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都快睡了,朋友在微信群里發了一個短視頻。手欠點開一看,瞬間睡意全無。
北京地鐵上,一個操著京腔的小伙對兩個女孩破口大罵,最過分的是竟然搶奪女孩手機,后來還趁關門間隙把他們推出了車廂。
群里爆開了鍋,群情激奮的架勢一點不輸抵制韓國樂天。
這段乘客拍攝的視頻,很快得到北京警方的回應,據說已經將這位17歲嫌疑人查獲,目前正在審理中。
事情的起因是:兩個女孩在車廂內讓乘客幫忙掃二維碼,但這個小伙不愿意,隨后引發了爭吵。
在社交媒體愈加發達的今天,任何具體過程尚不明了的新聞,隨時都有反轉的可能。被同情者變成被唾棄者,被唾棄者變成被同情者,都是一瞬間的事。
所以在真相尚不明了的情況下,蓋棺定論這個成語永遠處于失效狀態。成都女司機事件,云南女導游事件,都是如此。
北京地鐵辱罵事件,沒人敢說會不會這樣。
但是無論細節如何,這個小伙的言行引起眾怒也是必然的。兩會時間,北京地鐵,這兩個因素也更容易引起公眾的高度聚焦。
一線城市的文明程度相對來說還比較高,如果放在偏遠的小城市,這種公共場合的無禮行為很可能引發無休止的撕扯,甚至流血事件。
如果你的記憶力不錯,或許還記得2014四大撕逼事件:“一百塊都不給我”、“我項鏈兩千多”、“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你就是嫉妒我的美”。
它們都是發生在公共場所的爭吵撕扯,因為丑態百出看點頗佳,隨后被拍下上傳至網絡,進而引發輿論熱議。這里不再贅述,你可以去百度。
我想說的是,無論身處現實生活還是面對網絡事件,你還有沒有冷靜思考的能力?退一步講,你就算和人爭吵,甚至出手,有沒有致勝的把握?
在我們的生活經驗里,與人發生爭執常常缺少策略。最常見的情況是:拙嘴笨腮卻與人據理力爭,手無縛雞之力卻上去扯衣服領子。
你若是倚老賣老或是職業碰瓷,我就不勸你什么了。豁得出去的人,上帝都救不了。祖先教導我們: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你張口出手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
你罵人,必然挨罵。你打人,必然挨打。這是肯定的。除非你罵啞巴打瘸子。若是如此,也是缺德到了家,說不定會遭天譴。
你若挨罵,就要想想罵回去的尺度。尺度小了不解氣,尺度大了可能會激怒對方出手來揍你。對方的身高體重年紀和身手,你都要迅速做出判斷。若是打不過,嘴下就要留點德。
打得過的話,也不是可以任意為之。你出拳的落點、速度和力量,可能引起的傷情都不一樣,每一種后面都有人民幣標價,當然還得有進局子的考量。
有人說,我救人的時候不會想起劉胡蘭董純瑞,打人的時候怎么可能去想人民幣公安局?所以沖動是魔鬼,你若對自己負點責,就不會讓自己輕易受傷呀。
所以我從來不勸你:不要罵人不要打架,這些你都可以做呀,后果自行承擔就行了。能請神不能安神的家伙,才最讓人瞧不起。
面對網絡,更是如此。一個新聞出來,還只是一方觀點的時候,誰都不好說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呼地一下子就憤怒了?
你不動任何腦子就被一種聲音牽著鼻子走,是不是太可悲了?所以你在朋友圈里看到“不轉不是中國人不轉就會死全家”的字眼,得警覺起來。
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會被輕易打倒,相反還會受人尊敬。無論你是男女,無論你是老幼,這種能力都值得你去一生實踐。
怒火沖天的時候要學會喊停,如果一時做不到,可以試著去訓練。當你控制情緒游刃有余的時候,會發現沖動的人真是可笑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