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成低不就”說的就是我現在的狀態吧,今年6月我就要畢業了,雖然現在已經在實習工作了,但是我還是想不清楚我到底喜歡什么,我的未來要追求什么,以至于這幾個月一直陷入糾結迷茫之中。
我的專業屬于文學類,與文字接觸比較多。我看過很多的心靈雞湯,讀過很多對大學生、應屆生的忠告和建議。它們告訴我不要迷惘,未來的路還很長,人生是場馬拉松,你可以慢慢追上你前面的人。可是面對現實,我還是迷惘失措,還是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死局,不知道我是單純的個例還是普遍的情況,不知道怎樣掙脫出來。
考研失利后,我看見我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了工作,我開始急匆匆的在網上投遞簡歷,陸陸續續收到一些面試通知,在通過面試后自己又急匆匆的選了一份實習,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一樣,原諒我的見識短,我當時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所以我犯了一個大忌,我在找工作之前沒有做過自己的職業規劃,我沒有認真的考慮自己到底喜歡什么,到底要從事怎樣的一份工作。我忘記了我是要進入一個行業,而不是單純的找個工作。甚至我連將來是回老家,還是留在這個我生活四年的地方,還是去其他的城市我都沒有想清楚,我就在這樣的狀態下開始了工作。因為以前我信奉“JUST DO IT”,想到就去做,不要做過多的計劃從而浪費時間耽誤了自己的計劃。
你覺得一個人在慌不擇路下選的工作會怎么樣,我在選來選去后,竟然選了一份和所學專業幾乎沒有相關點的工作,做了京東運營,就是電子商務。進去的第一個禮拜的我還躊躇滿志,帶我的師傅給我的任務就是知道一些專有名詞外,熟悉所有日常所需的表格,以及怎么做表格,知道表格中的數據是從那個后臺導出的,然后把數據刪掉,自己用vlookup,數據透視表和其他的函數再做一份出來。每天都是表格,表格,數據,數據。雖然我對表格操作不熟,但是一周的重復工作開始讓我不耐煩。
第二周開始我又接觸到了一些新的東西,經理每周都會抽幾個小時給我們四個實習生培訓并布置下周考核內容,背準爆款的基本信息,所以我背了幾十條產品的一般信息,如何活動選品,如何做競品分析之類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我每天感覺都在吸收新的知識,晚上下班后回到寢室或是在網易云課題上聽課,或是看書背英語,我自我感覺過的很充實,感覺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
一個月過去,感覺自己很牛了,由于我師傅他是每周周一、三、五回總部交文件,他讓我可以在他不在的時候自己處理經理布置的事情或其他突發事件,不用問他。可是當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自己做決定是,我又開始慌了,有些經理要的比較緊急的資料我甚至忘了要從哪里找。著這簡直就像當頭棒喝,我發現其實我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牛,相比其他實習生,我不主動甚至可能有點孤僻吧。于是我開始厚著臉皮四處問人,硬著頭皮上,實習生的標簽讓大多數前輩能夠耐心的教我,碰上個愛罵人的也只能受著,爭取這次就永遠記住怎么做。
兩個多月過去了,當我幾乎把所有的流程過了一遍,我又開始不對勁了,我失去了我最初進入這家公司的好奇和熱情,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喜歡這份工作。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不大不小的上市公司,但對于實習生的培訓其實也沒有明確的體系,給我的感覺就是我的師傅想到哪就教到哪。同時工作的節奏比較慢,跟我所在的部門十幾個人這兩個多月的相處中,我想了很多。在我不成熟的觀念中,一份工作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工作伙伴,因為他們會影響你的思想和行為。
我漸漸的發現了我部門另外三個實習生的習慣,一個實習生工作效率非常高,所以總是在上班時間玩手機,很早來公司,但是每天準時下班。另外兩個實習生就很好玩了,因為她們永遠很晚回去,即使工作做完了也不回去,其中一個小Y寧可躲在廁所打電話,偷偷玩手機也不喜歡準時下班。我們的經理幾乎每天處于加班,有一周經理可能家中有事吧,天天提早下班。然后這兩個女的每天積極的準時打卡下班,經理恢復正常之后,她們又正常了。難道在公司,真的有一種“上司不下班,實習生不能下班”的規定嗎。
上班后,我發現真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就是喜歡罵臟話,有些人就是喜歡講黃色笑話還逼著你聽。我難道真的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還是說我逃離這里,進入下一個未知的地方。
我跟自己說方向比速度重要,應該果斷的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可是另一方面又想這算不算是逃避,我連這份工作都做不好怎么就能保證自己能夠完成其他的工作呢。也許年長的、經歷豐富的一看就能看出我的盲點,感覺我有點矯情,可是23歲的我就是這么幼稚的思考著這些問題。
一個月一個月過去,我發現生活不是象牙塔,社會就是一個大熔爐,它融化著我的棱角,我連自己到底喜歡什么也開始漸漸模糊。我迫切的需要什么來保持自己,我在想如果工作不是太滿意,那我就在業余時間尋找自己喜歡的事。于是讀書,寫字,聽課,當然我也關注著一些招聘的信息,我現在眼前的未來還不明媚但也不灰暗,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生活從來是不存在的,尋找自己喜歡的事的過程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