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這個小眾恐怕不僅是在中國,在北美應該也是,迄今為此,它并沒有被人熟知。可是他卻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覺得它是一部非常有看勁的反戰電影,而實際上,各大視頻網站給這部電影的標簽卻是犯罪類電影。
沒錯,由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過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二釵》的外國佬,這下你們知道他是誰了吧,對了,還主演過《蝙蝠俠》系列電影的那個男人)主演的吉姆-戴維斯確實以犯罪為樂,結局也是相當的悲慘,可是我為什么要叫它“另類的美國反戰電影”呢?這得從作品本身來說,從敘事角度而言,《非常時期》主要講述的是從海灣戰爭退役回來的吉姆尋找工作,其中還伴隨一系列的搶劫、賣槍、販毒的故事,但是,電影的主題卻一直隱藏在故事中,導演并沒有像《第一滴血1》那樣主旨鮮明的反擊戰爭對人性的踐踏,但是吉姆其實也是被戰爭摧毀的又一個“藍波”,只不過,吉姆并不是藍波,他就是吉姆,喝酒,抽煙,暴力,甚至喜歡找樂子,這是活生生的一個市井人物,跟藍波的崇高形象是絕然不同的,因為藍波太牛叉了,一個人把一個地方警察局和民兵組織全部干翻。
吉姆普通多了,他最多只能用槍(不是赤手空拳)干翻幾個販毒分子,卻也被販毒分子干死,這是一個真正的退役軍人,而不是英雄式的人物。說得直白點,《第一滴血1》完全把藍波神化,脫離了地球的吸引力,觀眾會驚嘆藍波多么的牛叉,但是呢,世界上真的存在這么牛叉的退役軍人嗎?美國佬你們也太會吹牛啦。懶得理你,搞得跟《007》系列一樣,這都是大片的套路,大片其實都經不起敲打,認真起來,幾乎所有的大片都是科幻片,不僅是技術上的科幻,連人物也是非常的科幻,脫離現實生活,與凡人格格不入。
《非常時期》不是大片,也不是大制作,它就是生活的敘事,一個普通的退役軍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吉姆的大平頭到處可見,他開的福特小汽車也是馬路貨色,他租住的房子幾乎可以算是貧民窟,他說話粗魯,一點都不紳士,他很窮,一直在拼命找工作,他也有一份愛情,那個女孩是一個最為普通的墨西哥女孩。
吉姆無疑是平凡的大多數,他的夢想無非是在美國這么牛掰的國家找一份體面的、薪水較為可觀的工作,然后娶上他的墨西哥女孩。他并沒有要求做政府高官,也沒有要求做企業高管,他只是和大多數退役軍人一樣,選擇去加利福尼亞警察局找一份差事,可是,他的心理測試出了點問題,工作因此擱淺。這就是問題所在,導演并沒有經常提及戰爭對一個普通人的傷害,導演或許是熟讀東方哲學的,他知道說不如不說,吉姆并沒有說出戰爭對他的傷害,而只是電影一開頭,他的噩夢就是一場在海灣戰爭中的殺戮。
導演是出色的講故事高手,而貝爾也把吉姆演繹得非常有味道。他為什么心理測試出現問題?老是出現暴力傾向?這其實都是戰爭對人性的殘酷踐踏,無論你殺了誰,即使那是你所謂的敵人,作為一個正常人,人性都是不能承受之重的。吉姆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戰爭,而摧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美國體制對他的極不公平待遇。是的,故事的后半段,吉姆是僥幸得到了美國國土局的一份“好差事”,可是,這個差事的負責人為什么愿意用他?其實只是看重了他在海灣戰爭中出色的殺人能力,那個道貌岸然的負責人甚至都不愿意跟吉姆握手,最為糟糕的是,接受這份工作,還要求吉姆不能跟墨西哥女孩結婚。吉姆離開國土局之后,是整部電影的落幕階段,吉姆雖然有了一份工作,可是這份工作是什么呢?是叫他重新拿起武器為美國政府去哥倫比亞殲滅毒販,并且要求他不能娶墨西哥女孩,負責人說:娶墨西哥女孩只會降低你對國家的忠誠度。
電影的藝術就在于此,這看似“喜劇”的收尾其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你美國政府派我去海灣殺人,等我殺了人回來,你還鄙視我,說我是沒有人性的殺手而已,作為退役歸來的吉姆是何等的心灰意冷,你們美國政府,這幫人渣,自己坐在廟堂里發號施令,叫我等屁民沖鋒陷陣,為國效力,自己卻鄙視我,看不起我,這是何等的諷刺!
吉姆雖然沒有反抗,但實際上最后他選擇了反抗。當他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帶著好友去墨西哥見心愛的女人時,他徹底的瘋癲了,當得知女孩懷上了他的骨肉,他激動得差點殺了她。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吉姆知道,他跟她是沒有未來的,他不想連累她,傷害她。這種沉痛的愛,又無法跟她講明白,而且也沒有地方去解決,美國政府會解決嗎?不會的,一切都是美國政府毫無人性的官僚作風,才使得吉姆淪為今天的悲劇結局。
吉姆從墨西哥私自采摘了一大袋子大麻葉入境,并跟好友邁克(佛萊迪-羅德里格茲飾演,絕對的帥哥,就是有點矮)拿去銷售,期間,遇到仇人,發生了火拼,吉姆被散彈槍射中腦袋,非常悲慘,央求好友邁克射殺他,幫他解決掉痛苦。
邁克為了深厚的友誼,不得不舉槍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然后,他在加利福尼亞的黎明時分跑回了家,一頭扎進正要離家的女友西爾維婭(愛娃-朗格利亞飾演,愛娃就是馬刺隊帕克的前女友,飾演過美劇《絕望主婦》)的懷里。
電影就是這樣結束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結局是飽含深意的:只有回歸家庭生活,才能使一個人真正獲得內心的平靜。
家庭生活代表著什么?代表著愛,代表著健康的人性,代表著彼此的信任,代表著寬容,代表著幸福。
《非常時期》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美國反戰電影,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另類反戰電影,它不僅有力地嘲諷了美國政府,也辛辣的嘲諷了美國政府那些身居高位者對人性的漠視。
當然,這部電影,除了故事令我喜歡,貝爾等演員出色的表演也很重要,加利福尼亞灰色的天空非常適合做銀幕的背景,那灰蒙蒙的色調,也契合了吉姆的心境。不得不提的是,里面的女人個個都很有看頭,特別是愛娃飾演的西爾維婭,有一雙勾魂的眼睛,一對豐滿的臀部,整部電影,也不避諱一點小小的色情敘事,但是處理的非常生活化,讓人覺得很真實。里面還有些情節涉及種族歧視,比如吉姆在超市買煙,在國土局等待面試,都對亞裔進行了不禮貌的對待。這樣的情節當然不能說我是喜歡的,但是我們今天只談電影,導演之所以這么演繹,我相信,真實的加利福尼亞肯定是普遍存在白人對亞裔的歧視,這恰恰說明這部電影的真實性與生活化的表演理念。導演的思路也應該是去崇高化,他不但要剔除所謂愛國偉大這種崇高的思維,也一同剔除了人間到處充滿愛這種虛偽的表達方式。
《非常時期》非常適合那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公平對待的觀眾看一次,我相信,看了一次,再過幾年,你依然會去百度搜索它,并且獨自再看一次。你看《非常時期》的時候,實際上你會覺得你就是吉姆,而且身邊很多人,都是吉姆,無論你是否是退役軍人。實際上筆者我也不曾參軍,但我深深地喜歡導演的故事和演員的出色演繹。好電影就是好電影,不會因為它小眾就會被人遺忘。人性就是人性,不會因為那些虛偽的面具而改變它的真實,人性就在這里,人性也在那里,無論你是誰,你都會被人性的真實所折磨。這就是《非常時期》帶給我的別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