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句話堅持了兩個月了,從十月份到現在,每天都在想要問候什么,有時上了床才想起來,也要起來編輯好發布。
把一個偶然的想法付諸實踐可能很簡單,而如果按照想法和設定的標準堅持下去卻很難,當初做一句話有兩個標準,一個是原創句子,情詩。另一個是堅持到畢業,一年半的時間,五百多天。
最初的時候素材是前兩年選出來的,所以半個月我都做到了原創,而之后的兩個月卻發現創作能力有限,而只能擇一個標準。
這個過程中有想不做了,因為分享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做成圖文反而變得繁瑣。而我分享的如果不是原創,只是搬運又能給讀這句話的人帶來什么價值呢?
正如當初寫信的自我承諾,覺得這是一件蠻有意思令人感動的事情,而甚至寫不出一封就放棄了。放棄之前也想了上面的問題,意義何在?給誰讀,誰愿意讀,讀了又如何?
而這次我一直提醒自己,最低的底線是分享一句話,無論是搬運還是自己編寫,低于這個標準則代表自己的計劃失敗。有幸堅持到年底,到了今天。支撐自己的不是夢想,也不是愛,是我覺得這不是一件難的事情,如果一件簡單的事情又是一個小的承諾,都做不到的話,可能也無法迎接其他的挑戰了。
再來回答自己的疑惑,一句話是寫給每個身邊的人,他們可能是家人,也會是素未謀面的網友,而有一點,這句話要能表達一些東西,給他力量或者感動。從寫給一個人放大到寫給所有人,我應該有更好的分享。
所以2017年這是一件計劃之內的事情,所選的文字要來自讀的文章,提煉文中的金句并且加上自己的感悟。它可以作為每天讀書或者文章的反饋,一年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提煉能力以及對文章思路的分析。
愿2017年做一個真正的分享達人,給自己一些時間,做一些小而美好的事情。
壓力真的好大,考不完的試,讀不完的書,掛不完的科,寫不完的字……都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找到方向似乎更難一些。
做公眾號,接觸自媒體快三年了,但是從最初的接觸到熟悉似乎就進入了瓶頸,不知道該如何寫出爆文,通過自媒體盈利,也不知道怎么打破這個瓶頸。
看著誘人的寫作訓練營的招募以及預熱分享的火熱,很想知道那些老師的自媒體運營技巧是什么,通過技巧盈利又是怎么樣的一種體驗?
我相信老師分享的徒弟們的收入成績是真的,可是一萬元的學費對于我來說太多了。這相當于我一年的大學學費,這樣一個橫向對比,對自己的大學生活茫然死了。
從某個時刻開始變得更喜歡錢了。
那如果是因為想賺錢,何必花幾萬元的學費來上大學,高中畢業就可以找到謀生方式,更可以把大學學費用來投資自己,學習更直接的賺錢技巧,市場上這種課程很多。馬上三年了,上大學的意義又在哪里?
這是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四年的青春時光以及近十萬的教育投資是隱形資本。重要的是生活沒有那么多如果,大學的教育機會怎么能輕易放棄。
想到錢,我便想到了時間。
迷茫的所在,我無法實現上大學的最大效用化,所獲得的收益還未見到,就輕易下了判斷,它低于成本,投資失敗。
寫作訓練班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按照所教授的內容去執行,每天的學習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而這一點似乎是與大學相反的,我們的專業學習時間遠低于兩個小時,不必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執行,我們充分自由。然而如果大學也能自我要求自己強化學習,或許也能與眾不同。即使是寫作訓練班學習,沒有強執行也達不到承諾的效果。
這是完全自己可以決定的東西。
我在想,這些培訓導師的技巧也是自己的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那么我做幾年之后是不是也有就會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何必花費一萬元來學習。
而這也是選擇問題,同樣的機會成本問題。一萬元購買的是快速成長的機會,是為知識付費。而到了與他們同等的年紀,恐怕這些已經落后了。
把握好今后的大學時光,所有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大學的意義,是一個永遠都會被討論的話題。
想著自己有五百的富余,和訓練班昂貴的費用和導師有招徒弟一說,我私聊了一位老師,想跟他學習,并說明自己想要學習什么。之后,
“還有,我這收費也不便宜,你好好考慮下。”
做徒弟的話,學費要5000元,是我500元的10倍。我感覺自己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
可是還有問自己一句:為什么大學兩年半過去了沒這感覺?
想到,我十二號還要來考掛的科目,以及接下來這么多門的考試,悲痛欲絕,想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