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老“文青”

? ? ? ? ? ? ?

? ? ? 早上出門的時候遇到了樓下的韓阿姨,穿著一條酒紅色的連衣裙,戴著晶瑩的珍珠項鏈穿著白色的小外套加高跟鞋,頗為端莊優雅。笑著打招呼“阿姨今天這是有活動?”韓阿姨喜滋滋地說:“今天代表我們團去參加一個歌唱比賽”“那祝您取得好成績啊!”“好來,得獎晚上給你們送餃子去。”一邊說一邊邁著新學的模特步裊裊婷婷地走開了。

? 韓阿姨今年68歲,二年前搬到我們樓下。樓下的房子一直無人居住安靜得像一座孤島,有一天傍晚做飯時,聽見樓下傳來斷斷續續的笛子聲,吹笛子的人明顯是初學,笛聲充滿了青澀。先生問我:“樓下的房子賣了嗎?好像有人住了。”“嗯,應該是吧,還是一位文青呢。”自那天起,每天聽著難聽的笛聲做飯,倒也別有一番趣味。樓房雖然讓人們住的越來越近,卻也疏離了鄰里之間的關系,對于這位新鄰居始終未曾謀面,想當然地認為是一位留著長頭發的憂郁小青年兒。直到那天下樓,正好看到韓阿姨從房子里拖著音箱出來,才知道原來是一位老文青。上得電梯,韓阿姨主動答話“你們住幾樓?我剛搬來的。“得知我們就在樓上,韓阿姨立即說:"啊,鄰居啊。有空來家里坐啊。”還是保持著她們那個年代特有的熱情。晚上正準備吃飯,聽到敲門聲,貓眼兒里一看竟是韓阿姨,心里有隱隱的不悅,本來大家都不認識,就早上見了一面搭了

個話,就來串門兒了?開了門,韓阿姨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站在門外”還沒吃飯吧?我包了些餃子一個人吃不了,給你們送些來。“我連忙致謝把韓阿姨請到屋內,女兒看到餃子眼睛立即亮了”好久沒吃餃子了,謝謝奶——奶。“我一個白眼凌厲地瞪了她一下,仿佛想到了什么,她立即不說話了。小孩子家家的,看見好吃的就不設防,平時怎么教的,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但是畢竟是鄰居,表面的客套還是要的,趁著先生和韓阿姨寒暄把餃子拿到廚房。出來的時候聽韓阿姨跟先生說著話:“樓上樓下的,不用客氣。你們天天忙估計也沒時間做這些飯什。我就一個人順手多做一點,你們也改善改善。“

? ? 雖然那盤餃子我們最終沒有吃,但卻因此和韓阿姨逐漸熟悉起來,這才得知,她老伴因病過世一年多了,一直和兒子在北京居住,白天,兒子一家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滿肚子的話只能對著墻說,生性開朗的韓阿姨實在受不了這種”煎熬”讓兒子把她送回濟南來,但是回到原來的家,白天還好說,韓阿姨自己給自己找點事做,唱唱歌跳跳廣場舞找老姐妹兒聊聊天,晚上一回到家里,睹物思人,看到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沒有了老伴的身影就暗自垂淚,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在濟南的女兒讓她搬去同住,她又死活不同意。無奈之下,兄妹一商量決定給韓阿姨換個環境,就買了我們樓下的房子,生活便利離女兒家又近,照顧起來也方便。換了全新的環境,女兒又幫她報了老年大學的班,學樂器 、學唱歌、學跳舞,韓阿姨不讓自己空閑下來,雖然很累,但是每次見到她都是精神滿滿的樣子。她說,“我和你韓叔叔是知青,因為鎮上的文藝活動我們經常碰面,他會拉手風琴也會吹笛子,我呢就負責唱紅歌,一來二去的,再經人一攝合就處上對象了。”說起往事,韓阿姨總是一臉地沉醉,像春風拂了面的花兒,美麗又嬌羞。韓阿姨的忙碌里,其實有著對老伴深深的懷念,用他喜歡的方式生活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 ? 樓下的笛聲從青澀到熟練到悠揚,時間和距離讓我們一家和韓阿姨由陌生到熟識到了解。韓阿姨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拖著沉重的音箱背著水壺準時出門,和她的老年同學練聲、跳舞。她女兒經常過來看望她,她會給女兒做一些包子啊、餃子啊、窩頭啊等等面食,我們便也三不五時地能飽飽口福,去市場買菜買水果的時候先生也都會囑咐給韓阿姨捎上一份。面對熱情而又坦蕩蕩的韓阿姨,真為自己當初的設防而感到深深的羞愧。鋼筋水泥冷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人之初的淳樸卻始終溫暖著人與人之間的心靈。

? ? ? 因著韓阿姨,原來總以忙為由不常回家的我們,抽空就會回家看看。雖然周末的時候有一半時間是在路上,但是感到父母看到我們一家回去的歡喜與欣慰,便也生出身為兒女的一點滿足。父母需要的是什么,無非就是一點陪伴,當我們忙于工作不能時時侍奉左右時,就讓他們隨了自己的一點小愛好吧,喜歡打麻將就準備一副好牌,喜歡跳舞就準備一雙好鞋,喜歡唱歌就準備一支好的麥克風——比如飛利浦 DLK38001麥克風,三種混響模式,一鍵式操作,簡單好用,就算在家里也有在錄音棚的專業感受哦。準備一支麥克風,聆聽父母美妙的歌聲吧!你會發現,原來他們還不曾老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