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名叫《Give it a year》的電影,中文譯為《一年之癢》,坦白來說,我并不覺得這個譯名很合適,會很容易使得觀眾陷入誤區,以為這是一部教導婚姻或者說愛情中的雙方應當互相包容退讓的電影,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電影的開場是男女主的婚禮現場,本該非常浪漫的時刻卻迎面撲來滿屏尷尬的氣氛。和這場尷尬的婚禮如出一轍,兩個人的婚姻也時時刻刻充斥著大寫的尷尬。但是他們相信彼此深愛著,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彼此心中的Mr.right,可是內心的原則告訴自己,自己是一個結了婚的人,于是兩個人接受了好友的建議,相互包容對方的不同堅持相處到一年企圖挽回這場婚姻。
慢慢的相處中,兩個人的生活終于開始走向了正軌,可是卻怎么也快樂不起來。直到男主發現喜歡的人,即將跟女主喜歡的人離開時,再也騙住自己的內心,于是在一周年紀念日和女主坦白,女主卻非常驚喜,和男主一拍即合同意分手。先后趕到車站,蜜汁尷尬地拉走彼此的真愛。
劇情從頭尷尬到結束,我有一句媽賣批不知道講不當講。
本來以為的教育感情應當相互包容,突然變成告訴我要遵循內心,堅持真愛。畫風轉變過快,有點沒反應過來。
看到彈幕有人評論,這電影真扯,也就是電影才會出現這種情節。可是這不就是我們很常見的所謂“婚內遇到真愛”的話題嗎,當然換成“婚內出軌”這個詞我們更熟悉一些。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我們自己婚內遇到真愛該怎么辦。是繼續尷尬的婚姻,還是勇于追求真愛?你怎么知道你遇到的是真愛而不是下一個尷尬的愛情墳墓?
其實我也沒想好這些問題。對待感情,我也只能套用該電影的英文名字give it a year,給這段感情一年的時間,其實兩個人合不合適,自己必然可以感覺到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承認。如果你和一個人在一起,感到的更多是尷尬和疲憊,那他多半不是你的Mr.right。不要再騙自己,婚姻都是這樣。有些人八十歲依然活的像個十八歲少女。你的愛情怎么會因為婚姻就消失殆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