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努力與投入,意味著你不斷花時間和一個事物建立關系,隨著時間推移,這個關系越發深厚,所謂的成就,其實就是關系深厚的一種自然表達而已,投入與關系深厚成正比,但并非必然,而完美、則不存在。
極端追求成就者……
極端追求完美者……
這兩種人大有人在,今天我就試著在武志紅的角度來推導出如何造成這種物我極至的內心。
一個“假的聰明人”
如果能全力投入我就可以取得非凡成就,這個假設一定擊中了很多“假聰明人”的內心,這種邏輯恰恰就是他不投入的關鍵,不投入就可以一直假設,一直偽裝自己……
這樣的假設可以使我們始終生活在完美的世界里,”假的聰明人”總是在自己欺騙自己。
一個不被待見的小孩
對于孩子不可以過分強調先天的聰明,那樣他會誤認為我的聰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不需要過多的投入就可以得到非凡的成就。
嬰兒時期,嬰兒期待媽媽可以隨時呼應自己,使他的需要得到滿足,倘若在這一時期媽媽不注重嬰兒的內心構建,嬰兒就會通過用大喊大叫 哭喊來解決問題!最終他的內心就滿載著沒有人是真的愛我,我是不被重視的存在,我必須通過這種偽裝才可以得到愛。
這種偽裝者成年后的內心世界就會極其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內心奔潰,嚴重者更是跟嬰兒一樣大喊大叫歇斯底里,所以多數這種人就養成了一種假的行為準則,我是最棒的,我是非常優秀的。沒有任何幫助我依然可以處理好一切問題,所以我的世界里永遠都是完美的。
不過只要父母的不斷努力與嬰兒自身的成長,讓嬰兒外部世界建立正確的關系,才能使他真的理解外部世界沒有立即呼應的真實原因是作為一個個體我是可以得到愛與尊重。
我理解為生活中每一次溫柔的試探更像一條走近完美的小路,或輕或重我們始終前行,時緩時急我們閑庭信步,對于生活我始終是是尊重當下這一刻。
滯心于此時,推移于過往,生活百般滋味我們更應微笑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