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偶然間回翻了隨筆日志,原來今天是我開通簡書一周年的日子,挺巧。忽然間覺得,除了工作和專業相關的內容,有那么幾份自己能長期堅持下去的執著是多么幸福。一年中斷斷續續寫的一些隨筆更像是我的生活日記,記錄了自己各個小階段的生活狀態和瑣事,其實還蠻無趣的吧。我的生活,充其量也就是日出公司上班,日落回家睡覺的節奏。我不太愛網購,因為選擇...心累,非上班時間不愛盯電腦,因為...眼累,平時也不太愛刷手機,就是沒那么喜歡,周末更不愛社交。按照我的生活邏輯,任何事只要不在工作的狀態似乎都可以被忽略,包括我自己。可見,生活中我是一個多么任性且沒有原則的人了。
奇葩說第三季又開始了,以后的周末似乎會變得更有趣一些,可能會有些火藥味兒,不過我很期待。今晚的辯題是“跟蠢人交朋友,傻不傻?”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我不想辨這個題目,或許可以聊聊自己交朋友的一些拙見吧。
先聊一聊我現在的狀態,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排除人為刻意安排的那部分,自己的交際圈還真的挺小的,無外乎也就集中在發小、同學、同事,朋友的朋友;除去不太聯系的同學,沒有私交的同事,平時碰不到面需要靠點贊維系的朋友......能隨意發牢騷打電話,或者需要急救能馬上跳出來的也就不到二十個;再減去不能時常見面的小伙伴,剩下的便只有10-12個;而每天能習慣性聊上幾句的也就2-3個。總是會有人提醒我,應該多出去交交朋友,以前或許我會挺樂意,現在反而覺得太累。高質量的友情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維系的,我有時間,有精力,可面對那些完全陌生的面孔總覺得力不從心,反而更愿意精簡自己的朋友圈。
我覺得人總是會越活越精的。這個“精”并不是貶義詞,是“精準”“精確”“精細”的“精”。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同感,一個人只要和他說上十句話就大概能看出這人會是怎么樣的人。某一個人的說話方式,修養,習慣,還有他關注某一話題的深度是很容易展現的,我們雖然不能一偏蓋全,但這點對于判斷一般人應該足夠用了。我覺得人總是要成長的,至少要明白不需要和所有人交朋友,不需要和品德有問題的人交朋友,如果可以的話,選一些讓自己覺得更有趣的人在身邊不是更好嗎,好好地經營,把他們留在身邊,或許,他們也可以把我們帶動得更有趣。
朋友圈里,我應該算得上是被動人群了,除了自認為很熟悉的小伙伴,幾乎不太主動和別人聊天。有時候群里突然有n人艾特我,才發現自己被放在熱鍋上討論許久了,通常情況下,我會殺出江湖,一番血戰后繼續歸隱。平時一些長輩和老師反而總會主動給我發私信,聊聊最近的情況,或者撒一些問長問短的關心,很多時候讓我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不過,我也很享受他們給予的厚愛,很感謝他們,也愛你們~
恩~先寫這么多吧,一會兒要出門,有些趕,下次繼續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