如果大的環境還持續升溫,市場的狂熱不變,就有可能把這只股票推到更離譜的高價。相反,一只優質股票在市場的推動下,可能遠遠跌破它的價值。如果外圍環境還是急速降溫,投資熱情持續冷淡,那么短期內可能還會創出更低的價格。
因為人通常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總是對于距離現在最近的經驗考慮過多,并從中推導出最近的趨勢,而很少考慮其與長期平均數的偏離程度。當股市見頂時,只有少數人認為股市會暴跌;但當股市暴跌以后,就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股市還會繼續暴跌。
【2.啟發和收獲】
一輪上漲趨勢開始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改善了,猶豫歷史慣性的作用,市場上還維持著原有的看法。少數敏感的人認識到,市場價格要低于實際價值;人們對優秀事物的認識總需要一個過程。更多市場參與者意識到基本面改善之后,紛紛買入,價格隨之上漲。隨著股票價格的上漲,這種優秀的基本面就會被更多人認可,于是價格加速上漲,人們變得更加樂觀,這只股票變得流行,價格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狂上漲。
當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短期的過高預期將會導致眾多投資者出現認識上的分歧,基本面往往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質疑,人們不再相信基本面能夠支撐如此高的股價,新的投資變少,沒有耐心的投資者開始拋售,股價下跌。而股價的下跌又會帶動更多投資者殺跌拋售,同時價格下跌對基本面又起到負面影響,于是股價加速下跌。
股票價值和股票價格就是這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理解和掌握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股票價格、投資者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將非常有助于股民把握股票價格運行的趨勢,清楚目前價格運行到了什么階段,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市場的價格行情。
【3.行動和改變】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股票價格、投資者預期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其中價格最直觀,而基本面需要用多重指標來量化,最難判斷的部分是投資者預期,誰能更精準的量化這個指標,誰就能更準確的判斷未來的價格趨勢。
這樣的過程每天都在發生,歷史總是不斷的重復,而我們總是受到近期經驗的影響,做出錯誤的決策,周而復始。而打破這種錯誤循環的方法就是,長期記錄基本面、股票價格、投資者預期與長期平均數的偏離程度,以分析最佳買入點與賣出點。
10 - 舒展
#20201007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7/21?—?第2章? 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
一、打破慣性思維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于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慣性思維的好處是使我們變得熟練甚至是自動化,節約時間精力;而壞處是會導致思考問題時出現盲點,且缺少創新和改變的可能性。
有慣性思維的股民在思考問題時很容易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使自己在無形中搜到束縛,從而陷入投資思維的僵局。
在股市上,很多股民總是一廂情愿地固守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不愿意改變,因為用過去的模式進行思考總是比較省事。人類都有安于現狀的偏好。所以人們有時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錯誤的感覺。股民總是看好自己熟悉的投資,認為相對于他們不熟悉的投資,它們的收益更高,風險更低。
對股民來講,總是要在某些時刻做出某些投資決策,會造成心理上的不舒適。他們擔心做出錯誤的決定,并由此遭受損失,因此,他們更容易選擇不作為。即使某些投資很不成功,他們也會習慣于繼續持有這項投資而錯過了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或者懶于選擇新的投資組合。在投資種類上,他們總是傾向于某一類或幾類股票,特別是傾向于自己喜歡的熟悉的。
大多數股民在進入股市一段時間之后,都會形成以套自己的關心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一旦形成就局限了選股、操作以及對風險的防范。但是市場往往會出乎股民意料地發生變化。由于思維慣性,股民對市場的反應能力降低,等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市場早已今非昔比了。
【2.啟發和收獲】
克服思維定勢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通過回顧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的交易情況和投資成績,尋找出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的一些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情緒模式,除非我們不斷做出努力,否則這些習慣模式很難發生改變。
【3.行動和改變】
在投資活動中,我們需要放寬視野,從全局出發審視市場的變化,要能夠靈敏地覺察其中的變化,同時作出反應;還要不斷檢查自己的決定,推翻自己的錯誤想法,以極度開放的心態來接受新觀點和新證據。
10 - 舒展
#20201008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8/21 —?第2章? 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
二、“ 大眾永遠是錯的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當市場上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市場未必會漲;當市場上大多數人都看淡的時候,市場未必會跌。
股市里有句老話:“ 大眾永遠是錯的。” 之所以說大多數人一致的看法往往是錯誤的,是因為當一種觀點被多數市場參與者接收后,它常會走向極端,使得多數人發生錯誤的可能性增加。
雖然大家都知道股票要在低價的時候買進,然后等到股價上漲時再脫手賣出,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的股民都在 “ 追漲殺跌 ” 。他們很在意別人怎么想,沒有投資信心,不敢在別人看空時買入股票,只相信別人買入時自己買入才會有安全感,結果被股票市場一網打盡。
天地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物極必反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普遍規律。當一個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作為具體的上市公司,也和萬事萬物一樣,有著發生、發展乃至最后消亡的過程。所以,任何上漲都會以下跌而結束,任何下跌都會以上漲而結束。
為什么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為什么當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就是真理時,卻偏偏是另一個相反的結果?
【2.啟發和收獲】
股民一定要掌握的投資理念是:當投資大眾都在談論下跌目標位,且有利空伴隨著,說明這時大盤即將見底,就要準備買進股票。而當投資大眾都在談論上漲目標位,股民開戶數不斷刷新,新股民如潮水般涌入,可能離見頂就不遠了,應該毫不手軟地逐步清倉。
永遠要記住:股市大眾堅信不疑的說法,大多數是錯誤的。也就是說,當股市上好消息滿天飛的時候,肯定是該賣的時候。而壞消息在股市上空密布時,肯定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3.行動和改變】
因為人有慣性思維,喜歡重復的熟悉的事物,總是依賴近期的經驗做決策依據,所以在市場上漲和下跌的時候會追漲殺跌。和投資大眾對著干,其實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和群體心理的弱點。而這些弱點我們也有,且一樣不少。我們唯有依賴數據和客觀依據,反復糾正、鍛煉自己,讓逆向思維和反向操作成為直覺。
10 - 舒展
#20201009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9/21—??第2章? 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
三、逆向思維,反向操作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當人們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總是習慣于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并尋求解決辦法。逆向思維則正好相反,它是指反過來思考問題,用絕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對日常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進行思考。
逆向思維在日常生活中不見得處處有效,但在股票投資中卻時常管用,有時還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股市需要逆向思維,但不是故意違背原則,而是指在股市中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的習慣,去除一切可能導致非理智行為的環境因素,對投資對象的基本面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確保自己的投資規劃不隨波逐流。
成功的反向操作要對行業或企業基本面有深入的認識,能夠在關鍵時刻敢于挑戰主流認識,做出與大部分投資者相反的決策。此外,還要有足夠的持股耐心。
股市中的反向操作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 逆指調倉 ”。二是:“ 逆價買賣 ”。
【2.啟發和收獲】
即使股民不一定能通過逆向操作獲得成功,至少可以通過逆向思考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客觀的心態。不要指望每次操作都正確無誤,一旦反向操作就更需要保持理性且平和。而且對之前所做的操作要充滿信心,這也是在之后的操作中做到越漲越賣、越跌越買的重要前提。
【3.行動和改變】
對投資人來說,在大眾投機熱情高漲時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以及在大眾恐懼退縮的時候能否保持足夠的信心和興趣,決定了其投資能否得足夠的利潤。
通過逆向思考,在大眾犯錯的時候找到機會,并勇敢的做出選擇。這非常困難,但只要做到一次,你就會愛上這種感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10 - 舒展
#20201010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0/21 — 第3章? 貪婪、暴漲與恐慌
一、牛市的貪婪和熊市的恐懼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人們因為擁有了更多,所以變得更加貪婪。貪婪是人的本性,會使人們期待盈利的心理無限膨脹,人們往往會因貪而失去最佳的獲利機會。貪婪會使你失去理智的判斷,把握不準實際,從而迷失方向,最終遭受損失。
平心而論,要克服貪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貪婪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本性。當發現自己心中有貪念的時候,要堅定地對自己說:“ 千萬要冷靜,因為股市的本質都一樣,這次也不例外。對于獲利,只要合理,不需最多。”?
和牛市中的貪婪一樣,熊市中的恐懼也是股民投資的大忌。恐懼就是對投資風險過度擔心,如果股市下跌,有恐懼心理的股民往往只看到那些利空因素,預期股市將繼續下跌,甚至跌得更慘,并因為恐懼被套牢而不敢入市。
可以試著采取一些具體的方法來消除恐懼心理,比如可以先試著把自己的感覺和事實寫下來,這件事就不像它在內心翻滾時那樣糟糕可怕。因為我們能以更實際的眼光認識他們,發現實際情況不如想象中的可怕。
當一份實事求是、評量正反因素的書面報告擺在你面前時,就有真憑實據可供檢討和思考。這樣做出來的判斷,一定勝過腦海中時起時落的混雜念頭。
當人們沉溺于某一種情況時,會喪失對整體情況的理智判斷。由于股票于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很容易夸大股市波動的幅度,而且恐懼會使人們的目光變得狹隘。
【2.啟發和收獲】
在人的內心深處,隱藏著兩大難以克服的弱點:貪婪和恐懼。它們像魔鬼一樣始終困擾著人們的一舉一動。
【3.行動和改變】
如何判斷自己出現過度貪心的情況:
一、不斷提高自己的投資報酬率。
二、原先覺得風險高的投資,現在看來能穩操勝券。
三、不再 “ 分散投資風險 ”。
四、堅信 “ 這次肯定不同 ”。
如何判斷自己出現過度恐懼的情況:
一、下跌時往往只看到利空因素,預期市場繼續下跌甚至更慘。
二、害怕被套牢而不敢入市。
三、即使市場處于上漲階段也會杞人憂天地找出一些潛在利空。
四、把未來可能發生的可怕后果錯誤地當成現實因素。
10 - 舒展
#20201011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1/21 —??第3章? 貪婪、暴漲與恐慌
“ 瘋狂的郁金香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股市上,股民有時會出現一種群體心理的感染效應。這是一種大眾激憤方式,一種零人亢奮不已的大眾投入狀態,也幾乎是一種狂熱而無理性的行為方式。當這種效應發生時,股民的情緒與行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支配,而放棄原有的考慮、打算,直至放棄自己心目中的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等。而且這種情緒會互相感染、互為反饋、相互強化、愈演愈烈。
面對股市暴漲的熱潮,很少有股民能控制自己不去跟風,似乎漲得越離譜,股民的熱情也越高。行情看好是,置身其中的股民會被良好形勢所感染而表現出樂觀情緒;甚至一些原來并不怎么看好的投資人,也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加入做多的行列。
雖然股民的個人水平參差不齊、性情各異,但追求利益、避免損失的動機確實一樣的。處在市場之中,股民經常會體驗到來自群體的種種無形影響,其自我意識在群體氛圍之中越來越趨于淡化。在一片人聲鼎沸之中,個人的感覺和看法常常被群體的影響所淹沒,從而失去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能力,最終導致盲目的投資行為。
【2.啟發和收獲】
為使自己不受狂熱效應的影響,股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并堅持自己的投資態度,而不應該盲目跟隨投資的 “ 狂潮 ”,這樣才不會使自己處在投資的被動當中而遭受損失。還要對任何 “ 熱門股票 ” 都持冷靜態度,做好熱門交易極有可能迅速變冷的心理準備,迅速設立停損位,一旦變冷,接近停損位就要立即出手。進行大交易之前要有耐心,花時間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實地考察和分析工作,地址迅速達成交易的誘惑。還要學會逆向思維,因為趕潮流的人通常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3.行動和改變】
說到群體心理的感染效應,每個接觸過市場的人都應該體會過。但是很少有人靜下心來認真分析自己的狂熱和受影響的過程。因為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懂了,這樣的事以后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
回顧自己幾年的投資歷程,幾乎沒有一次不被群體所影響,一次次放棄原則,幻想暴富,最終還是以虧本收場。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這種情況才稍微好一點,終于意識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尤其是在群體狂熱的時候,要有勇氣做出和他們相反的決策。
10 - 舒展
#20201012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2/21?—??第3章? 貪婪、暴漲與恐慌
三、措手不及的恐慌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股市在上漲過程中,主要是由股民的貪婪情緒所主導的。當股民的貪婪情緒達到最高點之際,市場主力率先抽退,恐慌情緒開始在市場蔓延,并且取代貪婪主導盤勢。對于從上漲中賺到錢的股民而言,他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認識到本來看似一路飆升的股價走勢實際上已經改變了方向。
恐慌是一種遠比貪婪更強烈、更猛爆的情緒,這也是為什么股市空頭時跌勢通常極為猛烈,讓人措手不及,而相對的上漲過程中總是較跌勢溫和的原因。
恐慌時期的低價又是被認為是有突發恐懼引起的,這種恐懼來的快取得也快。事實并非如此,在價格快到高點時,恐懼就已經出現,一些謹慎的股民擔心過度投機、股價透支;受這種情緒影響,他們開始賣出股票。
恐慌時期出現的價格底部往往不是由恐懼造成的,因為恐懼的股民此時早已因恐懼而賣出了股票;它是由于一些人資源耗盡、不得不賣出股票而造成的。突如其來的事情讓他們措手不及,如果能給他們點時間,他們會繼續持有股票。但在股市,“ 時間是交易的本質 ”,也正是他們無法掌控的。
【2.啟發和收獲】
要判斷牛市何時到頂,幣判斷恐慌何時結束更難。原理非常簡單:恐慌過后,貨幣流動過剩使得市場向上發展;同理,貨幣耗盡會使牛市見頂。
【3.行動和改變】
恐慌是一種遠比貪婪更強烈、更猛爆的情緒。恐慌時期的損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資者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造成的。這種情況往往要歸咎于他們對自己和未來的過分自信所造成的過度貪婪和急于求成。
人是情緒的動物,也會所有的決定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盈利全靠一顆平靜的心。
投資者的一生,是和貪婪恐懼做斗爭的一生,其樂無窮。
10 - 舒展
#20201013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3/21 —?第4章? 買和賣的心理
一、群體帶來 “ 安全感 ” —— 從眾心理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股市中,股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投資大眾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甚至會表現為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改變或動搖自己意愿有的想法與行為,屈從群體的壓力。
在買股票的時候,如果你感到不確定,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大部分人走。這不是因為你有意選擇要這樣做,而是因為你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感到痛苦。這種心里其實就是源于一種群體對個體的無形壓力,迫使個體違心地產生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為。
作為群體中的一員,誰都不愿意被孤立,都希望有種 “ 歸屬感 ”。不但 “ 孤立 ” 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事,而且如果你的意見同大部分人的共識相左,你就必須做出自己的判斷,而做出這樣判斷是非常耗費精神的事。在做出投資決定時,人們往往會本能地避免這樣的思辨勞作。
按照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人的意識深處有一種屈從本能或親和動機。在群體一致性壓力下,個體會不由自主地改變或動搖原有的想法與行為,而親和動機又會促使個體有意無意地同大多數人接近,以免產生孤獨感和被遺棄感。
股民的從眾心理還會在股市中引發 “ 羊群效應 ”。在股市上,羊群效應是指在一個投資群體中,單個股民總是選擇根據其他同類股民的行動而行動,在他人買入時買入,在他人賣出時賣出。
縱觀股市的波動,有三個行情階段最易引起股民的從眾行為。
一是上漲期,此時股市人氣旺盛,一片利好景象,身處其中的股民被市場熱烈的氣氛和強烈的購買意愿所感染,于是群起跟風,盲目跟進。
二是下跌期,此時大多數股民覺得心中恐慌,此時的盲目從眾會導致群體潰逃,割肉清倉。
三是盤整期,此時行情難測,股民迷茫不安,也容易產生從眾行為。
【2.啟發和收獲】
果斷抉擇 —— 要么全憑自己的判斷去買賣要么全憑別人的判斷去買賣,而不管自己的意見。別忘了,“廚子太多煮壞湯 ”。
【3.行動和改變】
從眾心理是人類的一種屈從本能和親和動機。從眾心理也會引發羊群效應。
一般來說,缺乏主見的人更容易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
成功的投資決策完全有自己做出,而非跟隨潮流。
在做出決策之前要求自己誠實地回答:“ 這個決完全是由我自己做出的嗎?”
10 - 舒展
#20201014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4/21 — 第4章? 買和賣的心理
二、過度自信與股票投資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通常人們總是樂觀看待自己的公司,悲觀看待別人的公司。在股票市場上,股民也是這樣,他們習慣性地期待別人是錯的,而總是充滿信心地認為自己的分析將被證明是正確的。他們對所信任的人的觀點高度評價,除此之外,全是懷疑。
過度自信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的只是進行判斷時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其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
股民往往對自己的投資分析過度自信,過度的自信在投資中可能帶來惡劣的后果。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以及夸大控制事件的自我能力。這本身是很容易理解的一個現象,但問題是大部分人都否認自己是過度自信。
造成過度自信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于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
在股市中,幾乎每一個股民都擁有過于自信甚至是自負的心理特征,他們或者相信自己的運氣,或者相信自己的智商,或者相信自己在這兩方面都搞過其他的投資者。雖然這種病態的樂觀只能給他們的投資行為帶來劣勢。過度自信會令股民錯誤地估計市場前景,同時低估市場低迷的可能性與后果。
【2.啟發和收獲】
古希臘最著名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說過:“ 一個人想要什么,就會相信什么。”
亞當 · 斯密認為,這種 “ 對自己好運的荒謬判斷 ”,來源于 “ 絕大多數人對自身能力的一種自負的幻想 ”。
【3.行動和改變】
在投資市場中,千萬不能認為自己了解一切。事實上,沒有人能了解一切。
任何價格的決定,都依賴于無數投資者的實際行動。
為了避免過度自信,投資人應當立足長遠,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定期自省,并利用市場客觀指標的變化適時調整心態。力求做到實事求是,一切決策要依靠事實和規律。
10 - 舒展
#20201015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5/21 —?第4章? 買和賣的心理
三、股市里沒有專家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全世界的股票市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股評家幾乎和股票市場一同出現 —— 哪里有股市,哪里就有股評家。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股市的走向總是與大多數股市專家的觀點背道而馳。
專家的股票分析文章依然很受歡迎,這其實是因為這些文章迎合了大多數股民的心理,比如揭秘、點位、均線等,遇到熊市便把莊家或機構罵一通,偶爾也把證監會等政府部門罵一罵。這樣的文章讓人覺得很舒服,似乎說出了多數股民的心里話;可是,對股民正確理解這個市場的本質,絲毫不會有任何幫助。
股民相信專家的預測,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受錨定心理的影響。錨定是指人們傾向于把對將來的估計和已采用過的估計聯系起來,同時易受他人建議的影響。人們的思維和感受是一種以相對對基礎的心理活動,所以錨定會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不足。
【2.啟發和收獲】
你的投資才能并不是來源于華爾街的股票專家,而是因為你本身就具有這種才能。如果你運用自己的才能,投資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業,你就能超過專家。事實上,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其建議和意見準確,而往往是因為事后的專業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這些并不能夠代表其對市場的預測能力。
【3.行動和改變】
看大多數人的選擇,聽少數人的意見,最后自己做決定。
在投資活動中,一定要從心理上 “ 蔑視 ” 各路投資專家和大V,并有勇氣和他們對著干。前提是基于數據,實事求是。這么做的理由如下:
1、是人就會犯錯,沒有人能知道一切,也沒有人能夠永遠正確。
2、多數專家和大V的觀點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他們知道,“ 人們只相信他們愿意相信的。”
3、代表大多數人觀點的觀點,往往就是錯誤的觀點,即使它正確,也會因為太多人知道而變得沒有價值。
當然,對于一些少數人 —— 有過大量成功的結果且認知極高的人的觀點,要認真的思考和分析。
10 - 舒展
#20201016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6/21?—?第4章? 買和賣的心理
四、不做 “ 布里丹毛驢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人們把決策過程中類似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 “ 布里丹毛驢效應 ”。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這種情況并不鮮見。有的股民經過精心分析、仔細研究后選中了個股,卻再三咨詢別人或反復查找個股資料,由于所的信息存在能產生不同效果的因素,因而猶豫著不敢買進,直到股價漲上去才后悔不迭;還有的股民明明感覺股市要見頂,但看到周圍股民和股評都一致看好,又猶豫著不愿賣出,因而錯失逃頂的機會。
【2.啟發和收獲】
當你畏首畏尾不敢邁動哪怕是極小一步時,滾滾的財源正在從你的腳下悄悄地溜走。機遇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它是意外突然地來臨,又會像電光石火一樣稍縱即逝。這個特征要求人們在所掌握丶資料、信息、證據不是很充足,而有來不及做更多搜集、分析的情況下,果斷做出決斷。否則,有機不遇、悔恨莫及。
———— 安德魯 · 卡耐基
【3.行動和改變】
我們都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在投資市場上不嫩惡搞保持獨立思考,總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見,隨時隨地因為別人的觀點而否定自己的投資計劃,必然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10 - 舒展
#20201017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7/21 —?第4章? 買和賣的心理
五、想要的才是 “ 合理的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有一些沒有多少經驗的投機者和投資者,甚至相當多從事了多年投機和投資的人士,經常會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去投機,這是非常有害的。人類的本性使然,人們總是認為當前的事情會向前發展,很多計劃都是根據這樣的推論制定出的。
普通人的智商其實不分上下,既沒有過人的天賦,也沒有可怕的愚蠢。不過,我們還是需要以分析的眼光來看待這種心理。我們看東西其實就像看一個不透明的杯子,思想常常被包裹在迷霧之中,總是在固定的軌道上運行,難以越出藩籬。
我們總是習慣凡事往好的方向用力,不管是會消耗體力還是腦力,也不去分析計算,殊不知這對事情的發展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在股票問題上,隨著股票本身復雜性的增強,以及我們自身所應掌知識的缺乏,這種迷霧更加濃厚。通過閱讀、觀察和與別人交談,我們對當前的形式做出一知半解的判斷,并簡單歸結為牛市或熊市。
我們總是愿意去做我們非常想做的事情,而對于不愿意做的事情總是找很多借口。我們會不自覺地把 “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變成 “ 只要我想要的就是合理的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習慣于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問題不在于我們是否知道事實,而在于我們如何看待事實。
買賣股票其實跟感情沒有什么關系。市場是無情的,詭辯沒有任何作用。市場完全是按照各種力量和人性的變化而變化的,他從來不會考慮我們的意見。對于股票,我們不能像做其他生意那樣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讓我們的利益去適應事實。
為了取得最大程度的生理,故名最好做到完全忘記自己的倉位、收益和損失,忘記當前價格與自己買進或賣出價格的關系,而只關心市場動態。
事實上,股民越是吧自己的思想固定在倉位上,所作出的判斷就越扭曲,就越看不到以前考慮的因素之外的東西。只要嘗試過的人都知道,一旦進入股市,站在某一方,你的思想就會不可思議地被扭曲。
【2.啟發和收獲】
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做到不受自己持倉的影響來進行分析判斷。這種影響往往是潛意識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難點在于,如何避免讓活躍的想象掩蓋真相,如何避免把內心想要的東西當成真實存在的東西。
如果股民能發現自己的偏見,就會取得進步。因為這種感悟會讓他們不再迷信當時所做的 “ 分析判斷 ”,而那種分析判斷只不過是貪婪的沖動。
【3.行動和改變】
10 - 舒展
#20201018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8/21 —?第5章? 個人的心態
一、要 “ 理智 ”,不要 “ 沖動 ”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縱觀股市,有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 “ 沖動型 ”,一種是 “ 理智型 ”。
沖動型的人在股市上都很急躁,他們在買賣股票時不會做慎重考慮。一看到股市有上漲的趨勢,馬上就變得熱血沸騰,感覺不買一兩只股票,實在對不起這大好的趨勢。他們愿意在高位買進,而不是等著抄底。
理智型的股民完全知道自己的資金所具備的價值,他們會盡量避免使自己的資金處于某種危險之中。他們從來不會未經仔細考慮便匆忙做出投資決策,他們并不完全相信專業人士的建議,也不會輕易受小道消息或媒體報道的影響,而是喜歡在投資前親自做調查研究。
理智型股民做投資決策時非常保守,他們會盡量避開那些熱門股票,而傾向于將投資集中于那些價值較穩定的投資工具,在投資過程中甚至可能會錯誤地把風險適中或風險很小的股票視為高風險股票。理智型股民存在一個問題,他們由于經常猶豫不決,所以會在決定投資與否上花費過多的時間,以至于錯過了投資良機,從而無法實現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此外,在選定某只股票之后,在出售時機選擇上的過度謹慎也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2.啟發和收獲】
股市生存法則之五:
心態平和 —— 切記再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和的心態。不要急于對令群情激昂的信息采取行動;不要再心急的時候進行大量交易;不要讓自己在股市中的狀況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3.行動和改變】
如果我們無法在市場中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沖動之中,最終可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如果能做到一下集中不該下單的情況,結果可能會好得多。
第一、對沒有未來的企業不下單。
第二、未經研究不下單。
第三,短期暴漲過的個股不下單。
第四,情緒不好的時候不下單。
第五,未設止損不下單。
10 - 舒展
#20201019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19/21?—?第5章? 個人的心態
二、果斷放棄沉沒成本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人們對于已經花掉的錢,總是不能夠忘記,雖然成本已經消失,但心理上卻難以接受。在經濟學上,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的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比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時間、金錢、精力等。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成本存在干擾著股民的心理決策,誘使股民尋找各種理由去堅持錯誤的決定。沉沒成本帶來的心理謬誤會在不知不覺中誤導股民的投資行為。
在股市上,“ 保本 ” 這一觀點一向是這些股民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則。這些股民總是習慣以已經投入的成本為基礎衡量過去所做的決策,卻不考慮因為時過境遷,原來的理由已經不再適用。但是他們都很難放棄自己原來認定的看法,他們認為繼續保有自己的投資符合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們意識不到應該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很多股民都不能接受在幣自己的購入價格還低的價位賣出股票。結果,往往總是等到損失已經非常慘重時才會忍痛斬倉。
人類都有這樣的心理:一個人一旦在次要問題上做出妥協,他就不愿意輕易放棄它,他總希望用進一步的投入來證明自己的選擇的正確性。一旦投入了時間、資金、感情觀或其他成本,股民就會舉報保持這項投資的心理傾向,即使是投資處于虧損中。此外,隨著順勢的增長,誤導作用也會隨之增長。股民會認為,此時賣出不僅要承受損失,也喪失了在情況好轉時彌補虧損的機會。而且,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投資物超所值,堅信情況必然會得以改善。
如果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就會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股票買入時的價格是成魔成本,它不應該影響拋或不拋的決策。因為無論怎樣,這筆錢已經支付出去了。股票的走勢也不會受到你買入價格的影響。在單邊下跌中,“ 保本 ” 賣出的策略是非常危險的,它可能會讓投資人被迫忍受長期下跌造成的巨額虧損。
【2.啟發和收獲】
決定拋或不拋股票的要素,應該是股票的走勢以及其他備選股票的情況。如果你看好這只股票的長期前景,而且也沒有別的更好的替代股票,那么不論現在是賺是虧,都應該堅守下去,并且不要位短期的波動而神經緊繃。如果你不看好這只股票了,或者有更好的股票可以投資,那么,不論買入的價格是多少,都應該拋掉。總之,在決定拋或不拋時,應該徹底地忘記買入時的價格,這樣做出的決策才是理性的。
【3.行動和改變】
無
10 - 舒展
#20201020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20/21 —?第5章? 個人的心態
三、積極面對交易困境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在股市上,無論股票漲跌,都能引起股民重大的經濟利益變化。而經濟利益的突變又可誘發心理危機。在買進時擔心下跌后別套牢;在賣出時又還阿婆上漲后踏空。正式這樣一種比較復雜的困惑心理的產生,使得股民心理壓力十分沉重。
當面對不斷縮水的股市資金時,不少股民會出現恐懼、失眠、煩躁、抑郁等癥狀。他們會對當前局勢感到失望、驚慌、緊迫。在股市上,經常可以看到茶飯不思、整夜失眠、面無血色、精神頹廢的股民,這些人腦子里全是股票,一天到晚地惦記著,精神時刻處于亢奮狀態,搞到疲憊時又無法安靜下來。
這種焦慮的狀況是由于股票的下跌引起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和興奮機能失調,從而導致抑郁,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悲傷、失望、興趣下降等不良情緒。如果長期情緒焦慮,會直接降低人體免疫力,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詩人出現心悸胸悶、失眠多夢,神經過敏等癥狀。焦慮使股民時刻處于一種精神和肉體的警長狀態之中。如果師太進一步惡化,局面會逐漸失控,股民隨時會處在被嚇到的崩潰邊緣。尤其是患心臟病的人,在警長、恐懼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心率市場,甚至突發心臟病導致猝死。醫學上已經證實了股市漲跌幅和心臟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那些有焦慮癥的股民有時就像這個股市一樣過于急功近利,他們常常容易受到各種利空甚至利好的傷害。他們過于崇尚短線炒作,過于關心股市漲跌,過于計較賬面盈虧,因此他們總是在股市中追漲殺跌,結果造成虧損累累,因心理承受不住壓力而導致焦慮。
【2.啟發和收獲】
資本市場是財富再分配的場所,財富縮水時股民難免心中焦慮,如果實在覺得做股票容易出現焦慮,那到不如干脆選擇其他輕松的理財方式,比如基金或銀行理財產品。當然,做長線投資也是一個辦法,但要選好公司。如果你已經產生焦慮了,那么不妨看看關于股票本質的相關資料,或許對緩解焦慮會有所幫助。
【3.行動和改變】
焦慮對股民的生活和炒股本身都有很多負面的影響,對未來股市的收益不確定,是的股民容易產生焦慮。那么,怎樣提高投資股票的安全感呢?
一、要有風險意識。
二、千萬不可借錢炒股。
三、坦然面對股指下跌。
四、分散注意力,不必天天看大盤。
五、炒股要得到家人的支持。
六、了解股市及相關知識。
10 - 舒展
#20201021 —《股市心理學》讀書筆記
21/21 — 第5章? 個人的心態
四、最糟糕的幾種心態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炒股很多時候考驗的是心理素質,而這種素質往往是由心態決定的。進入股市之后,就是一場心態博弈的開始,如果能擁有良好的心態,炒股時就能冷靜沉著,一舉奪魁。那些股市失意者,往往是由如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導致的。
1、賭徒心態
受各種客觀原因的影響,股票的價格經常處于波動狀態,有時價格差距很大。因此股市上就會出現短期內低買高賣獲取高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很多股民就會頭腦發熱,事先根本不做詳細的調查研究。為了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孤注一擲。
2、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心理,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有鴕鳥心態的股民往往在牛市中不敢追漲,在熊市不敢斬倉。一旦股票被高位套牢,就死捂不放。套得深了就對故事不聞不問,采取回避態度,就像鴕鳥一樣裝聾作啞,既不適當調整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倉位結構,也不想法提高自己的操盤水平,僅僅坐等股價自己漲上去。
3、“ 敝帚自珍 ” 心態
很多股民在完成了一次股票交易后,他們就會認定自己所持的股票是最優秀的,甚至會下意識地去刻意搜集、利用那些與自己原先判斷相吻合的信息,而忽略那些負面消息。甚至,他們會回避信息、曲解事實,并消極地不采取人惡化措施,因為他們都不愿意承認自己選了個差勁的股票。
4、急功近利心態
股民要想在股市中賺錢,首先必須培養自己的耐心。然而,對許多股民而言,最缺的恰恰是耐心。股市如同潮汐,有其運行規律,漲高了必跌,跌低了必漲。要想做個成功者,必須用耐心去熬。只要看好的股票,估值低但有成長價值,就要死心塌地地拿好。
【2.啟發和收獲】
華爾街有這樣的說法:“ 如果你能在股市熬10年,你就應該能不斷賺到錢;如果熬了20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鑒的價值;如果熬了30年,那么你退休的時候,定然是極其富有的人。”
【3.行動和改變】
盈利全靠一顆平靜的心。
以上四種心態的坑,在進入投資市場的這些年里,我一個也沒落下。甚至到現在,也依然擺脫不了它們對我的影響。但是隨著自身的成長,這些影響在慢慢減弱,特別是經過下半年的一些實踐,讓我感到自己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時常回顧這些書籍,保持警醒。勤奮且保持良好心態,規避風險,賺確定性高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