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段友誼,什么最重要?——我認為“坦誠”可貴。
2019年12月,由于想要練習英語口語,于是我在知乎上搜索英語角,我加了一個人。
與她探討英語角的事情,后來看她發(fā)朋友圈,有很多活動,很感興趣,于是我去參加了party。第一次參加活動,周圍的人都很陌生,而且她們彼此之間似乎看起來很熟悉,她們年齡也比我大很多。在那里,我第一次見到她,她給了我第一個小禮物-精致的地球儀,(后來我才知道這不是見面禮,而是她知道我馬上要過生日了,提前送給我的禮物)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收到第一份溫暖,我覺得很快樂。
但是,我時常牢記:人心難測,出門在外多加小心,尤其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隱私。所以我還是保持著警惕,這也引出了負責人的一句話:你是湖南人啊?湖南妹子不都活潑開朗嗎?你看起來不像啊?有人搶著幫忙回答:人家第一次,不熟悉,也正常。
我笑而不語,對于全場的氛圍都保持警惕心理,尤其是對于長時間的品牌宣傳,我更是不懷好意。我編了一個身份,以便保護自己和后續(xù)的聯系。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和她會一直保持聯系,尤其是這次疫情,我和她聯系的很頻繁。一開始,我總是覺得,她跟我說話都是為了讓我參與她的副業(yè),為什么會有人對你這么好呢?她脾氣很好,面對我的問題總是耐心的解答,不管什么時候丟給她一個問題,她都會盡全力來回答,但是感覺每一次她跟我聊天都會把話題卷入“安利”中去;之后我和她一起進行過線上的英語角,她口語發(fā)音很標準,也不嫌棄我的發(fā)音,也總是很耐心的傾聽,我覺得她很溫柔很善良;不管是私人問題還是工作問題,我直接的問,她也直接的答,慢慢的,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坦誠。
對于我的私人問題,因為我營造的身份是律師助理。所以我一直在編我的經歷,尤其是為什么不去上海,我說老板沒有發(fā)通知,現在因為疫情房租也免了,所以我才一直沒去。實際情況是:學校一直沒有發(fā)通知。今天,我終于憋不住了,我選擇“坦誠”的告訴她:“我之前撒謊了,我其實還在讀研,沒有參加工作,一直沒來上海是因為學校還沒開學,今天我選擇坦誠,是因為我把你當朋友了。”
我被她的坦誠打動,我再也憋不住“謊言”,原來坦誠是可以互換的。
后來她給我發(fā)消息過來,說:“哇,謝謝詩越,謝謝你把我當朋友了,我也把你當好朋友了,為了交換,我也要告訴你一個秘密,不要告訴別人哦。”
原來,坦誠之后的結果不是友誼破碎,而是友誼升溫;原來坦誠是可以再次換來坦誠。這樣的感覺真好!我再次覺得,真正的友誼是坦誠而不是隱瞞,真正的人會被打動,會選擇原諒 ,除非你做的是不可饒恕的事情。
另外深思的問題:
那么回到一開始的話題,為什么會有對你這么好呢?從小到達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人會對你無緣無故的好,其他人的好都是有目的性的。可是在我自身經歷來看,小時候的伙伴,的確有人會不計后果的對你好;初中時期也有一個人會永遠擋在你前面保護你;高中時會有人因為你一絲一毫的熱情而對你付諸真心;大學時,也會有剛剛認識的陌生人,盡心盡力的教你,幫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讀研時,有諸如她一樣的人,毛選群中也有甘愿做毛爺爺的接班人,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的人。
她們不是老師,不是親人,只是你在有限的生命中隨意遇見的人。但即使是萍水相逢,她們也會像一束光一樣照亮你的生活,誰說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去揣度善意。
這個無緣無故在小時候是因為單純,是因為愿意真心的付出感情;在長大之后是在一定程度的自li上竭盡全力的幫助別人。沒有絕對的利他行為,但是能在利己的基礎最大程度的利他。所以不要追求絕對的純粹,感受到了相對的真誠那就是一種“無緣無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