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段時間,我陷入無比焦慮與恐慌之中。“三十不立”仿佛像一個魔咒,刺激著我的每一根神經(jīng),讓我痛苦不堪。
有道是“禍不單行”。就當我正為“沒車,沒房,沒存款”的屌絲境地感到羞愧時,就連我那唯一有希望的一根“救命稻草”也被掐斷了——因為工作的不順心,我一怒之下辭職了。
辭職了,意味著唯一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被切斷。想再找份工作吧,且不說是因為我之前頻繁跳槽的經(jīng)歷,就單單一條非統(tǒng)招的大學文憑,許多用人單位就將我拒之門外。三十來歲了,高不成,低不就,這樣的尷尬的境地讓我抓狂不已。
就在這時,妻子懷孕了。這么些年,她也沒有工作,沒交社保,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如果是剖腹產(chǎn)的話,費用高的驚人。再加上我們租的房子狹窄黑暗,孩子出生后一切都不方便,而且花費巨大。無奈之下,我只能將她送回老家,交由老媽照顧。
“我是一只小小小鳥,想要飛卻怎么樣也飛不高,有一天我飛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回到家坐在電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聽著這首歌,不禁淚流滿面。我曾無數(shù)次地問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沒用?為什么會這么失敗?
我把苦悶向好友傾訴。他不住地笑笑安慰我,末了說了一句:“你不是還會寫文章嗎?你可以通過寫作賺錢,完成你的夢想啊?”這句話仿佛黑夜里的一道光,剎那間照亮了我的世界。
我曾經(jīng)當過兩年的業(yè)余報刊撰稿人,是一家雜志的簽約作者,還出版過一本個人作品集,一年的稿費收入也有5位數(shù),這些成績一度讓我沾沾自喜、不思進取。我天真地以為,憑著自己的才華,只要出手,必定不會空手而歸。
可沒過多久,我又失望了。時隔三年,當我再次拿起筆時,竟是那樣的生澀,絞盡腦汁卻寫不出半行字來。更令人感到恐懼的是媒體界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紙媒江河日下,新媒體紛紛崛起。
報刊的稿費不升反降,許多以前熟悉的編輯紛紛離職,我的文章曾經(jīng)幾乎百發(fā)百中,如今卻是石入大海沓無音訊……照這樣下去,非但賺不了什么稿費,反而有可能餓死。
這時又有人勸我,轉(zhuǎn)戰(zhàn)新媒體吧。嘿嘿,新媒體,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全然是年輕人的天下,90后95后大施拳腳的舞臺。這些年輕人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勤奮上進。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坐擁粉絲幾十萬、上百萬,月入5萬、10萬者比比皆是……
年輕,又有名,又有錢,還輕松瀟灑……與他們相比,我想死幾千次的心都有。
二
小晴,是我認識的一位極有個性的文友。海歸碩士,大學教師,工作穩(wěn)定,收入不斐,單身貴族,瀟灑自由。
她也喜歡寫作,業(yè)余時間碼字,發(fā)表率極高,在寫手圈里小有名氣。每到寒暑假,她就背上簡單的行囊,滿世界的旅游,看著她朋友圈曬的那些照片,讓我們羨慕得直流口水。
在外人看來,小晴有錢又有時間,這樣的人生簡直堪稱“完美”。可就當我們艷羨不已時,她竟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公職,南下廣州。
消息傳開,我們這幫文友都炸開了鍋,大家都懷疑她腦袋是不是燒壞了。她卻瀟灑的說了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肯定是屁話,她當大學老師時,還不照樣去看世界?
在我們一再追問之下,小晴才激動地說出了真相:“我就是受不了單位里的勾心斗角,整日里的八卦閑聊,封閉的圈子,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太沒勁了,我還年輕啊,二十幾歲就要過起六十歲后退休的日子,我的熱血,我的奮斗,我的青春,去哪里安放?”
她說這話言辭慷慨、神情堅定,那一刻,我覺得她像極了一個戰(zhàn)士。末了,她又對我感慨道:“是啊,誰都羨慕我事業(yè)單位,工作穩(wěn)定,工資又高,假期又長,誰都說好,可是誰又能真正理解我的感受呢?別人說的好,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著,敢于做自己才最重要。”
僅僅一年多之后,便有她的好消息傳來。她不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全國簽售火熱大賣,還在廣州最豪華的CBD珠江新城租了一套寫字樓,辦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再次見到小晴時,是在一個雨后的黃昏,一道彩虹掛在天邊,映著這座城市顯得格外美麗。在一家靜謐的咖啡館,小晴神采奕奕地向我訴著她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看著我一臉胡渣,滿身頹廢的樣子,她說出一番讓我一輩子也難忘的話。
其實,你很有才華,可為什么會讓自己淪落至此呢?因為,你從來不了解自己,也不敢做真正的自己。你明明喜歡純文學,卻為什么要為了貪圖發(fā)表快,而去寫那些不痛不癢的報刊千字文呢?你明明喜歡安靜孤獨的一個人寫作,為什么要去追求那些虛空的粉絲,而去寫迎合他們的味口、連自己都想吐的八卦呢?……
三
小晴的話,像一把犀利的刀,一刀一刀刺中了我的痛點。我有些豁然開朗,并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的人生:這些年,我是不是像一只人云亦云的“鸚鵡人”呢?
且不說我這些年像只跳蚤一樣東奔西走,什么賺錢干什么?什么舒服干什么?永遠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不清楚自己的內(nèi)心,看不見未來的方向,結(jié)果到頭來弄得自己一敗涂地,一無是處。
就說說我剛進入新媒體吧,有人說,你要學咪蒙,人家隨便一篇文章就是百萬加,一條廣告可以賣幾十萬;又有人說,你要學六神磊磊讀金庸,人家坐擁百萬鐵粉,封號一個月還不掉一個粉;也有人說,你要學彭小六,3個月成為簡書第一人,一次在線課程賣20多萬;還有人說,你要學剽悍一只貓,采訪100個牛人,8個月累積粉絲50萬,從失業(yè)青年到月入10萬……
我左看看右瞧瞧,這試試那嘗嘗,最終一無所獲,愈發(fā)茫然:
我成不了咪蒙,沒有她的犀利和洞察力,更沒有她那十多年傳統(tǒng)媒體的浸淫;我成不了六神磊磊,讀不了金庸,古龍梁羽生也不熟悉,就連《四書五經(jīng)》也沒有一個學好;我也成不了彭小六,沒有他那超強的閱讀分析能力,更沒有他那堅持不懈的拼勁,我也成不了剽悍一只貓,別說采訪100個牛人,就連采訪1個陌生人,我也是膽顫心驚……
每個人的道路都不相同,別人走過的未必就適合你,別人能做到的未必你就能做到,別人成功的未必你就能成功!
所以,我只能是我,獨一無二的我。我為什么要做他人,不做自己呢?走過那么多彎路,吃過那么多苦頭,受過那么多傷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終于明白:敢于做自己,青春不迷茫。
只有不懼世俗的偏見,不理擾人的流言,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敢于做自己,才能活出真我的風采,才能迎接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