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L校長他們學校青年教師微信群發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因為在某一次交流中,我們對學校應該多造就“教師領袖”有高度共識,他邀我加入這個群,作為他們學校青年教師的成長伙伴。
我認為他在做一個很好的事情。第一,校長并不認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而是一所學校應該有一個好校長加上盡可能多的好教師。第二,說到“好教師”,并不是愛啊、奉獻啊、師德啊地說上一大堆,而是強調教師基于業務能力形成的領導力和魅力。第三,引入各種理念和資源,建立各種渠道和平臺,真心實意地幫助教師成長。
對于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我覺得最好補充一點——作為從事教育事業的知識工作者,我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還應該“盡可能參與知識的創造及其改變現實的應用,并從中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L校長同意這話,但問題是,“不少老師想不到這里來”。
我的看法則是,“事實上,很多老師正在做這個事,而且現在的教育改革需要越來越多的老師做這個事。可以嘗試這樣做:用明確的理念來概括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且指引我們的追求。”
他說:“需要引導老師用新的思維方式來工作,而非只管拉車不會抬頭看路,甚至不知到底為啥拉車,如何拉車,拉到哪里去,拉到什么時間才算結束。”
我說:“一起做,慢慢來!當每個人真切地體驗到,通過學習和做事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誰都不會拒絕這個誘惑。”
自我感覺,在讀書這個事情上,我現在變得越來越淡然了。不愿意在“讀書”這個層面上談讀書,也不同意將讀書上升到義務甚或修養的層面。我更愿意基于一個具體的人,探討人生改進的可能性,以及為了實現這種改進,我們需要做什么,我們能夠持續做什么。
凡是這樣想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去找書讀、找事做。這樣的讀,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