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驢得水,現實好諷刺

《驢得水》是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電影,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學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寧,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丑事即將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看完此片,啼笑皆非,比《夏洛特煩惱》理想化的一切皆夢、還可以重新過活,要深刻和諷刺得多。

誠然電影看出了舞臺劇的感受,但你也一定承認,這是絕佳的劇本,亦是好演員。任素汐的歌聲太動人,老狼都贊賞萬分。

電影帶給我們如此多共鳴,正在于其對現實的諷刺和拷問。每個角色正是蕓蕓眾生中的你我他,于是仿佛在《驢得水》中看到自己,看到別人,看到社會,看到現實。這人生,這世界,是否也如戲劇一般呢?


張一曼:愛自由卻屈服于現實

有人說,這人是個女的,你們叫她張一曼;但這人是個男的,你們卻叫他宋喆。細細想來,不得不感嘆,他才是看透真相的那一個。

在我們心里,張一曼是美好的。

她只是過分愛自由,她只是沒有歸屬感,她只是怕婚姻,寧愿游戲人生,也不肯托付終身給裴魁山。

沒有人知道她是否對銅匠動過真心,我覺得有,她剪下頭發給銅匠時,那樣隨性自然。因為答應過銅匠,不能承認他們之間的事,后來迫于學校壓力才承認,至少證明,她還是在乎銅匠的。當她狠心說出“在我心里,你就是牲口”后,銅匠黑化了。銅匠走后,她說道,“對不起”,她本無意中傷他。

她也不追求聲名,而是向往自由。裴魁山邀她一起去西南聯大任助教,她卻撒下剝的蒜的外皮,像下雪般美麗,她說,“可以這樣嗎?”

在她眼里,最重要的是自由是快樂,是及時行樂,是無牽無掛。

她有個人理想,才會投身于農村教育事業中。做好看的校服,在新修的教學樓前和校長跳舞,在油菜花田里采花,哪怕你說她放蕩,她就是叫人討厭不起來。

她渴望無拘無束的美好,卻也肆意放縱欲望,為了學校,她不介意“睡服”銅匠,就她自己而言,她卻不肯鉆進婚姻。銅匠因愛生怨恨,要所有人罵一曼,被所有人指責、辱罵,她啪啪啪扇了自己六七個耳光。終究屈服于現實。被剃了頭發后的她倉惶恐懼,無法直視和容忍丑陋,躲到桌下。她依舊采花,卻幾近癲狂,最后,給了自己一槍,結束了生命。

她是屈服于現實,卻又想要逃離現實的束縛的那一個。你我又何嘗不如是呢。

這首《我要你》,也是唱在她心里的歌吧。

我要你在我身旁

我要看著你梳妝

這夜的風兒吹

吹得心癢癢 我的姑娘

我在他鄉 望著月亮

送你 美麗的衣裳

看你 對鏡貼花黃

這夜色太緊張

時間太漫長 我的姑娘

你在何方 眼看天亮

都怪這夜色 撩人的瘋狂

都怪這吉他 彈得太凄涼

歐 我要唱著歌

默默把你想 我的姑娘

你在何方 眼看天亮


孫佳:最有原則的理想主義者

孫佳,15歲,校長的女兒,未經世事的小姑娘。雖然她直接用言語和行動和這個黑暗的社會抗爭,然而她骨子里的“奴性”還是讓她落敗于男權之下最終嫁給銅匠。后來不得不離開學校去延安投奔大哥。

她是一直養驢、在乎驢的那個人,也是一直在與所有人編織的謊言抗爭的人。個人力量單薄,學校和父親的生命被威脅,她也不得不屈服于現實。她是最有原則的理想主義者,可那又怎樣,終究被現實的壓力捆綁,扮演“呂得水”的未婚妻。

最后的最后,校長反省,學校保住了,校長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孫佳卻說:“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是啊,不思己過,不反省不反思,未來這樣的錯誤又會重演多少回。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也該正視過去犯的錯。


校長:心懷農村教育夢卻向現實妥協

學校是校長一輩子的心血,說起來是投身農村教育的無私者。卻沒有那么純粹,沒那么簡單。為維持學校的生存,他不得不編出一個“驢得水”老師,為了圓更大的謊,他默許一曼“睡服”銅匠,他親手剪掉了一曼的頭發,他強迫自己的女兒嫁給銅匠。

不得不拷問,為何心懷教育的校長卻沒法保證學生們都輕松上學,誠然條件受限,那教育部的官員們呢?

就像周鐵男所說, “講講講!講什么講!聽什么聽!就他媽知道來查,查個屁啊!我們這兒連水都沒有,你們管過嗎?”

校長亦只是一個縮影,這樣心懷理想抱負、卻被現實所限的人,僅僅是他嗎?


周鐵男:驕傲的知識分子,在權勢前卻慫了

周鐵男是驕傲的知識分子,錚錚鐵骨,七尺男兒。他護著一曼,卻被槍聲嚇呆,我們都以為他死了,卻看到,人沒死,猛然沒了不怕死的硬氣,在權勢面前慫了,跪倒在地,求饒。

求生是人的本能,可那一跪比他死了還叫人難受。

后來軍官愈侮辱一曼時,他蹲下抱頭,視而不見。

孫佳斥責他時,他說這是隱忍求生,還不能打倒他們的時候,唯有假意附和著,積蓄力量。

他說:“你知道子彈從臉上飛過去是什么感覺嗎?我以前不比你橫嗎,佳佳,有用嗎?我告訴你,當你被人拿槍指著頭的時候,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人了。”

值得深思的是,這究竟是暫時受辱和隱忍,還是久而久之,你也終究變成了你曾經討厭的那種人。不再勇敢,不再正義,不再大義凜然,不再坦坦蕩蕩,而是趨炎附勢,成了冷漠的看客。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周鐵男,不只是他如此而已。


裴魁山:得不到的,寧可毀了

裴魁山著實小心眼,更是小人。可成為小人之前,他也喜歡過一曼,喜歡她的美麗和可愛,口口聲聲說別人都誤解了一曼,他想和她結婚,去更好的地方,過更好的生活。

可當一曼拒絕了他,一曼“睡服”銅匠之后,他就一反常態。既然得不到一曼,那就毀了她,于是他堂而皇之地辱罵一曼,斤斤計較自己該拿多少錢,對特派員阿諛奉承、狼狽為奸。他是最懂得趨炎附勢的人,也最小心眼的人。

他也不是一個人。


銅匠:從無知走向黑化的普通人

如若沒有“驢得水”的事,銅匠大概會繼續當他的銅匠,樸實簡單地過自己的小日子,甘于平庸。

平凡可貴,正是少了精神上的煎熬和對欲望的渴求。

他骨子里被壓抑,家有“母老虎”,在外也不被人看得起,他是渴望改變生活的普通人。校長說有教無類,孫佳教了他,他大有改觀,學習帶給了他什么呢?

求知欲,好奇心,可從此,他不再甘于當一個小銅匠了。被罵“牲口”被利用后,他黑化了,從純樸到腹黑,果然就怕流氓有文化。這時候滿心怨憤的他,亦成了不折不扣的惡人,偏要將曾傷害自己的人狠狠中傷,對金錢也愈加渴望,甚至想和羅斯先生去美國。

那教育究竟帶給了我們什么?是上進心,求知欲,同時呢,對成功的渴望,對聲名的追求,這些對俗世成功的渴望要多于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否太功利了呢?

“我覺得中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

銅匠,也不過是個被現實所傷的普通人。


特派員:權勢的附庸,利己主義者

特派員,假借教育部各項費用之名,私吞了幾萬塊,專訪驢得水,也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明知銅匠并不是真的驢得水后,為了利益,偏偏要拿他當驢得水。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不過是追名逐利、權勢的附庸。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言辭說來熟悉,可多少人正是如此不擇手段,獲了不義之財。

他們不在乎事情怎樣、教育怎樣,只關心個人利益。那把良心和職業操守置于何地?利己沒錯,追逐利益也在情理之中,那是否應該有原則?

特派員說“在大局面前,原則就是個屁!”,可若人人如此,談什么大局?


《驢得水》向我們發出了人性的拷問,究竟該做個怎樣的人,到底該不該有原則,如何面對現實。

有人評價,這部影片里所有的人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心懷教育的反而丟了教育的根本,愛自由的恰恰丟了自由,理想主義者被現實打敗,高傲的知識分子淪為庸人,純樸的普通人成了壞人。

唯一堅持自己,不曾改變的是銅匠的老婆,她普通,她彪悍,她長得不好看、發起火來還有點猙獰,可她從未改變,她始終是她自己。現實再諷刺,也不曾改變她。她見不得丈夫外邊有人,一曼說銅匠是牲口時,她回“你們才是牲口”。她對銅匠始終如一,她的到來結束了“驢得水”的這場鬧劇。她是唯一不曾迷失自己、心靈美的普通人。


現實如此諷刺,你又當如何呢,是屈從還是反抗,這是個問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熟宣紙手感不錯,不會瘋狂暈染,很有節制的暈開。用的吳竹黑色,沒調好,深淺不一。 然而還是很喜歡,畫的時候特別寧靜。
    adaya閱讀 275評論 0 2
  • 文/寧夏初開 我不知道那又濕又咸的海風是怎么想的,把明先生吹進了我的世界。 我發誓我從來沒有將明先生收入囊中的念頭...
    寧夏初開閱讀 478評論 11 25
  • 這里是錄音鏈接。 鏈接1:第2周-A13048-博學獎投稿 http://pan.baidu.com/s/1nuA...
    Elhhhhhh閱讀 20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