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出版于1987年的書,一本久聞大名的書,一本想當然不會讀的書,在這兩周內斷斷續續地讀完了,說不上來的思緒飄飛在腦中。
許多人擁有這本書,稍微讀過一些書的人也會談到這本書,于我卻是全然陌生的,在他32本已出版書籍里我只聽說過這本《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不過也僅僅是聽過名字而已。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和我想像的差了不止十萬里,如此詩意的書名卻是多么沉重的內容。當時沒有去讀完全是下意識地動作,現在讀完全書也慶幸沒有早些去讀這本書。
我感覺全書的基調都是陰冷的、灰暗的,絲毫沒有感覺到青春的氣息,一個個選擇沉重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讓人窒息透不過氣來,唯一有一點光亮透出的綠子也讓人覺得不真實。這只是我自己最后看完書的一點感覺,并不是很理解那些人的那些做法,也許是我自己的青春過于平淡,真的無法理解。
也許是我們身處的時代相比書中的要陽光和開拓一些,現今的人們面對的全然不同的環境下,去看那個時代的人和事,總是透著一些冷意吧,無論男或女,總有陷于自構的和外賦的困境無法自拔地、走不出的時候,就絕然地選擇終結生命,在青春芳華的年齡。留給生者的又豈是一句話、一段回憶可以終結的。
許多讀者對本書賦予極高的評價,我想更是敬畏生命的不易吧,于個人而言,這本書在這個年齡讀來是恰到好處,過早的讀到怕自己不能承受其中深重的壓力,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后再讀,即便有不理解之處,也會為一些章節暗自喝彩,那些選擇終結自己的人,用缺失的青春給予生者多么警醒的提示。掩卷,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