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道理怎么能用嘴說呢

這是個缺愛的時代,因為到處都在寫愛情。

這是個缺錢的時代,因為到處都在講理財。

這是個缺心的時代,因為到處都是雞湯文。


一般人講道理都靠講

似乎一夜之間滿世界人都在喝雞湯,路人們埋著頭,捧著手機,從小巧的屏幕上滋溜滋溜的汲取著一碗碗熱乎乎的心靈雞湯,然后閉上眼睛,美美的品味著雞湯帶來的熱度與滿足感,嘴角緩緩掛著笑意,陶醉至極。

這一幕似曾相識,我好像在哪里見過,哦,我記起很像電影里播放貧民窟里人們吸毒的畫面,那姿態(tài),那神情,像極了,我甚至開始懷疑他們看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海洛因、大麻。

既然是雞湯,自然應(yīng)該滿滿的都是營養(yǎng),人喝了之后就應(yīng)該身強力壯。雞湯里面充斥著這世間的所有道理,怎么看都邏輯通達(dá),讓人心服口服,。雞湯里裝滿了名人的名言警句,偉人的諄諄教誨,隨便一句話都能讓人興奮的睡不著覺,吃不好飯,仿佛世界盡在眼底,伸手一撥,盡在掌握。

恨不得現(xiàn)在就君臨天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欲與天公試比高。

恨不得現(xiàn)在就一馬平川,策馬奔騰,不到長城非好漢。

雞湯中的人生哲理最讓人神往,每讀一次就渾身熱血,旭日陽剛。

雞湯中的處事道理最讓人剛強,每讀一遍就滿心向往,施展報復(fù),戰(zhàn)死沙場。

萬能的“朋友圈”更是把雞湯發(fā)揮到了極致,每天每時每刻,撲面而來的雞湯文溫暖了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上至六七十老太太,下至十幾歲小青年,覆蓋面之廣,知識性之全,比九年義務(wù)教育還厲害。

而飽餐了雞湯文的吃瓜群眾們,剛開始也是好奇,閑著沒事看看吧,然后“好心”的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各類私密好友,似乎在告訴每個認(rèn)識的人,你比他們都看得透這個世界些。后來大家看著看著,說起話來也和以前不一樣了,滿嘴的雞湯味兒,滿嘴的大道理,那種被“大道理”沖昏了頭腦的樣子真的不比吸毒人差哪里去。

然而當(dāng)太陽落幕,雞湯熱力消除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其實還是你,他還是他,依然摳著腳吃著瓜。你依然落魄與彷徨,你依然被身邊的事情所困惑,這世界還是這世界,你的“好友”也依然看起來還是那么的失敗與悲涼,并沒有因為你的“雞湯”分享文而重建人生。

路上依舊是人們冷漠的目光,路邊依舊睡躺著可憐的乞者。

然而,雞湯成癮,每天必喝。

其實人們早忘記了當(dāng)初為什么要喝雞湯,好像以前都是在《XX文摘》,《X者》上可以看到,即便想看還要花點錢,現(xiàn)在不用花錢了,而且隨處可見。慢慢的也習(xí)慣了喝,一天不喝還心理難受,那就這樣一直喝下去吧,感覺精神上有營養(yǎng)就好了。

我猛地想到了一個詞“精神鴉片”。

為什么“雞湯”有害?里面的確包含了很多“道理”啊?“懂道理”難道有錯嗎?

(前方文字高冷,請慎入)

何為“道理”?這個詞分開來理解,即是“道”顯現(xiàn)出來后就是“理”,人去把“道”在自己身上顯現(xiàn)出來,我們就說這個人“有理”,因為你有理,人們才會理你,誰會和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交往呢?

那么“道理”如何在人的身上顯現(xiàn)出來呢?這要靠“行”,也就是行動,實踐。只有去行“道”,“道”才能被顯現(xiàn)出來,顯現(xiàn)出來的“道”就是“理”,所以才有了“道理”一說,有了“道理”自然就有人“理”你,有了人“理”你,大家才能和諧相處啊,才能聚在一起做事啊。

而我們常說的“講道理”并不是真的用嘴講,而是通過人做事情,做的事情又合乎人情,合乎規(guī)律(這就是“道”),這個人我們說他“有道理”。

因為我們都知道人嘴兩張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道理如果靠說,根本說不清楚的,“道”一定要通過“實踐”得來。

之所以飽含道理的雞湯文看似營養(yǎng),實則無益處,是因為雞湯文的“味道”好喝,它們都是用溫暖、陽光的文字煲成的,至于這些道理你是否實踐,很少有作者關(guān)心,也可以說他關(guān)心不到,他怎么管的了看他雞湯的人是在上廁所還是摳腳呢?也許人家就是無聊唄。

就像你去餐館吃飯,在準(zhǔn)備結(jié)賬走人時,不會有人問你“吃飽了沒有”,因為你付了賬,這單生意就結(jié)束了,你吃沒吃好,商家懶得管閑事,萬一客人說“我吃沒吃飽管你啥事呢”,豈不尷尬?

而真正熱心的老板則是一定會問“吃好了吧?”,“吃的怎么樣?”,“還滿意吧?”,這句簡單的問候其實還是讓人心中倍感溫暖的。

真誠的關(guān)心你的客戶

我見過太多人上一秒還興奮激動,下一秒?yún)s一動不動。

好的文章不能只管營養(yǎng)夠否,還要關(guān)注讀者是否吸收的了,是否會行動,有些人生道理越是簡單越是讓人難以去做,要能夠充分估計到難點,提醒讀者,然后督促讀者去實踐,而不是把所謂的“大道理”講完了,也就完了。(參見文章《如何跟吃瓜群眾講專業(yè)問題》)

熱鬧一場,舒服一下,就再也沒有下文了。正如洋快餐的特點,你吃進(jìn)去的是看似美味其實毫無營養(yǎng)的垃圾食品,但世人往往迷戀洋快餐的外表與口感,想讓嘴爽了再說。

例如:“我去年讀了100本書,現(xiàn)在推薦你讀10本,第一本xxx ,很精彩,……,第二本xxx ,很不錯,……,”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結(jié)果是喜愛讀書的人或許會對你的推薦感興趣,或許會去買來看看。而對于不愛看書的人,也有可能會看看,但由于沒有養(yǎng)成看書的好習(xí)慣,大多最后演變?yōu)榭戳艘簿涂戳?,時間是花出去了,但該咋樣該咋樣,還不如不看。

這樣說可能有點武斷,看過了無論怎樣都多少有點幫助吧。(這句話也是“毒雞湯”)

實際上看過了就會有印象,無論好與壞,你的腦中已經(jīng)有記憶了,于是這些知識被儲存在大腦,但是由于沒有行動,這些所謂的知識和道理就只能停留在腦中而不會被顯現(xiàn)出來,于是乎一點用處都沒有,還耽誤了時間,浪費了精力。

比如讓未成年的孩子去看島國Yellow卡通,你能說沒關(guān)系,我們只看有用的部分,那些不好的看了也當(dāng)沒看見,沒關(guān)系的。

而人性的特點恰恰是“好的一個沒記住,壞的永遠(yuǎn)忘不了”。

還有些人為了不浪費這些知識,就開始把道理講出來,美其名曰“分享”,而且要“好東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根本不管受眾是誰。(參見文章《那些勸人讀書的人,別坑了》

因為有人不懂道理,就會有人想聽道理,那么就會有人來講道理。

漸漸的很多十分會講道理的人看到了市場,紛紛冒出來了。他們極盡所能把道理講的天花亂墜,有的用動人的故事,有的用走心的情節(jié),有的用煽動的語言,引得很多人競相學(xué)習(xí)演講技巧,講師課程,大家都急于把自己腦中的偽知識告訴別人,而很多知識是這些“烹飪者”自己從未親身實踐的。

明明自己情商很低,在公司不起眼的人,偏偏給別人講情商高應(yīng)該怎么樣云云……

明明自己運氣很好,靠自己的小聰明,掙到了錢 ,考了高分,偏偏給別人講理財技能、高分,應(yīng)該如何如何……

結(jié)果就導(dǎo)致了開頭所說的,到處都是雞湯文,越無用越是供應(yīng)多,供應(yīng)越多就逼著人們喝,這循環(huán)生生不息。


上面我已經(jīng)把“道理”講完了,下面是建議了:

“學(xué)以致用”告訴我們,只學(xué)不嘗試去做,去用的話,終究是偽知識。

知道了卻做不到,就等于不知道!

具體怎么做?別問我,方法就在你心里。

抱著一顆吃虧的心去做,無論吃多少虧,你終究要通過行動沉淀歲月鉛華,吃虧完好好反思一下,校正過方向后繼續(xù)去做,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相信到那時,你再來看哥這篇文章,就不僅僅是點贊了,估計還會打賞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看著現(xiàn)在調(diào)皮搗蛋的包子,真想念她軟萌的小時候。
    鹿有森林鯨有深海閱讀 227評論 0 0
  • 我來講講我的故事吧。 我從小學(xué)起就成績很好,大概是在年級前三,偶爾會掉出來。學(xué)校里基本沒和同學(xué)發(fā)生過太重的矛盾,發(fā)...
    3A是個好同志閱讀 1,417評論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