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里面,豆腐是當家菜肴之一。
吃法花樣繁多,千奇百怪,并有諸多的講究。
尤其是邵陽一帶,特別是大武岡這個地方,招待人客必用豆腐,且寓意獨特。
1
中國鹵菜之都武岡市的特產:
法相巖豆腐——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該產品是當地豆腐藝人選用優質黃豆與法相巖洞天內的天然泉水,秉承非文化物質遺產醋水點漿的獨特工藝精制而成,具有鮮嫩.細膩.勁綿與醇香的特點。是歷代宮庭御用貢品,亦是現代人的味食尚選。
2
武岡鹵菜的由來
相傳秦始皇為求不老之術,遣盧.侯二生入東海尋覓仙丹,二生自知無法煉得仙丹,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逃至武岡云山隱居。他們就地取材,選擇當地豆腐與銅鵝等特色食材,采用宮庭飲食配方,給合煉丹時用的中草藥,研制出鹵豆腐、鹵銅鵝等口味獨特回味無窮的鹵菜。因機緣巧合,盧.侯二生把這一制作鹵菜的絕技,傳授給了法相巖豆腐郎石仔,從此,制作鹵菜的方法便在民間流傳開來,這就是武岡鹵菜的由來。
3
武岡豆腐傳說
話說法相巖洞內住著一對孤苦零丁、相依為命的娘倆,因為他們住在石洞內,人們便不再喊他們的名字,而習慣叫他們石仔、石仔娘。娘倆為了吃飯,便專以打豆腐賣為生。他們用巖洞內的泉水浸泡打制豆腐,制作出來的豆腐鮮嫩細膩,帶有一種淡淡的香味,起先人們為關照他們娘倆,來買他們的豆腐,后來感覺他家的豆腐特別好吃,買的人也越來越多,法相巖豆腐便遠近聞名了。
一日,盧、侯二生散步至云山腳下,被八洞有七洞相連的法相巖奇異景觀吸引,只見洞內怪石嶙峋,石筍鐘乳千姿百態,有的似珍珠塔,有的似盤龍,有的似海石龜。活生生一個地下龍宮,尤其是那簾巖中飛瀑下的泉水,清澈見底,爽口甘甜。二生見此情景,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肚子也餓得咕咕叫了。石仔娘熱情地留盧、侯二生在洞中吃了一頓豆腐素飯,二生只覺那豆腐特別好吃,口感細膩嫩滑的同時,唇齒間余香縷繞。為了感謝石仔娘的盛情款待,席間談及豆腐的吃法時,盧、侯二生把研制制作鹵菜的絕技悉數傳授給了石仔。從此,武岡法相巖豆腐更加好吃有名了。
1780年春,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過武岡時,聽聞武岡法相巖豆腐好吃,吃飯時特別點了這道菜,吃后贊不絕口,龍心大悅,當即揮豪寫下“武岡法相巖豆腐”六字,囑近侍知會武岡州府,武岡法相巖豆腐今后作為貢品上貢朝庭。
自此,武岡豆腐便成了皇家的貢品之一。