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元宵節,也就是古代的上元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節日,因而熱鬧非凡。上班族大約初七前后便離了家,匯入茫茫人海繼續一年的嶄新忙碌,孩子們卻因為寒假,而能留在家中與親人共度元宵。
如果還有沒寫完的作業,或者演化為沒寫完的論文,這時候都要先被拋之腦后,讓位于節日本尊。在家中長輩嘮嘮叨叨卻溫馨的叮囑下,捧著熱騰騰圓滾滾的元宵,滋溜地吃下幾個,沖著老爹奶奶拍拍肚子以示自己真的吃飽了,才算是開年以后的圓滿。
聽說元宵節有好多民俗活動。
能將每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變成食物的中國人,自然是將吃元宵變成樁樁件件中的首選。元宵燈會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辛棄疾不是說過嘛,“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夜流光飛舞,巧奪天工的花燈在市集中漸次璀璨,一定是非常美的模樣,只是聽說每年秦淮燈會都人潮擁擠,堵個水泄不通,便也就只是看看照片,過個癮。
有時候會想起從前的元宵節。那時候的元宵節,前奏很早,余韻很長。
前奏是從過年開始的。
奶奶家依山傍水,那山也曾經開著礦,于是便有了“礦上”這么一說。雖然小腦袋里始終不明白“礦上”的實指究竟是什么,它帶來的過年氛圍卻實在是值得小孩子們歡呼雀躍的。若是遇上好年景,處于礦中心的大禮堂便開始張燈結彩,布置得紅紅火火。
從初一到初三,大禮堂的每個角落都排著長隊。家中長輩會從單位里拿到用來參加活動的紅色票券,上印有分值。若是用完了分值的,便只能自己讓錢包瘦一些,去給孩子買上十幾張來過癮。“奢侈”的有十分一次的游戲機,位于大禮堂正中心,里三層外三層圍著的一定是孩子和被孩子拖過去碰運氣的大人們。“平易近人”的有兩三分一次的蒙眼敲鑼、套圈、射飛鏢等,在禮堂門口的空地上,幾個項目靠的極其相近,因為性價比實在是高,也是大排長隊。
活動雖都挺簡單,玩起來卻也樂在其中。
老媽是射飛鏢和套圈的高手,我負責觀察蒙眼敲鑼環節,老爸任務艱巨,負責鼓勵我倆,偶爾露上一手。
蒙眼敲鑼永遠是旁觀的樂趣多于參與。明明準備的時候已經把路線牢記在心,套上頭套之后努力沿著直線一步一步慢慢走,敲出去的一瞬間卻聽不見響起的鑼聲,一揭開頭套連參與者帶旁觀者的表情都是精彩紛呈。如果旁邊還會有熟悉的人“惡意”小聲誤導,你走出的線路絕對是和想象的完全不同。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說的大抵如此。
觀察著觀察著,會發現小孩子們的擊中率遠遠高于大人,連忙跑過去取經。命中率80%的人會告訴你一定要大步邁,使勁兒敲,步子越小越謹慎越容易走歪。命中率100%的人則會將你悄悄拉到一邊,說你瞧那個紙糊的頭套,有一邊是微微透光,戴的時候千萬記得轉個圈。
然而擊中率太高就惹人懷疑了,于是第二天我們非常傷心地發現,主辦方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將那頭套重新密密實實地加糊了幾層紙,想取巧?門都沒有。
最熱鬧的地方是大禮堂旁邊的二層小樓,樓道窄窄短短,上上下下的人總是相熟的,大人們遇見了,沒來得及問過年好就被自家孩子拖著手使勁兒往上拽。
孩子們這般著急,一是因為二層小樓上有燈謎,二是因為二層小樓上燈謎屋子里是兌獎處,而兌獎處上柜子的第三層是玩具,這誘惑力比起第一二層的日用品可大多了。吃著門口燒烤攤上的炸串,咬著一口一個的糖葫蘆,拿著過年剛發的紅包,若是能再來一份玩具,那真是完美!
現在想來,猜燈謎的屋子真心很小,高高懸起的線繩上整整齊齊地掛滿了細長的燈謎紙條,一圈又一圈。猜中謎底的人,主辦方會將你的名字和謎底寫在白色的小紙片上,用訂書機釘在燈謎底端,白色的紙張安靜乖巧地待在彩色的燈謎條上,有種昭告天下的感覺,安靜的霸氣不外如此。
喜歡猜燈謎的人會準時地一連三天來這間小屋里,低頭沉思者有之,記下來回家翻燈謎書者有之,猜不出來坐等謎底大呼“原來如此”者亦有之。最遺憾的便是差不多猜出來了,卻只能與謎底擦肩而過,那時候的驀然回首怎一個心酸了得。
搜索了一下我家二老當年的言論,好像是說在鎮上有個猜燈謎排行榜,他倆似乎能占個三到四名。至于誰是第三,誰是第四,我就不太適合發表言論了,身為和平主義者,避免引發元宵節家庭戰爭。
還扎著兩個馬尾辮的我,迷迷糊糊地就和老爸老媽加入了這場猜燈謎的混戰中。一條都猜不出來的年歲里,仰頭看著老爸老媽過五關斬六將一連拿下五十多條燈謎的時候,內心的OS是:哇塞,膜拜,這兩人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然后年復一年地立志,下一年一定要打破零的記錄,在我家猜燈謎排行榜上添上微不足道的一筆。
愿望雖然小,實現起來也不容易啊。
大約是三年級的時候,老爸老媽繼續全方位開展猜謎行動,知識儲備量不多的我只能繼續踮起腳仰著頭挑選字謎。苦思冥想了一下午,我終于開竅般地拿著一個好像確定又似乎不確定的答案沖到擁有答案大寶典的兌獎阿姨那里詢問。
那是時間過得最漫長的十幾秒鐘,仿佛過了一個世紀,兌獎阿姨的手仿佛《瘋狂動物城》里的樹懶一般,慢悠悠地翻動著書頁,一張又一張。事后二老幫我回憶的時候證明,是我想多了,人家動作明明挺快的。
謎底是一個“峽”字,旁邊寫上了我的名字,就這樣被釘在了燈謎的底部,獲得答案的一瞬間小心臟里面撲通撲通地炸開好多小禮炮,小城堡里繁星滿天,歡呼聲鋪天蓋地,仿佛自己創造了吉尼斯紀錄一樣。當然,這些都是心理活動旁人看不出來,只是老爸老媽那天一定被聒噪的某人煩了一晚上,還必須笑容滿面地鼓勵我明年猜兩條,后年猜三條。
養孩子不容易,帶孩子過節也不容易啊。
只是那個當年猜了一條燈謎的小孩子并沒有堅定地兌現明年猜兩條、后年猜三條的承諾。因為之后猜對的條數似乎是以超越等比數列的上升趨勢增加了。只是還沒增加幾年,大禮堂就不再舉辦類似的活動,一時間年味兒淡了許多,而元宵節手中提著的小花燈已經沒有小時候那么吸引人了。
鎮上的燈謎活動雖然結束了,家里猜燈謎的傳統卻沒有因此結束。
每年元宵節前后,可愛的二老便會和我一拍即合,坐上3路公交車一路風馳電掣,瀟灑地前去市里逛最大的燈謎集會。燈謎協會承辦的活動總是能保證年年創新,結合了本地傳說與品牌的謎面和謎底讓人在猜中的同時會心一笑,有時候我遇到有趣的謎題會記下來,打個電話給好朋友來場燈謎大對決。老爸老媽和我三人分頭前往不同類型的謎題下抱肩而逛,最后帶著戰利品,抱著濃濃的年味兒和元宵節氣息滿足回家。現在想來還是挺有意思的。
元宵節的收尾總是在家中。
據說元宵和湯圓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如果說滾出來的是元宵,那么奶奶家包好的應該叫做湯圓。雪白的糯米面兒總是讓人想要捏上一把,淘氣的天性在這個時候總不由自主地飄出來。烏黑噴香的芝麻粉,加上糖與精煉豬油,揉成家里獨特配比的餡兒,切成個頭相仿的小塊兒包進糯米面兒中,顏色煞是好看,吃起來也是幸福得很。坐在軟軟的沙發上捧著剛出鍋的湯圓,別提多滿足了。
所謂余韻綿長,與年味兒有關,與傳統有關,與長久的陪伴亦有關。
今夜月明人盡望,元宵節的月亮也是一如既往地圓滿。今年提前回校,依然因為懶而沒有去看秦淮燈會,獨在宿舍成一統,與幾個小伙伴也是自得其樂。家中二老歡快地打來電話給予精神慰問,順便表示我可以空降回去吃兩個湯圓,不過操作難度有些大。
雖然已經長大,元宵節的前奏依然很早,余韻也會很長吧。元宵節快樂,心情還不錯。
說了這么久的燈謎,也在文末列幾個,大家閑來猜猜看咯。(不是查查看哈。)
十五日(打一字)
揮手告別(打一個三字常用語)
匈奴困蘇武(打一古代劇作家)
我老爸最棒(打一神話人物)
火燒赤壁(打一詞牌名)
良藥苦口利于病(打一詞人)
錯,大錯,錯上加錯(打一字)
喋喋不休(打三字電影名)
雪花兒那個飄飄年來到(打六字網絡用語)
好吃,好吃(打二字網絡用詞)
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