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本以為這部電影會是主角一路追求夢想,一直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奔波,經歷一系列磨難,歷經千辛萬苦之后最終實現了自己夢想的一部勵(tao)志(lu)影片。
真正看了之后才會明白這部電影為什么會值得9.5的評分,會收獲6億多票房,會贏得這么好的口碑。誠然,這部電影依然充斥著迪士尼的匠氣,不被認同的主角,一路的磨難,一直陪伴的伙伴,主角掉崖被救,一個小孩子輕描淡寫的就解決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困難。以上,此類電影的慣有套路,這部電影也難逃如此。但為何唯獨它可以收獲如此成績?
我想,大概是因為這部電影將夢想,親情,都刻畫的深入人心,讓人眼前不斷浮現自己曾經的身影。就像那句,唱戲的人都是瘋子,看戲的人都是傻子。只有深入其中,才會難以自拔。這部電影頗受好評,大概只因為我們都是在導演構建的世界中,品味著自己的故事。
米格,從小生活在以制鞋為生的家庭,就當所有人都覺得米格應該繼承家族的事業,都覺得米格應該走上那條一馬平川的人生道路的時候,他自己卻喜歡著令全家人聞之色變的音樂——那個差點令這個家庭支離破碎的恐怖存在。
或許所有小男孩都在曾經的叛逆歲月中有著如此的經歷吧,青春,躁動,不諳世事,拒絕一切,反抗束縛,無知也無畏的去追求著自己所謂的夢想,最后或成功的光鮮亮麗,或失敗的頭破血流,終究歸于平淡,終究變成了自己最不想變成的人。
看到米格在冥界逃離曾曾祖母那“為你好”式的追捕,米格在鐵柵欄后面對曾曾祖母說,“夢想是我的生命,你已經活過一次,又憑什么要安排我的生活! ”,之后頭也不回的走掉的時候,不知為何,我的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了下來,曾經的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拒絕家人的安排,非要走自己的路,那在其他人看起來頗為可笑的路,可就像米格所說,夢想就是我的生命。
高考報志愿,家里讓我報名醫科大學,在老家當個醫生,工作幾年結婚生子,在父母看來,那就是他們對我的期望了。而我也無數次的抗爭,逃離,偷偷地改掉志愿,不顧勸阻的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總是想著去外面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總渴望著有朝一日可以拍著胸口對父母說,“看,我做到了! ”
可是我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又怎能如自己所愿,一路碰壁,獨自漂泊在外,可能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媽您放心吧,我在外面一切都好…”。寫到這里,心里還有許多想說的話,可是也不知從何說起了,還是說回電影吧。
對于小男孩米格來說,他的夢想是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歌神那樣的人,也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后來漸漸變成了曾曾祖父正名,帶回他的照片,讓曾曾祖父可以繼續讓人記住,讓他還能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不會終極死亡。
而在影片的最后,米格也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帶回了曾曾祖父的照片,成功的追求了自己所喜愛的音樂,而影片也在一家人歡歌笑語地度過亡靈節的場景中落下帷幕。作為影片,如此的結尾可以說是皆大歡喜。可作為一個觀眾,卻總覺得少了些許。
因為很欣慰,米格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可是也很心疼,因為米格將要追求自己的夢想…
最后,惟愿漂泊在外的人都有酒喝,難逃孤獨的人都會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