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想或許你曾經也如她一樣愛上過一個人,只一眼看去,你就明白了原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并非只出現在影視劇或書本里,因為愛,你變得卑微,卑微到了塵埃里。
? ? ? ?故事其實并不新穎,十三歲的少女在懵懂貧窮的歲月里愛上了隔壁新搬來的大她十幾歲的英俊風流作家鄰居,從此一顆心便慌里慌張,認不清自己。她默默一個人小心翼翼的愛著,以他不知道的方式。她懷揣著自己的小心思幫他的仆人收被子,好趁機去看他生活的一桌一椅,一書一花;她在樓梯口苦苦等待以換來一個看起來佯裝不經意的“不期而遇”;她為他夜夜輕眠,也曾在他夜半在外尋花問柳之際在他門口苦苦等候。她帶著巨大的要與他分離的痛苦被母親強行搬家帶走,當她終于長大,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主,終又回到這個她朝朝暮暮思念的有他的地方。他已然認不出來這是六年前的那個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他只是驚詫于她的美貌,開始了他習以為常的獵艷,暗戀了那么多年,終于有機會讓他的目光望向自己,對于他的搭訕,她不僅僅是欣然,更是欣喜若狂。與他共度幾天之后,他出遠門了,回來之后便把她忘在了腦后。他怎么會知道,她已經悄悄的生下了他的兒子,幻想著是他另一種方式的陪伴;他不會知道,為了讓他的兒子過上優渥生活,她才去做了別人的情婦;他更不會知道,因為對他的執著的愛,她一次次的拒絕了那些可以給她安穩生活也足以愛她的男人們的求婚。若干年后,她與他又相遇,他再次沒有認出她,又當作一個全新的美艷獵物去追逐,她明明知道自己是飛蛾,仍然還是去撲了這場明明知道會傷及自己的火。
? ? ? 如果說對于“我整個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屬于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卻始終一無所知”的她用盡余生演繹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暗戀,而對于他而言,時隔多年的每一次相逢,都只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她只能報以無奈與苦楚的話,當她在穿衣鏡中看到他把她當做風塵女子悄悄的往她的手套里塞錢作為過夜費時,她的心終于還是被割裂成一塊塊的碎片了吧,更為諷刺的是,他的老仆人都認出了她是當年那個隔壁家的小姑娘,而他每一次都只是以為她是一個陌生的美貌女人。
? ? 其實她用“愛”這個字眼形容這份感情,我并不敢十分茍同,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崇拜,年少時因為對方是她所見過的最有知識并且英俊的人而迷戀,卻從而一生淪陷。焉知如果他真的能浪子回頭從此為她斷了那些鶯鶯燕燕與她朝朝暮暮在一起,了解了他的全部之后還會如那樣的去愛他?也許到最后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愛上的并不是這個人,而是自己的想象啊。兜兜轉轉之后也許最終才會發現原來自己活在一場自己幻想的獨角戲里。
? ? ?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有點復雜。也許是因為曾經同樣是一個孤獨的暗戀者,對她的愛而不得的痛楚能感同身受,卻對她明明知道愛上的是一個風流多情喜歡流連于花叢之中的人,還是讓自己一生淪陷在孤寂與凄涼中時,更多的是怒其不爭了。我想起了《天龍八部》段正淳的那些女人們,明明知道他“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卻一個個的為他嗔恨癡念。若是在前幾年時間看到故事中這樣的女人,我會非常同情,一如當初疼惜在愛情中同樣受傷的張愛玲一般。如今,卻再也不喜歡這樣的愛情,不喜歡這種把自己卑微到塵埃里,卻開不出花來的愛情,更不喜歡這種愛上渣男,卻帶有祭奠奉獻性質的愛情。
? ? ?同樣是暗戀,我更愛的是《初戀這件小事》中那樣積極的愛情,愛上一個優秀的人,并且因愛而讓自己變的更好,像花兒一般去綻放,好到足以和他站在一起。我不能妄自定義什么才算是美好的愛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可以讓你卑微到完全失去自我,可以連尊嚴都不要的愛情定然是病態的。
? ? ? 看完這部小說再去看徐靜蕾改編的同名電影還是挺有感覺的,她的獨白和氣質處處透著一股淡淡的清冷和哀愁,改編中她在聽戲臺上看著樓上的他手指愜意的敲著腿一邊聽戲一邊與身邊的女人談笑風生,那種憤怒和心痛交織的眼神讓我有一瞬間的感動和心疼,也就在那一幕,我才明白那句“我愛你,但與你無關”,說到底,只是最最無奈的自我安慰和故作瀟灑的話語啊,誰的愛情,真的會不盼望有同樣回應呢?
? ? 沒有誰會是醫你的藥,還在暗戀中的姑娘啊,相信愛情,但也要學會好好的愛自己!
(文末,附送一首歌德的小詩)
我愛你,與你無關
即使是夜晚無盡的思念
也只屬于我自己
不會帶到天明
也許它只能存在于黑暗
我愛你,與你無關
就算我此刻站在你的身邊
依然背著我的雙眼
不想讓你看見
就讓它只隱藏在風后面
我愛你,與你無關
那為什么我記不起你的笑臉
卻無限地看見
你的心煩
就在我來到的時候綻放
我愛你,與你無關
思念熬不到天明
所以我選擇睡去
在夢中再一次的見到你
我愛你,與你無關
渴望藏不住眼光
于是我躲開
不要你看見我心慌
我愛你,與你無關
真的啊
它只屬于我的心
只要你能幸福
我的悲傷
你不需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