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世界上有很多道理,在你遇到相關的事情和經歷之前,你無法真正理解。美好的情緒狀態,比如開心,幸福,高興,快樂,往往很短暫,尤其是突然轉換到負面情緒時,它們顯得更為珍貴。生活中大部分時候是平淡的,但我們往往特別關注負面情緒,甚至努力地放大它們。
“世界那么大,為什么就我遇到這樣的事情?”
很多人遇到壞事時,都會發出類似這樣的抱怨:我平時工作認真,熱愛生活,不做違法亂紀之事,三觀端正,為什么老天要這么對我?
比如我最近遇到的事情,面臨孩子的出生,沒有合適的家人能夠來幫忙帶。唯一可以來的丈母娘因為個人情感原因不想來帶,這里面細節很多,事件復雜不細表,但結果就是搞得大家都很不開心,一提起這件事就會吵架。
正值過年,老婆懷孕在身還要天天和自己親媽生氣,我除了擔心老婆之外,還擔心整個家庭關系會變糟。最后搞得自己心情郁悶,氣壓低,情緒有時難以克制。這個事情持續了很久,丈母娘不愿意妥協,老婆也不愿意放下讓步。
那時候會忍不住天天想,為什么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為什么丈母娘就不能做出讓步,為什么要把我們和諧美滿的家庭搞得烏煙瘴氣?
都說家和萬事興,這下才真的可以感受到,家里人的關系和情緒影響太大了,所以家庭和諧是開始其他事務的基礎。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確實讓人抓狂,不同性格經歷,不同三觀認知的人組合成一個大家庭,還要協作來解決同一件事,這不比開公司更難嗎?
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只能先擱置,雖然過了幾天沒想這件事了,心情輕松了許多,但是事情畢竟沒有真正的解決。按照萬能鑰匙理論,當你遇到一個打不開的鎖頭時,你應該去別的地方尋找鑰匙。
冷靜,我的(yao)鑰(kai)匙(shi)在(zhuang)哪(b)呢(la)?
父母可以幫我們一直帶孩子嗎?如果我們得到了這個好處,那我們將會失去什么呢?
很多人一開始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只顧解決自己當下的難處。如果你愿意,我想你可以找到很多和父母一起生活導致家庭矛盾的事件。
而我也可以以自身的經歷告訴你,壞處真的不少,比如我母親和爺爺奶奶會有矛盾,而因為爺爺奶奶的存在,父母的關系也會產生不和,同在一個屋檐下,說話做事難免沒有摩擦。而對我的影響便是,整日擔驚受怕,怕他們吵架,怕他們離婚,于是自己變得內向,變得更加注重學習成績,因為怕他們因為我成績不好而吵架。
我們的生活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和父母的代溝,生活方式的不同,都會在日積月累中產生隔閡和矛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對于大部分中國的家庭來說是這樣。
父母在幫忙帶孩子的同時必然也會教育孩子。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甚至從胎教開始,就期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更加獨立,性格樂觀,沒有什么壞習慣的孩子。
然而這會是大多數中國上一輩家長能做到的事情嗎?他們自身的經驗,習慣,三觀認知,知識儲備,能夠對自己的孫子或孫女產生足夠正面的影響嗎?
有個調查統計顯示,大部分年輕家長并不會在教育孩子時請教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和自己一樣。
父母辛苦一輩子了,誰不希望他們也能安享晚年,過得幸福呢?他們愿意幫忙,在我們可接受的范圍內幫忙,我們應該感激;但如果他們不愿意幫忙,或者就是不出錢也不出力,想想畢竟我們是怎么長大的,其實沒有什么損失。
經過上面的分析,父母來帶孩子是利大還是弊大,我想你也可以衡量一下了,畢竟世界萬事萬物如陰陽魚,沒有那么絕對,有舍必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罷了。
說好的鑰匙呢,沒看見呢?
別急,雖然我也馬上要開始帶孩子了,但你要清楚地知道,時代進步很快,科技和網絡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協作變得更加高效簡潔,于是這就變向地幫助了我們。
月嫂,育嬰嫂,保姆,鐘點工......各種組合任君挑選。各種教程,微信號,老師,app為你服務。
實在不行,我還可以自己帶孩子啊,畢竟孩子很重要,而在一開始可以很好地陪伴,教給他最好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往后看都是受益無窮的事情。而這只需要我們在他上幼兒園之前不上班而已,比起那兩年半的工資,孰輕孰重呢?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老師呢?我們也是從第一次當孩子,到第一次當父母,只要我們一直在學習進步,我們的價值就會產生復利增長,而不會因此打折。
帶孩子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可以鍛煉你各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安排和計劃會更加有條理,更加高效;情緒調控能力,面對孩子的無理哭鬧,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其他我暫時想不到了,但是我相信還有許多能力都是可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和提高的,而這也會成為未來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找到許多作為全職媽媽,在帶好孩子的同時,依然在進步,并且取得巨大成績的例子。
如果你害怕,你的世界便會充斥著被家務纏身的黃臉婆,因為帶孩子而身材發福走樣的媽媽,因為整天不接觸外界,只顧刷劇看娛樂新聞而眼界狹窄,毫無追求的媽媽,因為擔心和老公差距太大而提心吊膽,四處查崗,弄得關系緊張的妻子。
你看,“自證效應”就是這么簡單,結果取決于你的選擇,而你的選擇取決于你相信什么。
冷靜的媽媽不打人哦,怎么我有點怕怕。
我們為什么會抱怨呢?
因為不理解,不甘心,因為想要的太多,因為覺得父母來幫忙帶孩子就是理所當然。
我們中很多人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既然你不來幫忙,那我以后就不管你了,你不管自己的孫子,以后要是我們出什么問題,或者孩子發生什么,那都是你的原因,哼,看你到時候怎么收場。
這就是“兩敗俱傷”的處理方式,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嗎?你非得毀了自己來證明別人的錯嗎?
我們能不能過的好,很大程度取決于自己,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父母能給我們提供的畢竟有限。既然父母這一次的選擇不是那么好,或者說它就是個錯誤的決定,那你就必須過得不好嗎?而且還只是為了“懲罰”他們。
這世上最愚蠢的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我們這么“懲罰”,對我們的生活有好處嗎,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你希望自己和孩子活在一個抱怨和仇恨的環境中嗎?為什么要讓孩子來背負父輩的“錯誤”呢?
就像流言止于智者,抱怨也是一樣。當我們有可能讓現狀變好時,那就應該努力為之,當我們無法改變的時候,至少應該平和地接受和面對,這樣我們至少是一個勇敢的人。
而這份努力和勇敢,伴隨著我們新生命的到來和新生活的開始,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好。
培養父母的正能量,是育嬰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