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關于麻將的兩個記憶
我從有記憶開始就有麻將的存在,一個我熟悉的場景是我媽一手抱著我,一手摸牌。我年幼不懂事的時候以為這也是一種熏陶,或許我會成為堵神。
我家的第一臺電腦是我媽打麻將贏錢買的,我媽媽還不停叮囑我要低調,不然沒人愿意跟她打牌了。
到如今你發(fā)現去到哪里,打麻將都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活動,為什么這么火?
從邏輯思維里面學到的一點是人們總喜歡做反饋機制最強的那些活動。麻將就是這么一種不停地及時地給你正反饋的活動,它實際上不就是游戲么,一種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桌游,它有著其他游戲所無法媲美的特點:
1 適合四人同玩,多人圍觀,且能在活動后進行不停復盤或者吐槽的。這一其他桌游望塵莫及。因此成為了社交方式的一種,你不用擔心玩家不是4的倍數,多出來會享受作為旁觀者,因為旁觀者從上帝視角看著玩家間出牌的陰差陽錯會有莫名的快感。前提是觀牌不語。
2 規(guī)則簡單易上手,與其他紙牌不同,打麻將只需要簡單的胡牌規(guī)則,沒有復雜的心術運算。 (每種牌只有四張,分成 萬 條 筒 ?及幾種花色牌,因此老少皆能快速記住) 比較神奇的是麻將其實都不用故意去教,在一旁仔細觀戰(zhàn)幾局,基本就能掌握,所以我一直認為網上的哪個胡牌公式反而是弄巧成拙。mABC+nXXX+DD, 我試過用這個公式教不懂的朋友,還不如老太太在旁邊看幾次來的快。
3 主規(guī)則不變,副規(guī)則靈活。所以主規(guī)則是胡牌規(guī)則。副規(guī)則則是吃牌和碰牌,有的地方為了拉長每局的時間,會取消吃牌的規(guī)則。還有的會去紅中 白板 發(fā)財 這樣的花色牌。 靈活性的體現大大提高了可玩性以及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如果只是為了賭博大可加入花色牌,每抓到的一種花色牌都是提高每局胡牌后的點數。
4 最重要一點 游戲勝率 一半靠人品一半靠牌技。當然要除去職業(yè)玩家。這一點是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你跟你閨蜜,或者兄弟,8歲的表弟以及隔壁的二大爺都可以完美地湊一桌,如果你們四人選擇斗地主就是天方夜譚。因為不相信你表弟可以做個好的封門,也不相信自己能打得過你老謀深算的二大爺。當然,你們也不太可能有其他的活動四人都能同時參加。
但每個玩家喜歡玩甚至上癮可能有著略微的不同。有人為了贏錢,有人為了炫技,有人只是找到最好的社交方式。比如我,打麻將從來是玩而不堵。 寫完這遍文章過后我就要去跟老婆一家打牌去了。
最后奉勸各位麻友。
小玩怡情,大堵傷身,老堵家庭不合。
好像不押韻,算了!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