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袁隆平,保證了中國人的糧食安全

導讀:袁隆平,中國拓荒第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院士,他的雜交水稻為整個人類提供了糧食安全的福音,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有了更高的畝產糧,讓世間少了更多的忍饑挨餓之人,更是因為袁老的存在,讓中國以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他的一生站在科研,為人類提高畝產糧的基礎上,他的逝世是中國的損失,更是全球的損失。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袁老一生鞠躬盡瘁,“戰斗”在科研的第一線;

在我國不斷發展的今天,農業耕地發展與工業用地發展出現沖突,尤其是許多之前的小漁村、大糧田,很有可能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被用作建房、工業用地區,這就導致我國的耕地紅線有出現蠶食的情況,所以我國政府為了保證中國人民的糧食安全,以政策的形式保證了我國農用耕地的數量,讓我國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當中,也要保證高質量的農業耕地。

雖然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其中可用耕地面積不多,主要集中在東北黑土地,長江中下游水稻土,華北平原的黃土地區,其中以東北黑土地、長江中下游一部(河南、山東等地區)為優質可用耕地,其他的都是地質、或者是不可用耕地,這其中還有一部分耕地,因為城市的發展而不得不讓位于工業發展,最終丟失了一部分土地。

這就迫切需要我國研究出高產的雜交水稻,也就是在耕地有限的基礎上,如何提高畝產,從而提高糧食總產量,我國科學院士袁隆平,選擇了在高產、抗病的優質水稻中,采取雜交受穗的手段,憑借多年的科研攻關與協作,在大量現有培育水稻的株種中,挑選出優質的高產雜交水稻,最終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

在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基礎上,我國在袁老的帶領下,我國終于培育出第一代雜交水稻,在1995年開始大面積推廣,畝產量也從一期的畝產700公斤,到后期的畝產800公斤,并在現有基礎上,開始攻關超級雜交水稻,并在2012年實現畝產900公斤的驗收。

正是一步一個臺階,袁老帶領下的科研攻關團隊,實現了西方科學家認為雜交水稻路線的不可能,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畝產奇跡,也正是因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過后,我國糧食實現了17年大豐收,連續6年實現總產量1.3萬億斤以上,有力的保證了中國人民的糧食安全。

像袁老這種專心“坐冷板凳”搞科研,一生幾十年投入在一個事情上的科研者著實不多,孜孜不倦的研究提高人類糧食生產的手段,愿意為了科研而親自下田間勞作,只是為了讓所有的人吃得飽、穿的暖,也許只有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才能表達出袁老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科研事業心境

袁老的超級雜交水稻,不僅提高了中國的畝產率,也提高了世界糧食產量;

在全球將近75億人口的基數上,每天都有8億人吃不飽,而這其中除了戰亂,各個國家管理層經營不善的緣故之外,還有廣大發展中國家,畝產糧食不夠,在少耕地的情況下,很難生產出大量的糧食,尤其是全球還有一大部分土地,屬于鹽堿地區,這些地區向來被視為水稻、小麥種植的絕緣區。

我國在袁老的帶領下,一步步實現了雜交水稻的畝產增收臺階,并在2010年以后國內大面積推廣超級雜交水稻,奠定了我國不僅是農業生產大國,還是農業科技強國的實力,并在超級雜交水稻之后,袁老開創性的要打造出能在鹽堿地種植的海水稻,全球攻擊9億多畝鹽堿地,海水稻成功讓鹽堿地變成良田,其中不僅讓我國3億多畝鹽堿地變良田,也讓世界又多了9億畝生產糧食基地。

我國在自己農業富足發展起來的情況下,開始向聯合國推廣雜交水稻,對全球多個地區實現技術支持,讓超級雜交水稻不斷走出國界,提高了世界糧食總產量,正是在袁老的超級雜交水稻的推廣之下,每年全球多少人避免了忍饑挨餓,真正做到了實現人類命運發展共同體的理想。

雜交水稻,中國18億畝耕地安全紅線,共同保證了中國人的糧食安全;

正是因為有了袁老一生鞠躬盡瘁,奮戰在科研第一線的工作者,讓我國的糧食安全有了保證,國家的發展才穩定可持續性,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問題重不重要,那是關乎到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袁老可以說是國士無雙。

雜交水稻的成功,讓我國新世紀的生產糧食安全得到極大的保證,這種事情可能大家沒有感覺,這里就必須要說到美國歷史上的數次糧食價格戰,蘇聯成立以來工業實力發展強悍,但是糧食生產上卻是短腿,也就是這條短腿讓歐美國家數次哄抬糧食價格,讓蘇聯不得不動用黃金儲備體系,用上百噸的黃金去購買西方糧食,而最終在糧食價格戰之下,蘇聯的經濟成果數次被歐美剝奪,最終導致國家經濟發展滯后,引發了后期的社會動蕩。

而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也數次面臨著糧食危機,但是最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是新世紀過后,美國四大為首的糧食生產上,認為我國的糧食產量不足以養活14億人口,于是在2008年開始公然在國際上炒作糧食價格,尤其是在我國重點進口的玉米、大豆上炒作,通過抬升這些主糧價格,從而帶動水稻、小麥的價格上升,但是每次國家炒家做多之后,我國中糧儲就開始向市場放糧,拉低市場糧食價格,而美國等國家四大糧食巨頭不相信中糧儲的糧食儲備,在多次中糧儲放糧的同時,開始大肆進行市場搶購,企圖抬升糧食價格。

從2008年到2010多次交鋒過后,美國四大糧食生產巨頭放棄收購中糧儲的糧食,因為中糧儲表示自己的戰略儲備糧食仍能讓全國吃兩年,所以四大巨頭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不得不開始低價出售手中儲備的糧食,而中糧儲在國際巨頭出售糧食時,又開始出手收購,這次低買高賣讓中糧儲大賺了一筆的同時,也讓國內糧食始終穩定在一定水平,價格不至于過高,影響社會的發展,價格也不至于過低,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所以這場糧食戰過后,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敢再輕易在糧食戰爭中打我國的主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