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幾天,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我妹打電話給我,問我,還有一年她就要高考了,有點焦慮該怎么辦?我很高興,不是因為作為過來人能夠傳授給她經(jīng)驗,而是我最愛的人需要我。快要高考的妹妹其實是我表妹,我還有一個表哥,我們仨總是打鬧在一起。
時常懷念我妹剛出生的時候,腦袋很大,跟身子不成正比,我總嘲笑她,她太小了也不懂反駁,只會跟著傻樂。那時我想,她要是一直長不大就好了。
我很小的時候,我哥學業(yè)忙,等我上了初中,忙的人變成了我,等我上了大學,我妹又上了初中,所以每次都有一個人以正當?shù)睦碛筛鎰e一陣子。
上大學那會兒,有一次我給我妹發(fā)微信說“我新練了一首曲子,想不想聽?”
她說“好啊!”
等我錄好發(fā)給她,她并沒有回復我。
那是第一次,我不想但不得不承認,隨著我妹長大,她再也不是那個只跟我一人分享“幼兒園哪個小朋友欺負她了”,偷摸問我要零食吃的小朋友了,她越來越客氣的語氣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像我小的時候總會跟在我哥后面,心甘情愿地吃他剩下的很咸很咸的干脆面,而現(xiàn)在每次回家我哥盛情邀請我吃大餐,我卻懶得出家門。
到今天,我可以替我妹出氣,我哥可以把干脆面的第一口讓給我吃,只是無論是我妹還是我都不再需要了,并不是我們仨不愛對方了,而是在每個人告別的那段時光里,我們都各自長大了,所謂親人,大抵就是互相疏離。
02
周末看了《飲食男女》,很好的一部電影,光開頭就看了10遍,絕對秒殺用章魚型的紅腸,加了工的老壇酸菜方便面還有取了好聽名字的可樂加冰激凌敷衍觀眾的《深夜食堂》。但是我更喜歡李安鏡頭下,通過煮菜道出的人生家常。
《飲食男女》通過五頓飯講述一個家庭的生活和離合。
第一頓飯,老二家倩宣布買了新房要搬出去住。
第二頓飯,老三家寧宣布懷孕了,當晚被男朋友接走。
第三頓飯,老大家珍宣布結(jié)婚了,當晚被丈夫接走。
第四頓飯,父親宣布跟錦榮交往,要把房子賣了搬走。
第五頓飯,父親跟老二吃飯,恢復了味覺。
有意思吧,每個人都想盡辦法逃離這個家,可奇怪,看到底,我并不悲傷。
像我,像很多人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況,親朋好友在飯桌上會突然舉杯,說:來,我宣布件事……
大概食物是一把鑰匙,可以一連串解鎖出很多情愫。就像老二從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就張羅著要走,她總覺得父親看不慣她,挑她刺兒,但是最后留在父親身邊的是她。就像老大總說,父親最后還是會跟自己生活,那不也還是遇到了愛的人就立刻離開了這個家。就像三姐妹都以為父親這輩子除了母親不會再愛上別人……
電影中,我最喜歡朱爸說的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來了才下鍋。
這才是生活,沒有辦法先準備好悲傷,再來等最愛的人告別,因為離別沒有辦法預見。
離別總是跟成長掛鉤,如果人們對現(xiàn)實滿意也不會輕易嘗試離別,所以我說離別未必是壞事。而家是讓你恣意又放肆說離別的地方,因為親人就是即使不會一生得到,但起碼不會失去一生。所謂親人,大抵就是互相說離別。
03
電影中,父親和老二最看不順眼,老二喜歡做菜,父親卻執(zhí)意把她趕出廚房,讓她從事其他職業(yè)。其實父親和老二才是最懂彼此的人,所以電影最后,味覺失靈的父親能從老二做的湯中嘗出味道,老二能陪著父親經(jīng)歷老友的去世,替父親守住這個家。
因為我最了解你,所以我能輕易觸碰到你心里的刺。
別人放千軍萬馬我都能闖過去,可是你動動嘴我就崩潰不已。
這才是家,最堅強,也最脆弱。
老大得知老二要搬出去住,當著老二的面說:“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是心里不平衡,我知道應該為她高興才對。”
看到這,我覺得無比詫異又無比真實,老大說出了很多人想說但是不敢說的話,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里產(chǎn)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家,不是完美的代名詞,不是所有顧忌、猜疑到了家這里都會被感化,我們與親人依舊會爭吵、依舊有紛爭,但是有了這些,家才能稱之為家。
我原來覺得親人之間就應該足夠友愛到?jīng)]有隔閡,家就應該完美到?jīng)]有一絲裂痕,后來我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這句話必然有存在的意義。所謂親人,大抵就是心存顧忌。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有一次批評我:寫單詞故意把字母寫的很大,偷懶只寫三行。當時,我并沒有和她爭辯,老師并不是要求行數(shù),而是要求遍數(shù),我是按照作業(yè)要求寫的。我很想有那么一天把這24年的誤會都拋出來,理理清楚,可是在做這件事之前,我并沒有停止過愛她。
后來,我想通了,所謂親人,就算會疏離,就算要別離,就算有顧忌,也阻止不了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