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悟生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得知,一位好朋友在月初的時候剛剛失去了她的父親,我很為她難過。她告訴我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會觸碰到她正在汩汩流血的傷口。我只能靜靜地等待,默默地支持,我知道,對她來說,這是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我希望能為她做點兒什么。

這讓我想到,大概兩個月前另外一位朋友失去了他的母親。這兩件事又勾起了我對失去至親的恐懼,以及再一次對生死無常的思考。

大概十天前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位我認識的客戶經理,一個很熱情善良的姑娘,收獲了她愛情的結晶。無獨有偶,今天,另一位一見如故的朋友迎來了她生命中的小公主。

走的走,來的來,在世間的我們有人歡喜有人哀。如果將視野拉大一些,拉高一些,目睹著這紅塵中世世代代分分秒秒上演著的生死離別、悲歡離合,或許就會明白原來誰是誰,誰又是誰的誰,誰走了卻已去了下一場的來,誰來了是因在上一場中的離開……佛教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中第一法印就是講無常,今天這里我們不談因果,不講業障,不說輪回,只觀無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經,我經常在逝者的墓碑中穿行,那是幾年前我在英國倫敦讀書的時候。這的確是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一處體現。我比開學時間早到了一周,我用這一周的時間熟悉周圍的環境,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從學生公寓到學院的距離大概步行30分鐘左右,我探索了諸多不同的路徑,以便找出最短的也是最節省時間的一條,其實是在為自己萬一遲到或者偷懶而尋找捷徑。這條捷徑必須要穿過一個小公園,這些已經沉寂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墓碑,就在這個公園里。

這是一個非常清新、淡雅、安靜的地方,特別適合那些早已與塵世隔絕的沉睡者安眠。這里有參天的大樹和成蔭的樹林,在一條并不長且彎曲的小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把長椅,供行人歇息。墓碑或者在離長椅不遠的地方,或者在沿路上,或者沿著公園的墻邊依次排開。

這里更像是一個供周圍居民散步、休息的場所。倫敦的冬天還是有些冷的。白天的陽光暖洋洋地慵懶地灑在長椅上,這時便經常能看到有三三兩兩的行人坐在那里,要么曬太陽,要么聊天,要么喝咖啡,要么享用午餐,還有些一看就是附近的居民,專門來這里遛狗的。

其實我很喜歡這種“共享”的感覺,地上的和地下的共處一所,互不干擾,其樂融融。我能夠感覺到那種沉穩的、平和的力量,這股力量讓人的心特別安詳,波瀾不驚,好像一面如鏡的湖水沒有一絲漣漪,卻有微風吹拂過的清涼。我曾經想過,地上的喧囂會不會驚擾了地下的清寂?但實際上,只要天一黑下來,這個公園的門就會被上鎖,那時歸于一切平靜。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第一次發現這里時,并沒有絲毫的驚詫或者害怕,我只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個差異,因為在中國是不可能把一個墓地或者說一個墓碑云集的地方改造成公園的,但是在英國或者歐洲其他的國家,這是一件常見的事情。

當我剛剛踏進這個公園時,當我看見了這些墓碑時,我很擔心會打擾到墓碑下的人,所以我輕手輕腳,一路走過一路悄悄地說:“對不起,打擾了。”

我當然也很好奇,寄身于這里的他們都是誰?為什么會在這里?于是,在我對這個公園的地形已經比較熟悉并且不是很冒昧的情況下,我佇立在墓碑前,讀著他們的故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來,當這里還荒無人煙的時候,第一個被葬在這里的是一位牧師。請原諒,我已經忘記了他被葬在這里的具體時間。記錄告訴我,那個時候,倫敦的地界還沒有現在那么大,人們都擁擠地居住在當時的市中心,即便亡者的棺木也被葬在離市中心不遠的地方,而且往往是基督教徒集中的墓群里,當時的這里可以算得上是郊區的郊區,是真正的“荒郊野外”。

眼看墓群里墓碑林立的都快沒有落腳的地方了,但是沒有人愿意被葬在荒蕪之處。正因如此,這位牧師在他臨死前留下遺囑,囑托將自己葬在偏僻之處,為后人做出表率。這便是第一個墓碑的來歷。后來,這里的墓碑漸漸地多了起來,他們都是基督教徒,都是這位牧師的追隨者,追隨他的行動,追隨他的精神。沒想到的是,現在這里也已經成為了市中心,它就位于倫敦大學所在的地鐵站“Russell Square”和哈利.波特取景地“King's Cross”地鐵站之間。

我曾經想過,如果換成是我呢,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在當時的情況下,我愿意一個人煢煢孑立地被葬在一個陌生的遙遠的地方嗎?其實,作為修行者,追求的是放下即解脫,心凈即佛土凈,哪兒有什么遠與近、疏與親的分別呢?那位牧師的精神至今仍然打動著我,我很欽佩。

圖片發自簡書App

信仰,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使真正的信仰者對偉大精神的追隨,即便在身后也不會停下腳步。雪漠老師在他的《無死的金剛心》中說到,

朝圣,就是敬畏并向往一種崇高的精神。那“朝”字就是敬畏和向往;那“圣”字,便是能承載利眾精神的某個載體。
許多人都感嘆我獨有的證悟方式和證悟過程,卻不知我無時無刻不在朝圣:我的觀修在朝圣,我的念誦在朝圣,我的讀書在朝圣,我的寫作在朝圣……我總是敬畏并向往某種精神,我的向往和敬畏同樣也在朝圣。
我的朝圣,就是在覺性之光的觀照下,以虔敬之心對待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我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我,就得益于我生活中無數次的朝圣。(p.87)

我相信,那些在這片墓地里安眠的諸位也一樣,如此追隨著他們的信仰,以這樣的方式,朝圣。

受雪漠老師的啟發,我發現在我的每天看似平常的修行生活中已經留下了更特別的意義。我視雪漠老師、宗喀巴大師,虛云老和尚,一行禪師、弘一法師、海公法師等為圣,以他們的精神和覺性之光觀照著我的行為和所思所想。只是,我的這顆朝圣的心,在日后要更為虔誠更為純凈,正如我每天觀想的那樣,要不停地打磨、擦拭這顆心,用佛菩薩的智慧之光照亮它,祛除長期腐蝕著它的污垢、雜染、蠹蟲和一切不凈。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章末了,隨手偶得一首詩,姑且就叫它《參悟生死》吧――

生生死死,累累情殤,

猝不及防。

瓦解了永恒,切斷了時光。

撕裂的吶喊,焦灼地烘烤著,

只聽凄厲的北風呼嘯,哪兒還有暖陽!

心被碾碎的滋味,

蘸著鮮血,就著哭盡的淚,

夜夜嘗。


憔悴的雙眼,被疲憊合上,

朦朧中,依稀聞到,芳草奇香,

遠處,落英繽紛,華宇悠然,滿目琳瑯,

天女如織,海鷗獨翔,

成群的白鰭豚在浪中徜徉……


忽然醒來,撩開薰過香的蚊帳,

這才發現,哭濕了枕頭和衣裳,

已近傍晚,一抹斜陽染紅了江。

恍然大悟,夢里套夢,驚了一場。

夢一場,醒一場,太虛幻境,游游蕩蕩。

不虛不假,是無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