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就我所學回答一下。
曬太陽去黃疸的方式有效,但效率太低,還有其他隱患,不建議采用來去黃。
我不是醫生,但是走的是循證醫學的道路。這篇回答僅根據自己所學給大家科普一下,盡量寫得容易看懂些。
一、黃疸的問題
(1)什么是黃疸呢?
新生兒黃疸表現為機體的膽紅素水平升高,鞏膜和皮膚出現黃染。這是新生兒常見的表現,特別是出生后一周內。約50%-60%的足月兒與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發生于出生后2-3天,4-5天達到高峰,足月兒一般在7-14天內消退,早產兒一般在3-4周消退。出現過早,程度嚴重,持續不退或消失后再現的都視為不正常,要查找原因。
膽紅素又是什么東東?
它是血紅蛋白(能運輸氧氣)與其他血紅素的降解產物。膽紅素可通過肝臟代謝通過糞便排出。
那膽紅素只是新生兒時期特有嗎?
不是,我們成年人體內也是有膽紅素的,但是水平比較低(1.5mg/dL),當成人血清膽紅素水平>2.0mg/dL(34umol/L),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為5.0-8.0mg/dL(86-120umol/L)就有肉眼可見的黃疸。
新生兒出生后的黃疸值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對于胎齡≥35周的新生兒,目前多采用美國Bhutanti等制作的新生兒小時列線圖或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光療參考曲線作為診斷或干預的標準參考。當膽紅素水平超過95百分位時定義為高膽紅素血癥,診斷需要考慮其出生胎齡、日齡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黃疸,我小時候我就聽大人們說過,感覺是一種孩子不應該得的怪病,去拜神求佛,還要各種草藥給孩子洗澡,感覺很恐怖的。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迷信,這個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的現象。
我家豆豆的黃疸,在出院后膽紅素水平還有10mg/dL,醫生還開了茵梔黃,這是后話。我妹妹家孩子,我表妹家孩子出生后黃疸值都偏高,照了藍光退了黃疸。
所以黃疸并不可怕,只要及時發現,監測和治療,對寶寶來說是沒有多大風險的。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主要有三個原因:
A.宮內是低氧環境,紅細胞生成量多來獲得足夠的氧氣,而宮外環境氧氣充足,紅細胞就不需要這么多了,所以就要代謝掉,產生膽紅素。而且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短加速了紅細胞的代謝。
B.新生兒肝臟功能較不成熟,無法及時代謝膽紅素:產生的多+處理的少=留在血液里多(表現為黃疸)。
C.新生兒腸蠕動性差,腸道菌群未建立,腸肝循環增加重吸收,胎糞排泄延遲也增加吸收。
生理性黃疸的護理方法:不需要特殊治療,隨著寶寶的發育和肝功能的成熟,多數可以自行消退。早喂奶并保證攝入充足,可刺激腸胃蠕動,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肝腸循環,有利于減輕黃疸程度。就是說要多吃多拉排黃疸。
(3)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就是前面說的不正常的黃疸狀態。
病理性黃疸醫生會根據黃疸值的高低,結合寶寶的胎齡、日齡 和高危因素來采取相應治療方案。
(4)與母乳喂養有關的黃疸
(1)攝入不足性黃疸
這個也稱饑餓性黃疸,就是新生兒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辦法達到足夠攝入,腸蠕動少,膽紅素排出較少加上肝腸循環加重吸收,所以需要增加母乳攝入,勤哺乳,有效哺乳,如果經過有效勤哺乳后,寶寶攝入還是不足,評估后需要添加奶粉,就能明顯改善黃疸癥狀。
(2)母乳性黃疸
母乳喂養的嬰兒黃疸持續不退,長達1-2個月,我有同事家寶寶有4個月不退的情況。也有退后又升高的表現。這階段的嬰兒生長發育一切正常,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當黃疸值升高到15mg/dL時,有建議說改為人工喂養3天,但需要權衡改人工喂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和對母乳喂養產生的影響。我們行業里的經驗是不必停母乳的。
如果需要光療,建議繼續母乳喂養,增加排泄量。減少母嬰分離,可采用藍光床,藍光毯等工具。
(5)黃疸對新生兒有什么危害呢?
黃疸,簡單來說就是膽紅素升高在鞏膜及皮膚上的黃染表現,其實低水平的黃疸對人體是有益的,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體外抗氧化劑并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但是膽紅素水平較高時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產生損傷。醫生們比較擔心的這兩種情況:
A.膽紅素腦病(急性膽紅素腦病)
通常指出生后1周膽紅素毒性的急性表現,及時發現和有效干預,神經損傷可逆。
B.核黃疸(慢性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神經毒素作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損害及后遺癥包括椎體外運動障礙,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眼球運動障礙和牙釉質發育異常。
黃疸值的高低是否會對新生兒有風險,還要需要專科醫生根據新生兒的胎齡,日齡和高危因素來綜合評估,密切監測和及時治療。
(6)怎么科學去黃疸呢?
一般我們通過肉眼可以看到新生兒的黃疸程度,從頭部,胸腹,四肢,手足心依次升高,還有更準確的方法,一是經皮膽紅素,用一個像電子體溫計的儀器來檢測,方便,無創,可動態觀察寶寶黃疸狀況。另一種是血清膽紅素濃度,就是要抽靜脈血或微量血來測量,這種方法是三者中最準確的。
成人血清膽紅素水平>2.0mg/dL(34umol/L),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為5.0-8.0mg/dL(86-120umol/L)就有肉眼可見的黃疸。
A.目前最簡單方便的是光照療法,也就是照藍光。
光療是采用波長為425-475nm的藍光和波長為510-530nm的綠光效果最佳。在這兩種光作用下,不溶于水的非結合性膽紅素異構為水溶性的光紅素,可以不經過肝臟代謝直接從膽汁和尿液中排出去,所以效果比較好。
采取光療也是有條件的,胎齡35周以上的晚期早產兒和足月兒可以參照2004年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光療參考標準,詳見下圖
早產的寶寶是另有標準的,國內一些醫院會參考使用以下這個標準
B.換血
換血是針對重度高膽紅素血癥和防治膽紅素腦病的重要干預手段。這里不詳細展開了。
二、曬太陽能否去黃疸呢?
能,但是效率低,效果不好。
我們知道照光療能去黃疸,那太陽光里也有藍光和綠光不是嗎?那部分光線是有效果的。
最初是有位英國護士發現曬太陽的新生兒,黃疸會輕一些,后來經過驗證,實驗和完善,才有了光療法。
但是呢?太陽不可控,距離遠,還有溫度,光強,寶寶暴露面積小,太陽光里還有紫外線,新生兒皮膚是比較脆弱敏感的,直接曬會曬傷孩子的細嫩的皮膚。
透過玻璃雖然能阻擋部分紫外線,透過的部分可見光對退黃疸是有作用的,但是還是效果不佳。光療一般每天都要照8小時以上,連續照3-4天的,在家里曬太陽退黃疸的意義不大。這里說的黃疸是指超過正常值的黃疸,建議就醫治療。
還有一個大家經常聽到的必須直接曬太陽的,就是補鈣。我們知道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而我們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通過陽光,讓皮膚中的膽固醇暴露在UVB(戶外紫外線)中合成。
新生兒皮膚嬌嫩敏感,不建議直接在陽光下直接曬,因為不能大面積裸露皮膚,所以效率也比較低。如果隔著玻璃曬,UVB透過玻璃很少,所以效果也不好。所以新生兒補鈣,國際上的建議是每天補充維生素D劑(400IU),這個簡單還靠譜些。
補充說明:
1、喂糖水或水退黃疸嗎?
不可以。
美國兒科學會2004指南中明確指出:不建議對非脫水母乳喂養兒常規添加水或糖水。
喂糖水或水不僅不能降低黃疸(黃疸主要從糞便排出,喂糖水和水減少了奶量攝入),還會造成腹瀉和胃酸過多,還會造成腸絞痛。
2、吃茵梔黃和益生菌能退黃疸嗎?
茵梔黃,能退黃,但是會增加寶寶腹瀉、皮疹及過敏的風險,是不建議的。我家豆豆出院后醫生也給開了,但是月子里沒有吃,出月子后才吃的,我如果早知道是這樣就不會給她吃了。
我表妹家孩子第二天黃疸值高到19mg/dL,也是被醫生開了這個藥,暈了,后來還是照光治療,照藍光四天黃疸才回到正常水平,幸運的是母嬰沒有分離,母乳喂養沒有中斷。
感謝你耐心看完這篇文章,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其他困惑?
如果你看完了這篇文章,覺得還不錯,歡迎留下你的足跡!(歡迎點贊,關注,收藏,評論)
留下足跡代表你知道了怎么做了,如果還不清楚的,歡迎與我鏈接!
文末彩蛋
如果你正在為母乳喂養問題所困擾,想要提升奶量,想要輕松母乳喂養,卻無法自己解決,歡迎關注 @我是豆豆媽a。
我從奶水不足,到成功母乳喂養至今,用2年的時間學習和實踐科學育兒,并在4個月內幫助四十多位媽媽成功解決母乳喂養路上的難題。
現在私聊我@我是豆豆媽a,免費送你一份價值299元的《母乳喂養的正確打開方式》和《崔玉濤育兒課堂77講》,讓你在母乳喂養和育兒路上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