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cè)爰t府的時候,才十二歲,當(dāng)時長沙城里,九門頗負盛名,紅府管家看我孤苦,招我進了府里當(dāng)丫鬟。
我離開紅府時二十二的年紀(jì),十年彈指過,梨園人卻不似當(dāng)年。
紅官是整個紅府上下都敬重的主子,年歲不大,生的玉凈,看起來溫溫順順,愛唱虞姬,也沒人懷疑他當(dāng)不當(dāng)?shù)昧税酝酢?/p>
紅官年少就已英名在外,長沙九門上三門的二當(dāng)家,一代名伶,來往求聽他一曲的人絡(luò)繹不絕,墓里的功夫也自然不用多說,偏偏還生的英俊過人,自然也是風(fēng)流。酒館歡樓沒少逛,但也發(fā)乎情知于禮,不曾在外面留下什么爛桃花。可傷過心的姑娘還是數(shù)不過來,單單紅府里做活的丫鬟們,就不知有多少把他當(dāng)成了春閨夢里人。
那日,府上吵吵嚷嚷地都在說著什么事,一打聽原來是紅官帶了個姑娘回來,這是以前都不曾有的。細細看那姑娘,膽膽怯怯地,用含水一樣的眸子偷偷打量紅官,再看那長身玉立的公子悄悄紅了的耳尖,大抵,這就是緣了。
幾月后,果不其然紅官與那姑娘定了婚期,驚動了整個長沙城,姑娘們暗暗傷心,九門中人也都開始張羅著婚禮。
姑娘是個很溫柔的人,不是什么大家里出來的,卻自有一番氣質(zhì),因為有些體弱,看著還有些嬌弱。婚禮那天,排場自然很大,大紅的彩布置滿了梨園和紅府,咿咿呀呀唱著的都是喜調(diào)。花前月下,一雙璧人。
婚后的紅官像改了性子,風(fēng)流少公子斂了脾性,平日里也還去戲臺上唱幾句,下了臺便回府,什么酒宴,鬧會是不再去了。總是推說,家里有人等著了,也不顧朋友打趣。傳說夫人和紅官少時便相識了,緣分結(jié)于一碗素面,我猜這傳言該是真的。夫人愛給紅官做面,紅官也愛吃,郎情妾意,羨煞旁人。
大概是天妒佳偶,夫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紅官日日在家里照顧著也不見起色。紅官心急,卻也沒有辦法,拜了祖宗,擔(dān)心祖上墓里帶回來的晦氣降罪于夫人,自那以后決心不再插手九門之事了。
可一顆誠心最終還是沒求來好結(jié)果,夫人先走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紅官,整日流連酒館青樓,每每回府都是一身酒氣,九門中人擔(dān)心,可派人來問最終都是吃了閉門羹。
送葬夫人那天,紅官著了一身素袍,面無血色,安安靜靜地撒著紙錢,無喜無悲,我卻還記得大婚那時他一身紅衣,記得夫人去的那晚屋內(nèi)期艾的戲腔。如今倒只是,不聞故人笑,只余舊人哭。
紅府自那以后都很冷清,沒有人高興地起來。終于有一日,紅官遣了府里的下人,我走時望了一眼紅府,大大的宅門,卻是隔著多遠都能感受到府里人的心傷。
后來,我聽人說,紅官像是走了出來,和張大佛爺一起又重新入了墓。戲臺上又咿咿呀呀地唱了起來,那身段,那戲腔,來看的人無不稱絕。我有幸后來去聽了一曲,之后久久地在想,那油頭彩面的戲子到底是在戲里還是戲外呢。
原作:老九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