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放假了就有時間,別自欺欺人了

以為有時間,有時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假象。

以為有時間

一、

國慶放假期間,沒有計劃出去旅行,只是去了親戚家一天,本以為有時間可以用來看書、聽課、寫作,認真地列出了計劃,早上6點起,看書20頁;上午看文章,聽課;下午寫文章,晚上,看書20頁,發(fā)表文章。

國慶放假結(jié)束后,回顧總結(jié)所利用起來的時間,發(fā)現(xiàn)只有早上的時間利用了起來,上午以為可以看文章,聽課,只做到了兩天;下午最多利用了1個小時;晚上時間也不固定,綜合完成率按早上、上午、下午、晚上來統(tǒng)計,完成度30%左右。

本來以為有了時間,可以輕松自由自在地讀書、學習、寫作,結(jié)果還是讓時間溜走了,發(fā)現(xiàn)我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高估了自己的勤奮,低估了自己的懶惰。

心理學上實驗證明:人類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高估自己,低估眼前的困難。

高估自己是為了讓自己有希望、有動力、有勇氣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當然,硬幣的另一面就是,當你意識到困難如此大,而自己無能為力時,很容易縮回去,臨陣脫逃。

二、

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完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 看似“完美”的計劃,其實并不科學,因為沒有彈性。
  • 看似“時間”多了,其實細算,空余時間多了,娛樂時間也多了。
  • 看似自己雄心壯志,其實目標不清,意愿度不夠。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經(jīng)歷?

于是,我苦尋秘方,希望救自己,也能給你些幫助。

1、沒有彈性的計劃注定只能活在“計劃里”,不能持久。

在《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中,第一個原則就是“從確定性開始”。確定性指的是變化的兩個種類是確定的,一種變化是周期性變化,另一種變化是線性變化,進一步引申到“硬趨勢”是確定性的。

就像那句一直流行的話“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而既然變化是確定的,而彈性就是變化所帶來的空間。

所以,彈性對于任何規(guī)則、品質(zhì)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為“有了彈性,也就有了生命力”。

既然彈性這么重要,那還要計劃干什么,不如隨心所欲,一彈到底。

就如“沒有約束的自由,就不是真自由”,沒有基準的彈性就是放蕩不羈,放任自流。而自流的結(jié)果,就是“水往低處走”,因為你沒有約束,沒有自律,永遠脫離不了環(huán)境的重力,而就此墮入無邊黑暗。

彈性是你成長的空間,而計劃的目標是你成長的標準。

而在意志力的重要品質(zhì)中,彈性也是其重要的一個品質(zhì)。

正如人的精力有高有低,是有波峰和波谷的曲線,如果你用變化的曲線去應對不變的“計劃”,可想而知,難度之大,會把你的意志力很快消耗殆盡,面臨險境,甚至放棄。

記住,無論什么事情,保持一定的彈性,設定最低值和最高值,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2、適當?shù)膲毫Γ艜屇愀袆恿Α?/strong>

放假了,體驗過人擠人、人看人的“熱鬧”后,就沒有興趣再湊這個熱鬧了。

真是“排隊2小時,看猴5分鐘

國慶期間,新聞報道四川熊貓基地“熊貓看人”盛況,著實讓沒有出去旅游的我暗自慶幸。

可是,回首國慶,我的時間都去哪了?

  • 說好的上午時間呢?看文章,變成了,刷微信,看文章,看新聞,看朋友圈,被各種新聞、文章刺激,不知所蹤,消失在雜亂無章的信息中,消失在“熊貓看人”的娛樂中。

  • 說好的下午時間呢?吃個午飯,睡個中午覺,然后起來,看著表3點多,翻看書,思緒飄到九霄云外,然后用力把思緒拉回來,寶貝醒來了,于是一起玩耍到晚飯時間,時間消失在我的思緒和玩耍中。

  • 說好的晚上呢?晚飯后,國慶節(jié)看個電視節(jié)目放松一下,于是到了九點多,開始拿起書看,看上一會兒,洗臉、刷牙,為了寶貝能早睡,我也躺在床上,聽著語音節(jié)目,不知不覺進入夢鄉(xiāng)。

就這樣,沒有壓力,時間被各種事情碎片化,注意力被各種聲、光、影的刺激所分散。

還是心理學的研究證明:適當?shù)膲毫Γ瑫屛覀兗凶⒁饬θプ瞿臣虑椤?/strong>

正如“番茄工作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時間的壓迫感,讓大腦集中火力去解決眼前的事情。

記住,當時間多的你都不用考慮時間存在時,一定要給自己時間的壓力,盡快干完一件事情,不然,你的時間將會淹沒在娛樂、休閑和大腦的懶惰中。

3、自欺欺人,其實是我們覺得無所謂,意愿度不夠。

為什么時間流逝了,而我卻無所謂?
為什么我想利用時間,卻發(fā)現(xiàn)時間還是悄悄地走了?

因為,時間對你不重要,時間里的事不是你最想做的事情。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里,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能”、“意愿”的交集。意愿是解決想要做的問題。

在沒有技能、沒有知識,只有“堅持”才能養(yǎng)成習慣的理念下,你剩下的唯一資本就是“意愿”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有時,糙老爺們干一件事還真的就只能靠那個“氣”,那個“意愿”了。

在某篇文章里看到下面這個公式:

某件事情的激勵大小取決于這個事情可能帶來價值大小及實現(xiàn)的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M(激勵力度)=∑ V (效價)× E(期望概率)

假如說意志力是車的油箱的大小,那么某件事情的激勵力度 M 則表示出發(fā)前給車加了多少油,那些效價越高、期望概率越高的事情,我們越傾向于加滿油。

在效價有正有負,無法評估時,提升期望概率,提升意愿度,讓自己更有掌控感地提升激勵力度,給自己提供強大的牽引力。

正如我們常說的“不瘋魔,不成活”。

三、

生命本無常,如何在“無常”中見“常”?
是一生的修行。

給自己的人生先定個小目標,
來5個包子,吃飽了再說,怎么撐大胃口。

別以為放假了就有時間,就可以happy了。

不會做的事情,即使你有了時間,也不會做。

那只是自欺欺人的借口罷了。


你的喜歡和評論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記得點個喜歡再走哦。
雞湯、干貨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別忘了關注我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