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學—鳥籠邏輯

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證人的記憶,虛假同感偏差,習得性無助實驗和羅森塔爾效應。

在之前,我已經介紹了羅森塔爾效應和習得性無助實驗。那么今天,讓我笨鳥先飛,現學現賣,再繼續和大家一起來了解“鳥籠邏輯”吧。

有這么一種怪現象,如果一個人,擁有了一個鳥籠,而且放在家里顯眼之處,那么他一定會有兩種選擇。一是把鳥籠扔掉,二是買一只鳥養在鳥籠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家里如果來了客人,一定會問,你的鳥呢?死了嗎?飛走了?然后他就會解釋道,在下根本沒有養過鳥。一次兩次,還有耐心解釋,次數多了,為了避免麻煩,一定就會有前面說的兩種選擇,或是丟掉鳥籠或是買一只鳥。這就是鳥籠邏輯。

從鳥籠邏輯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人們都是有著一定的慣性思維。墨守成規,冥頑不靈,因循守舊等等的一些詞語,都是與人們的常規慣性思維分不開的,人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被一些習慣性思維所影響。比如說,長得好看的人,伴侶也一定傾城傾國,否則就是不匹配;學習好的孩子,一定是非常聰明并且努力,各方面都很優秀;錢存在銀行里是最穩妥的,并且還有利息,等等的觀點。殊不知,這些觀點都是一擊即破的,完全站不住腳。首先,從相貌上看是否匹配完全就是謬誤,掌管著市值5000億美元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今年果斷放棄了“一分鐘幾十億上下”的生意,又休了一個半月的陪產假,他的妻子普莉希拉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稱不上是傳統的美女。不施粉黛,衣著隨便。但無論何時何地,他看她的眼神都是那么充滿愛意,令人稱羨不已。

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

學習好的孩子各方面都一定會優秀,這也是站不住的觀點。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對孩子不要苛求,容許孩子有一點小缺點,才會更懂得如何進步。如果孩子善良美好,就不必非要多才多藝,如果孩子樂于助人,就不必非得名列前茅。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寵兒,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還有,錢存在銀行里,是最穩妥保險的。這個想法我相信還有絕大部分的人信奉無比呢。但是,大家要知道,現在的理財手段多種多樣,我有一個善于理財的同事就說過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這位同事就是一個理財小達人,信奉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她的手機里有若干個理財app,每次跟她交談都會受益匪淺。遺憾的是,我木有錢,哈哈。所以我現在還沒有開始理財,因為沒有財可理呀T_T(杯具臉,哈哈)

下面就是我同事寫的關于理財的文章節選—

我同事十指花香的頭條號

例舉了這么多生活中的慣性思維,我只是想說,不要被慣性思維打敗,做一個時常能蹦出鬼點子的人。一般這樣的人,會非常的招人喜歡(不過也不一定哦,也許這就是一個慣性思維也說不準)。時常創新,時常打破常規,也不失為一種生活的樂趣。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么就試一試這樣開始—明天早上,換一條你不常走的路線去上班,也許,會碰見不一樣的風景,擁有不一樣的心情哦!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