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舞!舞!舞!》里有一句經典的話: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這大概是每個人成長都會經歷的一段心路歷程。我的感性理解是,我們工作后面對的世界和人心更復雜了,要學會做一個執行力強、用結果說話的人了,我們的決心和誓言、淚水和汗水、勤奮和努力都應該藏在人后,我們在人前展示的首先是結果,是成效,是微笑,是舉重若輕。
理性理解的話,這句話其實形象化地揭示了我們工作以后,一定要轉變的一個思維觀念:要從自下而上總結問題轉變成自上而下分解問題。
自上而下的工作匯報##
上面說的思維觀念其實是《金字塔原理》書中提到的兩種思考表達方式:“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和“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自上而下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這樣的方式會讓受眾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觀點,這是成年人要習慣用的思考方式。自下而上思考是你先收集信息,然后將信息進行歸類分組、抽象概括,這往往是學生時代做閱讀理解、做數學練習、做社會實踐常用的思路。
學生時期,我們學習英語是從頭開始學,學習音標、學習語法、學習造句;我們還學習各種知識,數學、語文、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英語、計算機......不在乎以后是否都能用上,我們關注的是知識積累、培養學習習慣、總結學習方法,這是自下而上、抽象化總結概括的方式。
工作以后,環境不一樣了,我們不能在舊的思維習慣里舒服呆著,要學會自上而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了。
領導交辦給你的工作,是希望你完成任務、做出結果的,你是怎樣分解任務的、你花了多長時間、你怎樣跟其他部門溝通的統統沒那么重要。所以你跟領導匯報工作,一定要先說結論和結果,報告寫好了麼、銷售額完成多少了、合同是否簽訂了…然后領導愿意聽你再陳述你的完成過程。
清楚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人就是沒有改變自下而上的思維觀念,匯報問題總是想強調過程如何曲折、其他部門很難配合、加班加點很辛苦等,試圖感動領導。這就是沒有改變思維觀念,過分看重做事情的局部和過程。比如學生時期“勤奮刻苦”會被表揚,所以在工作后認為自己“加班加點”完成工作領導就應該給自己鼓勵、認可、升職加薪;比如,學生時期會看重“知識積累”,所以在工作后認為自己“考證、職稱、知識”比別人豐富領導就應該欣賞提拔自己。
勤奮刻苦、知識技能、正直的品德品行這些當然重要,毫無疑問,但這些都是具體因素,而是否有工作成效、結果如何才是公司和領導首先關注的。
說到結果先行的思維和做事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顯得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成年人的現實世界,往往不像電視劇、小說中展現的那樣黑白分明,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灰色的。我們依然要抱有純真、真誠、善良的心去對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但我們不能總是把這些掛在嘴邊、掛在臉上了,我們要把它適當的藏在心中的一個角落里,適時的展示出來,學會跟復雜的成人世界和解,這才是對真誠和善良最好的保護。
自上而下的學習方式##
除了在工作匯報上要結果先行以外,我們在工作后的自我學習也應該是自上而下的思路。
在邏輯思維里老羅也強調過類似的觀點,即“目標 方法 行動”的思路,工作以后學習新東西,我們不能再想著自下而上逐步積累,而是要自上而下,先定目標,然后調動已有的知識、技能、模式去尋找最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行動量迅速把握新的知識。
很多人覺得工作以后學習能力就下降了其實就是沒有轉變思維觀念,還在采用學生時代那套自下而上、死記硬背、逐步總結、用大把時間去練習和糾錯的方式學習,這當然學習效率很低啊。工作以后你的時間變得更加零散,精力也更加分散,所以要學會自上而下,先定目標和結果,再尋找既有模式和方法,然后再行動。
什么是既有模式和方法呢,舉個例子,你學了多年英語應該知道練習口語最有效的方式是堅持早上朗讀、形成肌肉記憶,這就是一個既有的學習模式。那么你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就可以迅速套用這個方法,每天早上起來朗讀一段,而不用再去探索新的學習模式。
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的方式適合采用類比學習方式。工作以后,我們的社會經驗、生活經歷都豐富很多,因此腦袋中積累了很多概念。比如我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發現日語詞匯有很多是英語音譯的、有很多是中文詞匯或發音類似的,這樣就可以做大量的發音類比記憶,提高效率。
總之,成年人的學習方式應該是“目標、方法、行動”,先確定結果和目標,然后尋找熟悉的方法和模式套用上去,再選擇熟悉的的行動方式去快速學習。
三種自上而下的方法
先來看采桐在《精進》一書中提出了知識操練的三種方法:
1.寫作式操練
寫作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建構活動,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對知識的重構活動。在閱讀時,我們對信息的理解和納入,常常滿足于從一個“淺表”的層面去理解它們。但是在寫作時,也就是進行信息輸出的時候,我們必須去分析知識的“深層結構”,觀察和調用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深層關聯,不然我們無法自如地將它們組織起來。
2.游戲式操練
游戲的一個根本特征是“假裝相信”,因為游戲創造了一個獨立于現實之外的假想世界,有其獨有的規則和秩序,而游戲的參與者則自愿、自主地“假裝相信”自己進入了這個構造出來的世界。如果我們把對知識的操練當成一種游戲,那么這種操作就會具有相當高的參與性、互動性和投入性,同時它擺脫了現實規則的制約,使我們可能在更豐富多樣的情境下去應用我們的知識。比如棋牌游戲24點訓練心算能力;《大航海時代》這樣的游戲,可以讓我們在游戲的世界里斬獲豐富的地理和文化知識;《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推出的現金流游戲據說可以有效提升玩家的理財能力。
** 3.設計式操練**
“設計”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定義:設計就是解決問題。因此設計式操練的好處,就是迫使學習者為了解決一個現實的問題,綜合性、創造性地調用知識。像大學生機器人競賽這樣的活動其實就是非常好的提升個人知識和能力的方式。美國國家航天局甚至長期和美國高校的機器人團隊展開合作,NASA認為通過這種合作,可以使一些學生最終成為“下一代機器人研發工作組中的一員”。
這三種方法的共同點,其實就是:自上而下,結果和目標先行。寫作是輸出,是結果展示,為了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你必須倒逼自己學會正確的行文方式,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學習如何把中心思想最簡單、形象地展示出來。游戲是一種技能競賽,是結果展示,為了玩好一個游戲,你必須倒逼自己學習游戲的規則,學習游戲的操作方式,學習如何最簡單、高效地戰勝對手。設計方案是一種目標和結果,為了設計出一個產品或解決方案,你必須倒逼自己學習設計的方法,學習理解復雜的情景,學習如何最經濟、最聰明地設計出產品和方案。
總結一下##
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就是先定目標和結果,再逐步往下分解任務,尋找自己熟悉和有效的模式、方法去逐個快速完成具體任務。
最后,再強調一次:從今以后,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