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參加讀書會,總會有不同的人問,莫言的書,你讀過吧。賈平凹的新書,你看過吧?!?,我還真沒讀過。我不知道為什么要讀莫言,僅僅是因為他的書獲獎了嗎?賈平凹的書,以前看過。好多年沒看過了。
這樣的答案,總會惹來驚異的目光:這么主流的作家為什么不讀呢?不讀這個,還有什么可讀的書。畢竟讀書都是讀經(jīng)典的作品嘛。
當然是這樣。中國的作家,有不少是成名成家之后,作品就變味兒了。倒是不出名之前,有不少的書值得一讀。那時候,還能老老實實寫作品,后來,就難免有浮躁氣了。
有人說,主流作品除了政治正確之外,常常難以突破寫作的局限。這也不妨理解成,如今的作家或許為了迎合市場,卻不再去進行寫作探索了。猶記得,某一年打黑,市場上一時出現(xiàn)多種《打黑》的書,這種跟形式的書,不讀也罷。
主流作家的作品,這幾年,幾乎都是繞道而行。無他,怕是閱讀之后,有太多的失望。值得期待的作家也還有不少,但多數(shù)是有點異形的那種,常常出乎意料。但主流作家,尤其是暢銷的書,驚喜,實在是少了點。這不難理解,作家如果沒有幾部值得流傳下來的作品,那是失敗的作家。
這樣說,似乎主流作家的書,乏善可陳的很多似的。我曾跟幾位文學評論家交流,說起當紅的作家多位,多數(shù)是那樣回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皆因我們相信主流作家的作品,哪怕寫的很糟糕,也不會很差。
但這恰是一種誤讀,主流作家也未必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可這,我還是覺得,至少是讀者太看得起主流作家了。我們知道,今天的作家不在于主流非主流,而在于作品品質(zhì)如何。當我們沒有發(fā)展的眼光看作品,難免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判斷失誤。而這帶來的危害則是不言而喻的,至少會傷害一代人的文學品位。
如果照作家刀爾登的不必讀書目看,大多數(shù)主流作家的作品是不必讀的,或者慎讀。所以有一大撥朋友說,只讀死去作家的作品,亦或是讀外國文學。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有不少讀者對主流作家的迷信程度之高,結果是越讀越喜歡,并覺得這樣的作品接地氣。但遇到這樣的讀者,你不能說人家沒見識。這只不過閱讀需求層次的差異而已。
【朱曉劍】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