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三月?西江情

依稀記得那年三月下旬,廣州的天氣微涼、多云無雨,一個催人出行踏春的時節。

西江其實是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詞,因為我大學校區所在的城市就有一條西江,邊上有一座樓,名為閱江樓,是紀念當年葉挺革命的地方,而在這個城市有一座學校曾經名為西江大學。

道此西江非彼西江,此番出行的西江是苗族聚集在貴州黔東南自治區的一個小地方。少數民族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習俗總是那么吸引我前去探索。

在經過21個小時的火車到達貴陽時,迎接我的不是風和日麗而是漂泊大雨,腦海里突然冒起李商隱的《春夜喜雨》,然而現實中并非像詩中所描述的潤物細無聲,看著眼前阻擋去路的大雨,站在車站里的我內心彷徨又無措,但是想想老人經常說的“春雨一滴貴如油!”眼前又好似豁然開朗般明亮。

當車站的汽車一路搖搖晃晃、翻山越嶺,繞過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沿著翻騰清晰可見底的溪水,路過一棟又一棟的少數民族民居,終于將我送到西江苗寨的時候,我有種自己穿越了的即視感。

入目即是一個木質高大威武的寨門,一個青石鋪成的帶著民族特色的小型廣場,一群穿著民族服裝吹著蘆笙跳著舞歡迎來客的苗族同胞,一張擺著一壇白酒幾個瓷碗的案幾,還有一位蓄滿白須守著寨門的長者。

起初曾經看過進寨之前要先喝下苗族姑娘敬上的自釀米酒,還在為自己的酒量隱隱擔心,后來才發現喝酒是屬于自愿的,并沒有強制性。順利進入寨門之后,同樣是一條青石鋪成的石路,山的兩旁全部都是滿滿的吊腳樓,也俗稱客棧。

不得不說,一進西江苗寨便是滿目來客,作為女孩子獨自出行最擔憂的莫過于人身安全,抱著對于外界的一個警惕心,我對周圍的人并沒有交付多少的真心,而在西江停留一天一夜之后,事實也證明我所謂的擔心和防備都是多余的,苗寨里的居民的樸實和熱情溫暖了我包裹著一層防護膜的內心。? ? ?

我入住的客棧主人原先是屬于這個寨子里的老師,在他的舊屋里有著他這些年來辦客棧留下的各種痕跡,屋子里的墻上貼滿各種照片和車票,還有住客留下的紀念語,在主屋還有李老師自己雕刻的木雕和寫下的人生戒言,其中有一條“人是一顆釘子”的戒語我至今尚未能理解,他說等以后的人生體會就懂!那一個晚上我們談了很多,包括后來我寫在我畢業論文里面的農業生態旅游模式的土地侵占問題。當晚在我說要吃這里特色的酸湯魚,希望他們能幫我買回來,而老師的兒媳婦,如今的客棧當家人,直接上市場給我買了最新鮮的魚回來煮,配上自家種的菜和米酒,而最后就只收下我買魚的錢,其他的說什么都不要。

很多人說苗寨最有特色的不過于登高而望,所以到達苗寨的那天下午時分我便登上鼓藏頭家的山頂,瞭望整個寨子的時候我以為登高眺望莫過于此吧,而實際上真正帶給我震撼的卻是當晚上萬家燈火齊亮而游客穿梭其中,我卻佇立在客棧半山的觀景臺里望著他們,他們成了我眼中的那一幅畫,而我也成為他們眼中的風景。

隔天為了看日出我起了個大早,穿上厚外套便出門了,經過余秋雨先生題寫“西江千戶苗寨,以美麗回答一切”的石碑、經過寨子里的風雨橋,一路兜兜轉轉走到了生態梯田所在的地方,當我穿著運動鞋被一條4、5米小溪擋住去路的時候,溪邊正在洗菜的一位少數民族阿姨非常熱情的提出要背我走過去,當我聽到這個提議的時候我十分驚訝也十分不好意思,我告訴她告訴我怎么繞過去就好,阿姨卻動作迅速的背起我就走,邊走邊說“太遠了,沒事!”過去之后,我連連向她表示感謝,而她只是擺擺手笑呵呵地又返回去洗菜。過后一路登上梯田去,正在播苗種秧的人都會很友好的跟我打招呼,仿佛認識已久的老友一般,當我站在梯田上方看著太陽升起照耀而來的光芒時,我覺得西江苗族同胞給予的友好熱情就像這柔和的陽光一樣,溫暖得我至今都難以忘懷。

三月,春暖花開,一場旅行,我想我收獲的不僅僅是路途中的美麗風景,更是來自西江苗族同胞真心對我付出的情誼,也讓我懂得旅行的另一個意義,那就是旅途中所遇到的能讓你有所付出有所收獲的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