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當前形勢下,黨中央再提“大興調查研究”,對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意義重大。
? ? ? ?縱觀黨史,早在1930年,毛澤東主席便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鮮明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自此,調查研究成為我黨的優良傳統;1961年,全黨再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為扭轉困難局面,開展全面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作為年輕干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險挑戰之霧、困難問題之霾,我們急需調查研究之風來“撥開云霧見日出”,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以借鑒中醫診斷方法“望聞問切”的方法,撲下身子、躬身實踐,在調查研究中“望”民情、“聞”民策、“問”民意、“切”民憂,真正把調查研究做到實處。
? ? ? ? “望”是觀民情,年輕干部要深入基層“望”民情,觀群眾所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現如今,很多年輕干部都是從“家門”到“校門”直接進“機關門”的,難免對縣情、鄉情不熟悉,對基層不理解,對群眾期盼不了解。調查研究的過程恰恰就是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推動工作的過程。作為年輕干部,要轉換角色走進群眾,把“人民至上”置頂,跑到群眾“急難盼愁怨”問題多的地方去,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實情、掌握情況。要摸清情況,決不能“道聽途說”,應當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現場,不僅要“身入”把身子沉下去,撲到為民服務第一線,掌握第一手情況資料。要“深入”基層,在現場第一線發現問題、找到方向,在關心疾苦的過程中找準癥結,真正把實際情況摸清摸透,為開展好調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 ? ? ? “聞”是問民策,年輕干部要傾聽建議“聞”呼聲,查群眾所求。“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作為年輕干部,要在破除“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困境上下功夫,多用“彗眼”,對調研地進行“察言觀色”從群眾的喜怒京樂中找問題、尋方向,準確把握調研的基準線。要有見微知著的眼力,善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從細小處看到大問題,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科學預見問題的發展走勢,提高開展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主動性。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調研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反復比較、鑒別、篩選、梳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深刻、透徹的思考研究,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不斷推動工作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 ? ? ? “問”是聽民意,年輕干部要放下身段“問”計策,納問題良方。“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作為年輕干部要做到“帶著問題下去、揣著答案回來”,有效破解前進中的難題,打開工作局面。要堅持調查和研究并重,通過對調查情況的深入分析、研究、論證,形成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強的意見和建議。要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工作有人牽頭、有人抓落實。要將調研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前瞻思路”,切實利用深化調查研究找準工作方向、厘清工作思路,根據人民群眾“想什么、要什么、急什么”,決定今年工作“做什么”,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
? ? ? ? “切”是解民憂,年輕干部要把準脈搏“切”癥結,解群眾難題。“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就像一棵樹,不褪掉身上的老皮,哪能抽出新枝?年輕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牢牢抓住“解決問題”這個關鍵點,通過“解剖麻雀”“會診開方”等方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深刻論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發現癥結所在,尋找破解方法。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從事物的表象分析中找到內在的發展規律和本質,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讓對策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切實提高調查研究的效度,扎扎實實做好“后半篇文章”,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何滄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