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時間的5個秘訣,統統在這里……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起來似乎永遠精力充沛,似乎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時間……明明和我們一樣都要上班,明明和我們一樣每天都只有24小時,但他們卻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48個小時,工作、娛樂、社交、興趣,樣樣精通,樣樣都不落下……

他們,到底有什么秘訣呢?

用他們的話來說,沒有秘訣,只要懂得高效利用時間,任何人都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將24小時過成了48個小時。

當你記住了以下這5點,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個高效時間管理者。

1.事分輕重緩急

高效利用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事分輕重緩急,早上就確定好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并且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如何確定緊急事和重要事?這里就需要用到時間“四象限”法了,也即我們常常說到的重要緊急四象限法則。

時間“四象限”法

時間“四象限”法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按處理順序劃分: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關鍵在于第二和第三類的順序問題,必須非常小心區分。另外,也要注意劃分好第一和第三類事,都是緊急的,分別就在于前者能帶來價值,實現某種重要目標,而后者不能。

2.列待辦或完成事項清單

要怎么列完成事項清單呢?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第一組,認真回憶并記錄今天都做了什么,并注明花費的時間。

第二組,先堅持一個星期,每晚記錄時間開銷,再往后堅持。

第三組,每周或每個月總結這段時間做了什么,進行反思。

可以根據個人時間和需要選擇不同的記錄時間段。

這里推薦一個記錄時間的工具:愛今天

使用愛今天能夠記錄我們花在目標上的時間,并且自動生成圖表,讓我們知道時間都用到了哪里。

3.注重提升效率?

在工作中,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到辦公室,打算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結果鬼使神差就打開手機,再一抬頭大半個小時過去了;正在列計劃/寫新聞/改方案,突然腦袋里就蹦出個別的念頭,于是上網查一查,結果查著查著,就被別的七七八八吸引,再回神已經沒心情投入繼續。

總是忍不住懊惱感慨,專注怎么就這么難呢?讀了很多道理,立了很多flag,恨不得把『專注一點』四個大字貼在腦門上,可最終還是被低效的車輪碾過。

其實,想要有效率并不難,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做好準備,即提高體力和做事的專注,就可以了。

提高體力方面,不用多說。在這里,我們一起著重探討提升專注力方面。

心理學家普拉托諾夫曾說,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注力很強的人,最好的辦法是,無論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經心。

嗯,道理都懂,可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呀,特別是當別人談論起自己的時候,注意力早就飛出十萬八千里!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專注》一書中指出,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包括兩大類,一是感覺干擾,二是情緒干擾。

感覺干擾比較容易克服,比如我們閱讀某段文字的時候,通常不會留意到字句之外的空白;而第二種情緒干擾則較難消除,比如我們正坐在辦公桌前想一個方案,周圍同事和客戶講電話的聲音對我們不會有太大影響,可當我們無意中聽到有人談論起自己時候(這是一種很強烈的情感誘惑),我們立馬變得十分警覺,因為我們非常好奇他們會怎么議論自己。

很明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陷入了情緒干擾的怪圈中。

怎么跳出情緒干擾的怪圈呢?有心理學家指出,首先并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目標保持專注,忽略其他一切東西。

專注意味著排除情緒干擾,而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做前額葉區是擁有排除干擾的能力的,它能夠對我們想關注的目標能起到強化的作用,同時對于我們想忽略的東西|(比如隔壁桌說話的人)起到抑制作用。而專注力越強,我們對正在處理的事物就越能保持專注。專注力越集中,處理事物的速度就會越快,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4.利用高效時間

利用高效時間很好理解,就是用20%的時間處理80%的事情,很多時間管理的高手都是這么做的。但怎么用20%的時間處理80%的事情,這個對于有些人來說就沒那么簡單了。雖然不簡單,但還是有方法可循的,這里分享《精進》一書中提到的一個很好操作的方法——“三明治工作法”

三明治工作法把工作分為3個部分:

1.?核心部分:任務中最難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如匯報PPT的關鍵流程和內容),做這部分工作時,需要我們盡最大努力保持專注,不受打擾地、思路清晰連貫地一口氣完成;

2.?支持部分:將核心工作“落地”的具體內容(如匯報PPT里的文獻分析),做這部分工作時,你需要盡量不要被打斷,但要求沒有那么嚴格,因為整個工作的脈絡和線索已經出來了;

3.?補充部分:最后的補充與完善(如PPT的最后潤色),做這部分工作時,你可以被打斷,甚至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由于我們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又經常會被打斷。

如果想完成一件復雜、耗時長的工作(如做一個重要的匯報PPT),想要一口氣地保質保量完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之所以常常會出現“虎頭蛇尾”現象或效果打折(如PPT匯報最后聽上去像拼湊的,內容線不連貫),就是因為我們常常做到1/3就已經疲憊了,或者不停被打斷,最后是為了做完而做完的。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叫做“任務損耗”,簡單說來,就是在多任務切換的過程中,我們的效率同樣會被大打折扣,而且每做一次任務切換,我們可能會需要20分鐘去進入狀態。

所以當我們遇見了重要的關鍵任務時,不妨試試三明治工作法,先講任務拆分為核心、支持與補充3個部分,再安排時間逐一擊破~

5.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最后期限

完成一項艱難任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從Deadline往前推-分解目標到每一天-每周一小節確保跟上時間進度-最終完成任務。從現在開始做第一步。

以上就是將一天24小時過成48小時的5個秘密,當你完全掌握這五個秘密后,那么你離時間管理達人也就不遠啦~不妨從現在開始,就開始你的時間管理達人之旅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