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姑娘相親,留言問楊熹文怎樣才能知道對方的人品,性格是否適合自己。她的回答是在同一桌一起吃個飯就可以看出來。
男方對服務員的態度就是將來對家人的態度。男方點菜的態度可以看出對未來伴侶的態度。
如果只顧自己喜好點菜,完全不顧對方的口味,這樣的人大都自私,以自己為中心。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是要遷就他,犧牲自己。男方點菜時征詢對方的意見,說明他會尊重別人,凡事會為別人考慮。
吃飯的時候,如果男方總是挑自己喜歡吃的,或者把好吃的全吃完,一點都不顧及對方,這樣的人,你很難要求他為別人著想。還有吃完亂扔,翹二郎腿的這種,婚后大部分不會分擔家務。
從吃相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人品,值不值得交往。在吃的愉快下,才能繼續往下,聊人生,談理想。
可能有人會說,太片面了,不就吃頓飯嗎?有的時候男方會刻意隱瞞。一頓飯看不出來,那就多吃幾頓,總會慢慢了解的。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女孩的父母兩個人的口味不同,出生北方的父親愛吃辣,偏咸;母親出生在南方,吃的比較淡。但父母從來沒有因為吃上的事爭吵過。后來女孩嫁了,回來跟母親訴苦,夫妻倆總是因為吃什么,放多少鹽之類的小事吵架。
這時,正好是吃飯的時間點,母親什么話都沒說,轉過身,進了廚房。出來的時候手里端著一個碗,碗里是白開水,放在桌子旁邊。大家開始吃飯了,女孩欲言又止。
只見母親夾父親愛吃的菜放到父親的碗里,然后自己也夾了菜。卻不是直接放進碗里,而是放進白開水里過一遍再吃。
這一幕,正好落在了女孩的眼里,女孩明白了。回去之后,女孩家里的餐桌上也多了一碗白開水。
民以食為天,吃的文化博大精深,大到地域不同,口味千差萬別。小到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不同。
兩個人在原生家庭的飲食習慣下,走在一起,組合成家庭,就是由原來的飲食習慣慢慢融合適應,形成現在的家庭飲食習慣。
如果沒有很好的完成這個過度,那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就會不停的上演。愛情也會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慢慢磨光,消失殆盡。最后變成了相看兩相厭。
所以好的愛情,從吃開始。
小絮是我大學同學,畢業后在本縣工作。她有個男朋友開了個酒吧,帥氣多金,家庭條件優越。戀愛一年多了,順其自然的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有一天,她打電話給我,情緒特別低落,問她又什么都不說。后來過了段時間,她約我出來喝奶茶。
到了指點地方,剛坐下,發現她眼睛通,整個人無精打采,臉上沒有了戀愛時的神采。
剛開始沉默,突然跟我說她和男朋友分手了。
我很好奇,談得好好的,怎么就分手了。
原來剛開始在一起散步,逛街,看電影很開心。可是每次約會去吃飯,就會因為吃什么爭吵的不歡而散。
他喜歡吃火鍋,燒烤,牛排。而她喜歡吃點清淡的素食,粥之類的。雖然,偶爾遷就一下她,但是吃完后就會拉下個臉,看著很不舒服。
所以,一次還好,次數多了,就漸漸的冷戰了。最后兩人都覺得不合適就分道揚鑣了。
除了柏拉圖式的愛情,其他的愛情都會沾染煙火氣,不要以為愛情與吃無關。相反,經歷過柴米油鹽下的愛情,還不離不棄,那才是真感情。
走在大街上,情侶手牽手,那是執手之愛。夫妻同床共枕,相擁而眠,那是相伴之愛。還有一種愛,美味的食物溫暖胃,餐桌上的關愛溫暖心,開開心心吃飯的飲食之愛。
我有酒,你有人生。
那我們一起喝酒聊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