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磨蹭?萬人實踐的親子時間管理體系教你三招搞定

下班雞娃不如上班工作,家有學生黨,每晚都要上演一部雞飛狗跳家庭倫理武打劇!每到開學季和考試季,這就是萬千媽媽的真實心情寫照。

莉媽前幾天又跟我說:“橙子,我怎么還是這樣忙亂?晚上也有做計劃呀,可是孩子就是拖,硬是要磨蹭到晚上11點,我著急想罵人。”莉媽的話讓我深思,她跟我交流的非常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她都非常清楚,為什么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三年前開始陸續在一個平臺寫親子時間管理戰術層面的文章,晚上時間如何安排、寒暑假的利用、學期計劃等,手把手的教程讓很多人受益,但是一直沒有形成體系,就好像張三的眼睛,李四的嘴巴,王五的耳朵,趙六的鼻子,大家看到的只是毫不相干的器官。

今天,要讓大家看到張三的完整畫像,張三的眼睛、嘴、耳朵、鼻子,一次看清楚,從認知、方法和情緒三個維度來建立你自己的親子時間管理體系。


1.認知上,不因磨蹭而專治磨蹭


?“別磨蹭,你能不能快點?”

大多數人一說到孩子的時間管理,總是將目光集中在做起床、作業、吃飯、睡覺四大磨蹭的攔路虎上。

起床磨蹭:早上醒不來,拉都拉不起床。

作業磨蹭:不論作業多少,都要拖到最后一刻。

吃飯磨蹭:挑三揀四,反正就是不想吃。

睡覺磨蹭:故事還沒聽,書還沒看,牙還沒刷,反正就是不能上床,睡不著,但是,真躺下,兩分鐘以后就呼呼大睡,誰也叫不醒。

十個家庭有九個家庭會因為這四大攔路虎而發生世界大戰,只是頻繁程度不一樣而已。但是如果僅是把對親子時間管理的認知局限在治磨蹭上,這個認知的局限只會讓你的親子時間管理毫無進展。一旦產生認知的差距,就會走出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升級你的認知只需一點,就是認清親子時間管理的本質

本質:從孩子的長遠目標出發,通過制定計劃和分解任務,讓大小事情有序完成。

時間管理不是將時間安排的更緊湊,早點做完作業睡覺這么簡單,而是必須通過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這樣才能知道哪些事情必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交給別人做,哪些事情不要做。

糾結于作業多花了半小時,不如多花時間,不定期和孩子討論孩子的興趣與激情所在的領域,探討孩子可能達成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指路燈,然后將目標分解成小的、可以實現的小任務,通過一定的方法和工具讓大小事情有序完成這個結果自然而然就呈現出來了。

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分解任務、加入待辦這些動作都不能直接產生收益,甚至要投入時間成本,之所以必須投入,因為這是一個杠桿,可以撬動你的人生!


2.方法上,建立年月周日的時間管理體系樹


兒童時間管理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是一個包含年、月、周、日安排的完整的系統,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這棵樹的樹根是孩子的內驅力,樹干是年目標,樹枝是月計劃,樹杈是周安排,每一片葉子就是日執行。如何能保證每一片葉子都有充分的營養?整棵樹必須都健康茁壯。

樹根——內驅力:

無根不成樹,這也是兒童時間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孩子的內驅力。

時間管理不像吃飯喝水,孩子餓了就會去吃東西,渴了就會去喝水,不需要別人督促。時間管理是反人性的,孩子的天性是玩,可是卻必須為了作業、補習班、練琴等任務和自己的天性對著干。沒有內在的驅動,磨洋工是必然的,再好的方法和工具都不管用。

前同事小時候一直被逼著練鋼琴,在她媽的強壓下,每天都心不甘情不愿練琴,過了7級以后就不再碰琴,直到工作后,接觸到古箏,瘋狂的愛上這種樂器,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彈琴,沒事就琢磨,前兩年拿到最高級證書,直接辭職當起了古箏老師。

樹干——年目標:

在內驅力的驅動下,將熱情、激情、人生的目標轉化為年目標,就像王健林說的那句話:要先定一個小目標,然后去實現。

對孩子來說并不是自然年的的年目標,而是和學校時間結合的學年目標,孩子的生活簡單,就是在這一學年里學科學習、思想、體育、舞蹈、足球、樂器、圍棋等等各方面孩子的學習內容,都可以和孩子討論設定一個可以踮起腳尖摸的著的目標。

年目標的核心是搞清楚想要什么。你需要掌握的三個原則:

一是具體量化。不量化的目標不是好目標。比如語文的目標是多學習國學,不如改為背誦20首古詩,學習論語前4章等;圍棋的目標是好好學,不如改為考過二段。

二是可達成的。比如孩子的英語水平還不到ket,非要定一個考過pet的不現實的目標,這樣的目標基本跟沒有一樣,因為基本不可能達成。

三是利用工具。思維導圖或者可視化的表格是幫助孩子理解的利器。

樹枝——月計劃:

月計劃反饋的周期較長,是比較有挑戰性的,很多家長忽略了這個,包括孩子的上下兩個學期、以及寒暑假的計劃。這四段時間各有特點,所以必須針對性的制定不同的月計劃。

月計劃的核心是承上啟下。你需要掌握的兩個原則:

一是抓大放小。承上,月計劃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將年度目標分解,不能全是緊急救火臨時起意芝麻蒜皮的事情,頭上懸著一個年目標。

二是可分解的。啟下,月計劃必須要被分解為更小的單元,這樣的計劃才能轉變為任務去執行。比如英語4月要記住150個單詞,這樣很容易分解到每周和每天。

樹杈——周安排:

周安排就是將孩子日程中的任務和月目標分解下來的任務合理的組合起來。就像樂高積木一樣,一塊一塊,安排好孩子平時和周末的時間。

周安排的核心是習慣養成。你需要掌握的一個原則:

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有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這些時間都是沒有彈性的,有外部約束,很容易遵守,其他彈性時間也要試著固化下來。比如晨起背5個單詞,晚上7-8點數學網課等,既保證了長期目標的實現,也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

樹葉——日執行:

日執行是最終將所有目標計劃落地的基礎,也就是每個媽媽最頭疼的起床、吃飯、作業、睡覺,和熊孩子的日常。

日執行的核心是效率提升。你需要掌握三個原則:

一是要事第一。最重要的事情先做,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對孩子而言,幫助孩子將每日要做的事情轉化為待辦事項,排序,一個一個擊破。

二是迭代升級。先完成再完美,先逐步建立時間管理的好習慣,然后再優化,提高執行力度,不要想著一開始就成為高手。

三是利用工具。風靡全球的番茄工作法任何時候介紹給孩子都不晚,專注25分鐘的效率。

以內驅力為前提,設定年目標,分解月計劃,合理周安排,堅決日執行,何愁做不了任何事?


3.情緒上,正確的認知讓你化焦慮為動力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別人家孩子,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時間安排到分鐘,但事實總是不如愿,看著自己孩子磨蹭拖拉就來氣,當媽的心理建設就崩塌了,責備自己為什么管不好孩子,很快,這種崩潰、埋怨會轉嫁給孩子,形成惡性循環。

耶克斯多德森曲線(焦慮曲線)可以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焦慮。

心理學家耶克斯與多德森經實驗研究歸納出的描述焦慮程度和效率之間的“倒U型曲線”,動機水平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據任務的不同性質會有所改變。

舉個例子,小張學習還不錯,一次數學考試,他認為很簡單,未重視和復習,結果成績不理想,后來有一個機會參加科技競賽,可以升學加分,他發誓一定要得獎,結果事與愿違。

因此,媽媽在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要關注孩子完成任務的心理壓力。簡單任務情況下,父母的提醒、催促會加大孩子的緊張程度,孩子的效率會提升,任務太難孩子壓力大,效率可能迅速下降。父母根據焦慮曲線的規律,準確把握任務的難易,化焦慮為動力。

認知、方法、情緒三個維度可以幫助每一位媽媽做好親子時間管理,但不是在同一天,也不會是同一種方法。慢慢來,持續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