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欄玉砌,小橋流水,庭園與林木的無隙交融,便賦了雕琢美景以天然畫意。幽幽松竹,矮矮石墻,奇妙隔斷了城內的市語喧嘩,身于其間,如自在仙域。
光陰荏苒,自明而今,姑蘇城內的拙政園,天工之作已成數百年,一石一木皆能語人。而正是瑤池閬苑般的住所,更襯得閨闥空寂,這百轉千回的幽涇回廊,曲曲折折了數不盡的嬋媛情思。
詞人徐燦曾于拙政園中寫下:“午夜沉沉香薄覆,夢醒春依舊。怕得燕雙歸,帶卻愁來,偏向人心授。一剪東風寒欲逗,漸逼檀眉瘦。也擬醉花陰,膩白夭紅,凄雨先僝僽。”
她于花陰下一醉方休,只為心中難消的清愁。燕子雙飛,春光淡沲,陽春時節于香閣午睡,竟也被寒氣驚夢。是衾被太薄,春寒料峭,亦或是其他?東風一剪,便寒皺了峨眉。
她取得酒來,盼能暖和身心。落在春里的拙政園,天光澄廓,草木岑蔚,晴雪瓣瓣細膩柔白,桃花朵朵嬌弱嫩紅。她又舉杯,溫酒暖了脾胃,卻難及心。醉眼朦朧間,忽見悄然而至的細雨,淅瀝綿密。舉杯消愁愁更愁,春雨無情砸落繁花,落英繽紛,芳華不過剎那,統統成了遍地紅泥。
眼前正是江南好風景,這旖旎的落花時節卻不見君。徐燦的傷春之愁,大抵就是軫念罷了。
自從嫁與陳之遴,兩人就甚少得以相聚。夫君遠在京城,這偌大的拙政園,他只在圖中看過。唯留她一人獨自守著此處,搜神奪巧又如何,縱是高臺厚榭自在景,水石清華疏有致,也不能與心上人共賞。
拙政園的每個角落她都曾一遍遍走過,只是身旁無他身上清脆的玉飾璁瓏聲相伴,景再美,終究不完美。她闔上雙目,又在心中細細想著,倘若夫君回來,該如何領著他游園。
遇上如今日一般的雨天,定要拉著他去聽雨軒,靜靜品那落雨聲聲的趣味。一壺香茗,兩碟糕點,觀軒前小池里天水落清泉。池邊有芭蕉與翠竹,軒后亦有一叢芭蕉,無論是夏秋春冬,雨敲翠竹、打芭蕉的聲響都能環繞著整個聽雨軒。此聲此景,一人獨嘗多寂寥,兩人對坐,相視而笑,耳聞的便不再是瀟瀟碎玉聲,而是點點琵琶奏。
假天朗氣清,微風和暢,中園的荷風四面亭是個好去處。男子總偏好些大氣景色,想來夫君見著這座亭,會有別樣驚喜。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湖內是滿池荷花亭亭玉立,湖邊有遍岸柳枝柔柔輕曳。無壁阻塞,天光水色山景云影,立于亭內得以覽盡。六角飛檐上挑,六根紅柱挺拔,門下提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她初時見聯還無感觸,后入了亭,方知此中“壁”字的精巧寫意,“菡萏成列,若將若迎”,密密匝匝成了聯中香柔清幽的四壁。她閑時就于石桌上擺一盤棋,與自己對弈,春便賞柳,夏聞荷香,秋觀水色,冬望青山白頭。等夫君回來,便和他一起在亭中落子,將這四季她獨自感受的妍妍訴與他聽。
紛繁落錯的景致里,她私心最喜的,是秫香館。地處稍顯孤寂的東園,秫香館是不如中園和西園那般熱鬧的。只因那長窗裙板上,有四十八幅黃楊木雕,繪的是《西廂記》與《金玉如意》。雕鏤精致細膩,將她已耳熟能詳的故事生動地刻下。細細切切賞了許多遍,本以為識盡了細節,又在一日的夕陽下,被驚艷心神。柔暖金輝落在長窗上,透過那鏤空木雕灑進屋內,連帶所刻的畫面也映在了地上,雅致至極。她時常來,望著裙板出神,不知夫君要是臨此,會否聞見她細密的相思。
還有那見山樓,夫君若要辦公,那里便是絕妙處所。三面環水,高而不危,登上后能望得中園全景,拙政中的大片風光就能盡收在了眼里。清水漼漼,魚鳥相親,夫君在桌前俯身,而她在窗邊伴清風,持縹緗,歲月安然。念及于此,她幽幽輕嘆,若能如此度日,她也別無所求了。
拙政與夫君,都在腦中緩緩飄散,徐燦于花下醉眠。也許這次,會有美夢相隨。
逝水湍瀨,時間也飛流而去,世事更替,拙政園亦不斷易主。但不論人如何變遷,那曲折回廊,唯妙棧橋,甚至花葉草木都不曾褪色,處處都精致婉轉得如嬌柔秀雅的女子,也似漫漫迂回的思戀。不單是徐燦,又有多少女子曾于紅墻俊瓦間徘徊,或朱顏赧赧,或眉鎖清秋,只為心里那抹幽咽難言的思緒。
在這姑蘇江南,拙政的方寸之地內,疊石疏泉,亭臺樓閣,如畫般靜立于歲月中。它們無喜亦無悲,只默然觀那清風與淚,人來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