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導讀】2.13?先行后言
孔子說,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考察君子,培養(yǎng)君子,皆在其言與行。孔子主張君子要多去做少去說,行動要迅速,說話要謹慎。在《論語》為政第二篇第十三章2.13,原文如下: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意思是,子貢問君子之道。孔子說:“說話前先行動起來,然后再照行動的去說”。子貢是孔門言語科的高材生,能言善辯,是非常厲害的外交人才。所以說話對子貢來說是特長,當子貢問君子之道時,這里孔子就直接要求子貢要先行動起來再去說,強調(diào)行重于言,先行后言,更不要只會說不會做。
本章斷句有兩種:一是傳統(tǒng)的斷法,“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宋朱熹引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從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二是主張從“行”字讀斷:“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定州漢墓竹簡本《論語》作:"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從之。"但這兩種斷句,總的意思還都差不離,先行而后言。
在這一章中,也可見孔子因材施教補偏救弊的教學特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說:“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意思是說,子貢這個人善于巧辯,孔子常斥其善辯。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引范氏曰:“子貢之患,非言之艱而行之艱,故告之以此。”《朱子語類》:“只為子貢多言,故告之如此。”即孔子旨在告誡子貢要注重力行,先行后言。但不要就此以為孔子認為行之前一定不能言,而是慎言。因為言易行難,說話容易,不費力,一吐即可,而做起來難,行動要花時間,花錢有成本。如果說大話卻做不到,就變成言而失信于人,于品德修行有傷。因子貢多言善言,才叫他先行后言。孔子“疾小人多言而行之不周”,希望子貢成為言行相副的君子。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口頭的允諾,也是無形的合約,是一張要兌現(xiàn)的支票。但是,小人常言不顧行,行不顧言,而多言易致失言。《大戴禮?曾子制言篇》:“君子先行后言。”又《立事篇》:“君子微言而篤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與此章義相類。
可見孔子還是行動派實干家!所謂實干興邦空談?wù)`國,道理差不多。當然孔子是主張君子來實干,實施德政,這樣才能真興邦!如果讓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位,擼起袖子去實干加油干,則必誤國殃民。因此如何從制度上保證能推選出德才兼?zhèn)涞暮细窬由衔缓苤匾挥芯釉谖徊庞锌赡苄械抡?/p>
白云山人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