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敏感期的魔力系列7-浸入英語環(huán)境的0到2歲

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大師斯蒂芬·P·羅賓斯在《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中說“養(yǎng)成好的決策習慣,你無法控制結果,我們卻可以控制促成那些結果的過程。”運用在育兒道路中,可以理解為“無法決定孩子的未來,卻可以開啟孩子的天賦”。

所以你想在孩子在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方面很棒,那你一定要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內做好過程控制。雖然你沒有辦法決定孩子的英語有多厲害,但是在每一步你都知道自己付出的內容和方向,理性的對待孩子的英語學習,要有不同階段的戰(zhàn)略方向和戰(zhàn)術方法。

上篇我們已經提到英語啟蒙要從孩子剛出生開始,因為1歲后等孩子中文理解越來越強時,英語啟蒙就會受到一定制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2歲或2歲以后,有的孩子不愿意接受聽我們說英文故事?有的看動畫片只想看中文的?**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忽視了孩子的英語啟蒙,而英語啟蒙最重要的也最基礎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聽力辯音能力。
**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想想孩子學中文的歷程,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用兒歌韻律跟他做游戲,幫助他認識自己再到認知周邊事物,那些兒歌韻律都是發(fā)音的節(jié)奏和韻律,我們開始的時候也沒有想著讓孩子理解兒歌,但是唱的多了,孩子聽的多了,慢慢就理解你唱的和說的跟意義的聯(lián)系。相同的方法我們運用到孩子學習英文,不要一開始就想著教單詞,太功利了。

我們要做的是把英語的音大量的輸送到孩子的大腦里。大腦就好比是一個硬盤,你想讓孩子輸出,就先把語音信號輸入裝進去。聽得多,輸入的就多;輸入的多,理解的就多;理解的多,輸出的就多。就像學琴一樣,辯音能力決定了孩子以后能走多遠。

聽需要時間,理解也需要時間,輸出更需要時間,所以不要指望孩子聽了就會說,因為理解語音也需要占用孩子大腦處理信息的時間,所以,2歲前我們就給孩子大量的聽音就好。

怎么聽?

1.根據(jù)孩子的發(fā)育特點和興趣,廣泛的聽

孩子的學習跟我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我們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但是孩子的認知和理解是建立在他們發(fā)育和專注力上面的,就像我們三千萬詞匯文章中提到的一樣,要和孩子的頻道保持一致。*我們會發(fā)現(xiàn),早期泛聽的量越大,后期爆發(fā)期的效果越好,并且孩子的年齡越低,這種效果越明顯。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因為孩子的辯音能力是逐漸下降趨勢的,越早辯音能力越強。正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短,所以在廣泛的聽時,孩子會聽到重復的交叉信息,既能提升孩子對意義的理解,又不會感覺枯燥而失去興趣,而興趣和堅持正是學習英語非常重要的因素。

2.訓練母語式思維的聽,一定不翻譯

所謂母語思維,就是母語語音和圖像對應后條件反射般的直接反應。早期教育專家Maryanne Wolf提到過語言能力是人類的基本能力,母語式思維不需要其他語言做中介,直接反應速度快。你跟孩子說:"good morning"后就直接等她回應你,如果孩子不回應就再次去重復"good morning",而不是翻譯成早上好,如果每天早上第一句話是"good morning",孩子會模仿你,在早晨的時候也會用 “good morning”回饋你的時候,你會深深的被自己感動。這會提高孩子聽力理解能力和今后的表達,因為****語言是作為整體輸入并被理解的

3.看圖片聽,表演出可能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要記住你是一個演員

這里所說的圖片可能是繪本上的某一頁,也可能只是圖片。多多調動孩子的感覺器官,多管齊下的讓孩子聽,充分的調動自己的表演細胞,讓孩子感興趣。這里需要再次提醒爸爸媽媽我們需要用的三千萬詞匯技巧:關鍵詞轟炸!
“ Baby come on,give me that cup,please!"
"Yes,that bule** cup,please."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is cup."
"I like this bule cup very much"
這樣,孩子還能不知道
cup** 是什么意思嗎?即使還不知道,沒關系,孩子的學習需要重復,你還沒到16遍呢!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聽什么?


1.英文經典兒歌
歐美經典兒歌 wee sing For Baby系列,!內容豐富,分類清晰,主要為英文經典兒歌歌曲,其音樂動聽,層次分明;歌本中許多歌注明了可開展的奧爾夫音樂活動,對爸爸媽媽極具指導意義,是最好的英文歌集之一,適合出生后至9個月,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的親近感和對音樂的敏感度。

2.韻律童謠
歐美經典兒歌 wee sing系列中Nursery Rhymes and Lullabies《和媽媽一起唱》,Children's Songs and Fingerplays《動動手指唱童謠》,Sing-Alongs《大家一起唱》,In the Car《開車去兜風》,Animals, Animals, Animals《動物大游行》等等,通過大量的音樂,韻律,游戲讓英語浸入孩子的生活。前幾天聽到有位媽媽在洗手間帶寶寶洗手的時候,唱巧虎的洗手歌,孩子聽的很安靜和專注,那如果換成英文的韻律歌呢?大量的英文歌給孩子儲備了音,韻律與節(jié)奏,單詞,為下一步的聽力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3.音頻系列
這個時候不要急于給孩子看英文動畫片,而是要大量的聽音,如果沒有聽音辯音的基礎,孩子看英文動畫片只會專注情節(jié),并越來越想要看中文版的了。讓孩子聽動畫,聽繪本,聽新聞,聽脫口秀等等,聽懂沒聽懂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習慣英語環(huán)境的熏陶,特別適合1歲前,因為到了2歲,孩子就會自行要求聽懂了。

2歲之前不建議給孩子看電視,2歲正是孩子想象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動畫片畫面太豐富速度又太快,孩子還來不及思考這一幅畫面,馬上就跳到下一幅畫面,大量的視覺刺激會讓孩子來不及想象,同理電子產品也一樣。

總之,2歲之前,把英語聽力環(huán)境的輸入作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以愉悅為前提的去跟孩子多互動,不要抱有太強的功利心。2歲是一個分水嶺,當孩子聽力理解能力加強時,我們的戰(zhàn)術要及時作出改變了。

2歲到4歲,我們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引導該如何作出改變?期待明天的精彩繼續(x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