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窮,人才窮
兩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歷經15年實證調查,寫了一本書,叫《貧窮的本質》。書中揭示了貧窮真正的原因,不是運氣,更不是勤奮,本質原因是思維模式。窮人的思維不靠認知和理性,而靠情緒和本能。
這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窮人為什么這么窮?
1、窮人沒有風險意識,不懂利用有效的避險工具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出行次數不斷增高,環境日益惡化,都使這種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窮人一般卻不怎么思考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即便國家可能沒有好的保障體系,也還有很多成熟的商業保障,但他們往往只看眼前,卻會用多生孩子、借高利貸來試圖規避風險。用高不確定性對付高不確定性,結果自然不可能好。
2、窮人不做遠期規劃,只看重眼前利益
越貧窮越短視,越短視越貧窮,說的就是窮人思維怪圈。窮人不重視教育,即便慈善機構幫助建立學校,家長也不重視,因為教育是長期投資,短期看不到成效。所以他們寧愿及時行樂,吃頓好的,也不會省吃儉用,在孩子或自己身上投注教育。長期的生存壓力,更會抑制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也就不太可能做出理智的決定和長遠的決策。
3、窮人充滿執拗和偏見
窮人也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且還會花很多錢,但他們的做法很不科學。比如窮人喜歡用抗生素,因為他們覺得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療效快。他們不注意預防,不注意保養,卻不得不借高利貸來為大病治療。他們不相信疫苗,他們對疫苗有偏見。他們不懂轉基因,也不懂基因科學,但他們卻有不知道哪里來的底氣抵制轉基因。
對照以上幾點,我們認真審視一下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有很多的窮人思維?尤其是第三點,因為認知水平的局限,我們是不是也對很多不懂的東西持有偏見?
好了,除了作者給出的幾點建議,起子也想給朋友提點小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