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之前寫了一部分關于考研方面的文章以來,被不少同學紛紛轉發。同時,有大量的孩子在底下詢問我各種關于考試的問題。我的各個自媒平臺一點開都是大伙五花八門的問題,其實你們問我的問題我基本上都打開看了,大多數都認真回復了的。但是提問的人實在太多太多,我一個人都感覺自己已經火力全開了都回復不過來。再一次感覺身體被掏空。各位問的問題有好多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呢,今天在這里,小熊叔我好好地把各位的問題總結了一下,挑選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一一給大家作答。
一、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有很大的區別嗎?
一些同學比較糾結于“專業型”和“學術型”這兩個詞語,認為“專業型碩士”是不是不如“學術型碩士”來得更純粹一些。其實不是啦,08年之后的全日制專碩和學術一樣都是雙證了。你會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它們的定位有些區別,學術側重于理論研究,而專碩是側重于實踐。其實還好吧,你真正讀研之后會發現并沒有像他們說的分得這么清楚。我們老師既帶社會學,又帶社工,平時大家做項目討論課題都在一塊,區別真心不大。大概是從2014年開始,全國的全日制碩士生全部取消公費,都是自費上學了,所以從前有些學術型的碩士還能公費的優勢也沒了。因為專業型的招的多,所以相對來說競爭難度要比學術型的少一些。有些專業型碩士學制很短,才兩年,對于想早早出校門找工作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專碩一樣可以考博的。所以,國家正在慢慢加重比例的專業型碩士會是大家一個不錯的機會。
二、怎么獲得報錄比數據和參考書目?
大部分學校的研究生網站上都會有各科目的說明,考研科目、參考書目這些大多都能查得到。如果官網上沒有注明這些信息,你可以逛逛目標院校的考研貼吧、考研論壇、BBS,找到你這個專業的師兄師姐們,向他們打聽打聽關于參考書目、試題的情況。什么,你說你不知道如何開口勾搭上他們?哎嘛,認認老鄉、套套近乎這種套路還要我專門來教你嗎?記住小熊叔的七字真言:膽大,心細,臉皮厚。至于報錄比數據的話,一些考研機構的網站上會有各個高校的專業情況的索引,有些做得還是不錯的,你可以根據院校查專業,也可以根據適合的專業查學校,還是很全面的。以免有打廣告的嫌疑,在這里我就不詳細說是哪些考研機構啦,實在找不到上述信息的同學,你就私聊我吧,我告訴你。
三、哪些專業不考數學?
好多孩子私信問我:“小熊叔呀,我不喜歡數學,有什么方法可以避開它嗎?”其實,我感覺吧,數學這個東西,對好多同學來說,就像前任一樣,被折磨得心力憔悴以后,就再也愛不起來了。據一項調查報告表明,每年考研數學成績下來后基本上都是呈正態分布的,一些高數底子好的同學,輕輕松松就能拿高分;而大量的同學分數都集中在50~90這個區間段,想再高一點真的很難,這不像政治,一道大題如果沾著邊寫出來,還能得一點辛苦分。數學某道大題是你不會做就是真的不會做了,不管你答與不答,零分就畫在那里,一臉懵逼。
在這里我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可以避開數學的學科:法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漢語言文學、歷史、哲學、新聞學、傳播學、播音主持、采訪編輯、藝術類、圖書管理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社會學、服裝設計、工業設計(藝術類)。
視學校而定不考數學的專業有裝潢設計、醫學類、生物科學、行政管理、心理學(在應用心理學中,需要考統計學)、英語(科技英語有的學校要考)、園林設計(主要看農業學校而定)。還有一種是類似我之前舉的北大人口學那樣的例子,專業課有幾門是可以選擇的那類專業,仔細挑挑吧。
四、如果跨專業考研的話,會不會比不過科班出身的考生,而且自己本科四年白讀了?
其實現在跨專業考研已經是個大趨勢了,大多數導師都喜歡有交叉學術背景的學生。因為這樣的話,更容易結合不同的學科弄出新的研究方向。而你也可以把你本科所學的東西想辦法揉在你的論文里面,很多創新的觀點就是這么來的。設想一下,如果張無忌沒有離開武當去學更高深的乾坤大挪移,他打得過六大門派嗎?如果令狐沖一直研習華山氣宗三腳貓的功夫而沒有跑出去跟著風清揚學獨孤九劍,可能他被逐出師門后就只能去華山山腳下賣礦泉水了。他們可都是跨校跨地區跨專業的“三跨”學生啊!
考研是諸位人生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不僅可以換學校,更可以換專業。既然第一把的牌不好,你愿意第二次洗出來的牌還跟上一把的牌差不多嗎?所以呢,放心大膽地跨專業考吧。什么,你說你如果跨了專業害怕比不過那些本科就是本專業的學生?噗,你摸著自己良心問一下,這四年里你自個本科學的那些個知識你真的又牢牢掌握了多少呢?(這里請自行腦補一下我翻白眼的樣子)。所以,道理你明白了吧,不要畏懼,踏踏實實復習好每一個知識點,你一樣行的。
五、如果可以提前報名全國碩士生入學考試,那選什么專業好呢?
好多孩子看到我之前文章里說過的提前一兩年去報名全國碩士生考試“觀摩學習”,紛紛私信問我如果為了參加考試填了虛假身份信息,到時候不小心進了復試被擬錄取之后查出來會不會惹麻煩云云.....我的天吶,您還有這擔心呀!?這就跟原來我們班的二丫天天惆悵要是霍建華一不小心看上她了她嫁妝都沒準備好是一樣一樣的......所以啊,不要太擔心這個問題啦。還有一部分同學,我自己都是懶癌晚期了,我發現這部分孩子居然比我還懶。留言常常就是一句話:“小熊叔啊,我是學XX的,幫我選個院校和專業唄。”好吧,我也理解,畢竟好多人對于考研的信息都很不對稱。但是,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你應該仔細看看我之前文章里面說過的選院校和專業的思路呀,畢竟我是學人文社科的,我不可能這么多學科每個具體的專業我都門清呀。老司機都幫你把車開過來了,油總得要你自己去加吧。你跟對了我的思路,認真去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的。
六、為了提高學歷挑選所謂的冷門專業,會不會學不到東西,本末倒置?
高校里任何一門學科的開設,都不是隨便想開就開的。必須都要經過專門機構的社會需求測算,對課程設置和教學的要求都必須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節奏。大學里面的每個專業都是順應教育規律的。我看到有些人留言說道:“只是為了一個學歷去讀個冷門的專業,混了三年以后什么都沒學到,值得么。”
我一定要嚴肅地回答這個問題。
我先姑且不說所謂的“熱門”、“冷門”的現象只是現在社會需求差異一時的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所謂的“熱門”,遲早會降溫。聽說過“產能過剩”這個詞么?大量的“熱門”專業畢業生流入社會,數量早晚會超出市場的接納能力。而今天我們的“冷門”專業,恰恰就像一種悄然興起的朝陽專業,在之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定會慢慢衍生出大量的需求。今天的“冷門”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熱門”。還有,你真的以為選擇“冷門”專業就是圖個學歷這么膚淺么?你真的以為這些專業進去之后天天混日子就能順利畢業么?
我讓同學們選擇“冷門”專業報考,無非就是一個核心理念:降低你考研的入學難度。如果是選擇好好做學術,冷門專業比熱門專業更容易獲得成就,因為你所研究的東西前人幾乎很少有涉及,你可以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很容易出成果;而“熱門”專業的各個方向幾乎被前輩們都踏遍了,你很難有什么好的創新點,無非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刪刪改改換個句式而已。所以大部分“熱門”專業的學生從進校開始就是奔著就業去的,三年里文章也沒幾篇,成果也沒幾個。就是混個畢業而已,反正手里拿著“熱門”專業畢業證,找工作多簡單呀?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圖那個學歷吧。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到底是你功利,還是我功利?
但是,我又要潑冷水了,您所學的所謂“熱門專業”在畢業后一定能找到完全對口的地方么?好像不是吧。在這個強調個人突出的信息時代,大學之間、專業之間的高低之爭放在考研戰場和人才市場你會發現原來是那樣的微不足道。一切都是靠自己思維的創新,在讀書期間的努力。所以,我得提醒一下那些報考熱門院校熱門專業的孩子和一些看客,你以為別人考研在偷懶走捷徑,就瞧不起別人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信息戰。你以為這條捷徑很好找嗎?你們一堆想考研的都不知道要報哪個學校,更別提怎么查里面更具體的信息了。能有效的分析,得出這些結論,在獲取信息上就贏你了。
聽我建議的孩子們也應該輕輕松口氣了,正是因為有那樣一些堅持自己道路的學霸同學,不跟你們搶院校、搶專業,所以才能使大伙有更大的機會考上研究生。哦,如果你覺得身邊的學霸常常對你冷嘲熱諷,不要生氣,他覺得你不好,是他心理不平衡而已。
好了,說到最后,除了要緊跟小熊叔的思路以外(詳情看前面幾篇文章),還得每天認認真真地看書,戰略和戰術全面跟進,一樣不能落下。適當給自己一些緊迫感,要時刻明白,你周圍的比你牛的人比你還努力。今天先說到這里,下次還會一些考研讀研方面的經驗,供大家參考。(我才是你們的真愛呀!)
加油,我希望各位孩子都能如愿以償。
傳送門:
1:考研是需要套路的
都看到這里了,那就點個贊吧,關注我的簡書賬號,我會陸陸續續推出一些考研前后或讀研期間的注意事項,都是純干貨,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