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轉型與蛻變30天自由寫作第1篇,是我寫的第1篇!吼嘿!】
我是誰?
不如先交個底,這問題,我回答不了。
說起來也奇怪了,我是誰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還有誰能回答的了呢?但是非常遺憾,我是誰這個問題,我還真回答不了。
回答不了真的也不是因為我智力低下,連這么個小學入學面試水平的問題都答不上來。正相反,小學的時候我就經常思考“我”到底是個什么,“我”為什么是“我”,“他人”為什么是“他人”?我睜開雙眼看到的世界跟他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樣的差別?我的雙眼看到的世界中有他人沒有我,而他人看到的世界沒有他們自己卻有我,我永遠沒有機會從他人的視角去看他們眼中的世界和他們眼中的我,這件事越想越讓我覺得詭異神秘不可知。
昨天一個學姐在朋友圈里發出了這么幾個問題:“我們在物化的車輪中打轉,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備任何功能價值,會發生什么?現在,停下來,想一想,如果我剝離我的所有功能價值,我是誰?我現在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被恐懼驅使追求的?沒有任何外在標簽的我,是否雙腳還能踩在大地上,感受我存在?” 我回復她說:“問自己這些問題有一段時間了,現在感覺不到大地了,倒好像掉進了什么坑里。” 這的的確確是我真實的感受,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后,丟掉了社會化的拐杖,我越想越覺得自己癱瘓了,“我是誰?”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答不上來。
關于“自我介紹”這件事,倒是有那么幾個有意思的回憶。
父親從事國際關系方面的工作,母親在大學教英語,從小就對我學英語非常重視,潛移默化地我也就覺得這件事無比重要,小學的時候我還在學校報了課外班學“3L英語”。課外班的老師給每個人打印了滿滿的一張A4紙,是一個自我介紹的模板: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I was born in ____. My father is a ____, my mother is a ____.等等等等,自己把正確的信息填進去,背下來。我把這張紙的第一自然段背得滾瓜爛熟,想不到小升初面試的時候果然派上了用場。面試官讓我用英文介紹自己,我飛快并有些暗暗得意地背出了上面這一大堆東西。我一整段還沒背完,面試官就打斷了我說,可以了,挺好的。雖然受到了夸獎,面試也順利通過了,我反而有那么些莫名的不舒暢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那么段自我介紹并沒真心想介紹我,而卻是在介紹“我背英語的水平”。
一次神奇的自我介紹經歷是在我第一次碰上“教練”這種生物的時候,那時我從翻譯碩士畢業一年多(是的,從小就認為學英語無比重要的我沒有一點懸念地成了一名翻譯),對教練和領導力開發是什么真的一無所知,經朋友介紹去一個領導力培訓項目做見習的顧問,與一群資深的教練一起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項目開始前一天的晚上我非常緊張地去和他們一起聚餐,這個環節讓患有社交殘疾的我非常尷尬,坐在那里手也不知道往哪放,表面上還在裝得談笑風生,用渾身的力量和因緊張釋放的腎上腺素撐起一個社會功能良好的外殼。這時,一位坐得比較遠的同事換了個座位,坐到了我旁邊,跟我說:好,現在來告訴我你是誰吧。這個問題讓我驚慌失措,混亂而不走心地說了那么幾句后期待著他把話接過去,我就可以舒適地扮演我最熟悉的“安靜如雞的聆聽者”的角色。沒想到他就那么沉默著一言不發地注視著我,我感到了極大的不適感,驚慌之下想說點什么來填補令我抓狂的安靜,結果說了一句自己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說的話:“我總認為人們對自己的介紹并不是他們真正的自己。” 說完了自己也嚇了一跳,覺得說漏嘴把心里的大實話說出來了。那一刻真的覺得非常神奇,至今還覺得是那位同事的目光中有什么魔法。
開始學習教練和心理學之后,對“自我介紹”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體會,我遇到的教練導師也每次都會問一些不能讓你用A4紙上的模板回答的問題:告訴我你現在處在人生什么樣的階段?你最充實的時刻是什么?你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這些問題讓我豐富了對自己的探索和認識,也豐富了對他人的理解。
我是誰,我覺得我永遠也沒法得出個答案,希望用一生的時間來體驗自己,在過程中跟他人分享自己眼中的他們是誰,也希望他人與我分享他們眼中的我是誰。這么想著,莫名有點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