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動筆寫下在泰國經歷的事,也想了很久了。每次走在路上,在課室坐著,家中沙發躺著,腦袋里都是文章的構思和語句。但卻一直沒有下筆,因為總覺得這一個月所遇到的人,所參與的事,都帶著無數的感悟與思考。
想說些愉快的事兒吧,大不了也就是些吃喝玩樂,再加上朋友之間相識相熟最后碰撞出的完美火花?,F在這個時代,文字都應該附上些圖片,微信軟文也好,雜志報紙也罷,你總是先被圖片吸去目光,接著才會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那些文字。所以我身邊許多熱衷于社交平臺的朋友們早就練就了隨時隨地掏出手機拍照選照修圖上傳這一系列技能了,我倒是很羨慕他們,尤其是在寫文章寫到一半,發現自己圖片匱乏的時候。
我是不愛用手機照相的,除了自己手機像素無法直視的緣故,當然也有一點兒讓自己作死的偽藝術素養。自打我買了單反之后,就再也不允許自己在手機上糟蹋自己的攝影作品,當然攝影作品這個定義也是我擅自附加到我拍的照片上的。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發出的照片嚴格把關,就好像是準備一場個人攝影展似的,幸好每次的作品都有些許好評,以慰藉我求關注的虛榮心。
所以在泰國照片倒是沒拍幾張,但那些畫面我覺得我會一直記得。我努力用文字去描述,不單單是為了分享,最重要的是為了讓自己銘記。
一年前我去過越南支教,在那里結交了真心的好友,作為第一次出國旅行,什么事情都是新鮮的。在胡志明廣場看雕像時覺得新鮮,和各國好友一齊去酒吧通宵跳舞時覺得新鮮,在美奈海灘與沙漠中穿梭時覺得新鮮,獨自去大叻賞花購物躺在湖邊草地上睡覺時覺得新鮮。那次回來后我久久不能抽離,難過的倒不是自己和朋友分別,或是一段旅行的結束,而是自己覺得好像體內依舊有著無盡的活力和沖勁,但是已經沒有那個勇氣再去體驗和探索了。
就像這次,有個武漢的朋友和我說,“你知道嗎,我在國內絕對不是在國外這種性格,以后你回國看到我,肯定會覺得簡直是不同的兩個人”,不能更感同身受。去越南前是我性格最拘束的時刻,在學校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幾個爛人發生了莫名其妙的沖突,出國后起初也處于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狀態,不敢敞開溝通,拒絕產生任何暴露自身性格缺點的交流。
但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自己沒必要過得如此拘謹,尤其是在一個沒有人認識你,之后也不可能再次見面的社交環境下。走在街上大笑,和朋友們大開黃腔,毫無顧忌,心中所想都有人傾聽與理解,你被珍惜與關心著,被喜歡被重視,這是你在國內所不能擁有的。這段經歷告訴你,你的本真并不會成為你絆腳石,幾個人朝你口吐黑水,也并不能證明你一無所長,能力于他們之下。事實上,你反而是那個幽默風趣,討人歡喜,自信從容的人。因此回國后我一直不斷收起自己的保護傘,開始做一些有風險的事情,壞處不可避免,但所幸的是,與之而來的暢快與自由讓我更加開心。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越用盡心力想把自己塑造成另一個人,就越是弄巧成拙。體內有著八面玲瓏,就做一個叱咤風云的強人好了;有著柔軟敏感,就做一個感悟心靈的文藝青年好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盡可能去學習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卻把性格也與其并為一體,認為只要投入時間精力,就能夠掌握一種性格,成為一個見人成人,遇魔則魔的人,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遇到過這樣的人,往往他們得到的評價都是“恩,這個人很好相處啊”、“他很隨和,挺好講話的”,若換做是我,倒覺得無趣了。隨和不過是人際交往中的必需品,個性的釋放和張揚,才是白紙上的各色水彩。與其讓他人把你打造成一個社會中人,倒不如你自己涂涂畫畫,隨意潑墨,再稍作修飾,成為那獨到的一幅作品。
文化交流活動(請為我們提供5張左右你的精彩照片)
你的志愿工作對當地社會、當地青年人、當地AIESEC成員及參與項目的志愿者帶來的影響
談不上對社會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但是我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去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盡管我的作用不大,而且我呆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希望我能夠給他們點什么,無論是英語知識,還是每天的一個笑容,這都是我能夠做到的。
這段旅程給你自身帶來的感受和改變
我之前在越南有過一次支教的經歷,由于選擇的組織不同,于是那次的經歷對于我來說是較為草率的,接觸孩子,離開孩子,接觸其他志愿者,甚至于與他們進行交流,于我而言都是淺嘗輒止的。但是這次的經歷對于我來說,可以算作是影響最大的一次活動了。我還以為自己在離開的時候不會難過的,但是當你站在臺上和他們告別,說再見的時候,話語止不住地哽咽了。
我想很多感受用言語不能明說,有很多故事也不能在這兒一一道來,但是他們都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