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簡書,緣自于一位好朋友的推薦,首先要感謝這位朋友的推薦,上來一看,感覺挺適合自己的,前面文章曾提過自己是個超級大懶蟲,很需要簡書的各種激勵政策讓自己更好的堅持下去,(打賞、點贊、評論、積分、各種形式的投稿到文字排版功能),用起來都覺得挺順手的,所以,決定愉悅地跟簡書在一起了。
從2月26日到現在為止是9天時間,沒想到基本是每天寫一篇文章,并且要超過1000字以上,對我來說著實有些吃力,每日寫到兩點多才睡有時想懈怠下自己,但總感覺有事沒做完 ,還是會上來碼字,現在逐漸喜歡上了這種感覺,我想寫作將會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了!
今天跟一位同修聊到簡書,她鼓勵我要堅持下來,我想這次我一定要堅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通過寫作跟自己內在的我好好在一起,也許,剛開始會有各種的想法,比如說:上首頁打賞、多粉絲、獲得平臺推薦……..等等,但通過最近的寫作,以及閱讀簡書上的文章,突然幡然醒悟,這些雖然都是很好的想法,但都不是寫作的究竟,如果是為了這些外在的理由,反而會丟失寫作原本的樂趣了,我每天都在寫成長筆記,而沒有理解其中道理,那又談何成長呢?
從今天起,我要告訴自己:每篇文章都要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去寫,快樂和輕松地去享受這份感覺.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我之前交往的一位愛寫作的朋友了,他以前是老師出身,平常經常會寫些抒情的散文,文筆流暢優美,總是帶著一份淡淡的傷感,但很少發出去,偶然會發到QQ空間里面,有段時間,我們走得比較近,他就會發給我看,我很喜歡,我問他:"為何不出一本自己的散文集呢"?他說:“有些東西寫出去好像味道就變了”我想:“他應該是想自己安靜地享受黑夜時分屬于自己的一份美好吧”...
最近,也會經常看簡書推薦的文章,其中有兩篇文章撕逼的讓我印象深刻,但同時也讓我有所收獲,一篇是關于日本作者山下英子《斷舍離》的文章評論,雖然,我對作者寫的內容也不敢茍同,但是因為有不少觀眾在撕逼這個作者,讓我特別留意了這本書,準備好好讀一讀,這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說起來很慚愧,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讀書了,這本書居然我沒聽說過,但因為大家的撕逼,讓我有興趣了解這本書的真正含義:
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么都丟不掉,因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斷地買新東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總有一天會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凈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費時間”……
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作者山下英子通過參透瑜伽“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并由此獲得靈感,創造出了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靈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在理清與身邊物品的關系,這本書還令我們不斷自問: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對物品斷舍離了,那對自己的過去,是否也勇敢地斷舍離了?那些令你心酸糾結不已的回憶,你認真思考過嗎?若已從中得到教訓,何必再耿耿于懷,不肯放手..
看到這本書的內容簡介,我很有感觸:我是個對物欲有強烈奢求的人,以前無論東西好壞,就是喜歡購物的感覺,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自己不需要的,屋子里堆滿了自己很少用的東西,實在是……
總之,我來簡書時間不長,但感覺是有很多收獲的,雖然自己寫的文章的粉絲量還是很低,但我會一如既往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